正文

金融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史新解读44

(2016-10-31 05:29:59) 下一个

第三小节:民族主义的应对-没有做对过一件事!

1.废两改元弄成了废元改两

事已至此,南京那批老革命者的对策又是什么呢?是不是赶紧改弦更张,重新将洋大人再请回来?那你得先认识到事情办糟了是因为洋大人撩了挑子的缘故。南京政府没有这样的认识。他反而认为银元充斥上海,此事千载难逢,正好用来办件大事。废两改元。这事以前就介绍过,这里简单回顾。截至1933年,中国理论上是没有货币的。有的只是银块,外加一个虚拟的计价体系,规元,洋人叫做上海两。但是实际上大家都用银元,方便好用。银元也形成了它自身的体系,有铜元,角毫,银元组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完整的计价,支付体系。那么为什么还要保留规元?完全是为了结算方便。银元有百样好处,只有一样不好,不方便结算。当时钱庄清点银元的标准手法是一手拿5块银元,用拇指一块块送出,另一手一块块接住,每块敲击一下以辨成色。好银元应该声音清脆。1930年上海钱业每日清算三,四千万元,就算冲抵后真正交割5%好了,200万元,怎么交割?所以废两改元的口号喊了二,三十年了。没人有这个胆真去做的。这个事还真得靠革命者,反正成事不足,败了再说,事情破了再说,至于怎么立,交给上帝。

有同学说了,照你这么说,中国就永远用规元了,一点都不能变?也不是,废两改元的方案是对的,从满清讨论到民国,中外合议,慎之再慎,实施的办法,次序都是经过反复讨论的。这没问题。问题是你选的时机不对。1933年的问题是白银流出,白银都快没了,你两也好,元也好都是白搭不是。你选这个时候来做这个事情,说明你迟钝和无知。对即将临头的大祸茫然无所知。另外也看得出,你已经把所有的洋朋友都得罪完了。上海的洋人以前一直是废两改元的热心支持者,这事根本就是洋人挑起来的。要改革中国的货币制度。到了33年中国真要动手干了, 没有一家洋人是支持的,日本反对,英国也反对。你宋孔那么亲英美,不去打探一下为什么?洋人洞若观火,不愿对你讲真话罢了。所以说孔,宋那是看着懂行,其实未必。信号是明明白白的。就是32年下半年的6钱8事件。这个是近代中国金融史上的大事,随便哪本专业书上都有提到的。但是它的意义基本没人明白。

洋厘是规元银元之间的买卖价格。一块银元的价值相当于库银7钱2分。这是个基准价,随供求关系上下移动一,二分而已。就上海的行情来看,银元孔急的时候多,狠起来叫买8钱的事都有。叫卖,最多7钱。32年下半年银元居然卖到只值6钱8分。史无前例。原因呢?一般认为是银元存货太多。1932年的洋底月均的确破了2亿大关(前5年月均1.3亿),显示内地大量银元流入上海。但是这些游资进入上海后有多种选择。只有喊卖银元才能将洋厘打低到6钱8,游资为什么要急卖银元换白银呢?白银只有结算的时候才有用处。所以第一时间的分析应该指向结算,结算急迫,才导致了洋厘过了par. 过了par就可以使大洋回炉变白银了嘛。来看银底:

 

32年6月底

32年7月底

32年8月底

32年9月底

32年10月底

32年11月底

32年12月底

大条(条)

5363

4484

4200

4141

3935

4003

6272

宝银(万规两)

8082

9451

10825

11994

12744

13480

14331

 

大条没少呀,但是宝银急剧增加了6000万规两,比较1月底,增加了约8000万规两。就是说至少有1.1亿元的银元回炉重铸成了宝银。这在上海是破天荒第一遭。从来就是白银变成银元的,银元哪里会变回白银?怎么会紧张到要将大洋重新回炉?那你看看陈争平先生的193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好了,出超1.7亿关两。30,31年也是出超的,不过有民间的进口白银抵挡,再加上政府海外购银。所以市面总算还能应付。32年民间白银转向净出口。中行,央行面临1.7亿关两,5780万美元的结算压力,它不对外出售白银哪里去弄到这么多的外汇?那汇丰呢?汇丰今不如昔了,落地凤凰不如鸡,它的外汇业务量远不如中行,也就是为上海的洋人服务,为外资保持一条进出中国的渠道,其作用退回到了1865年。事到如今汇丰还能为中国做什么?这样的局面孔宋知道吗?那当然知道。中,央二行都跟干儿子似的,怎么会不知道。但是从他不顾一切地决心要在33年推行废两改元来看,他似乎并不明白其中的意义。他似乎认为这个只是个白银短缺的问题,可以靠进口白银来解决。所以说他还是不懂呀,,博士不博士的,都没什么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哈神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豆腐干' 的评论 : 还有写上海生死恋的作者,好像也是石油公司的留守人员。等着看下一回了。
豆腐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哈神探' 的评论 : 动产是能撤得都撤了,开始是黄金,后来是白银,抗战时中国外汇放在上海,由中行和汇丰联和控制,到1941年基本告罄。就是说不是日本人傻米突袭了珍珠港,中国略夸张点说就是没有一点贵金属和硬通货了。对外支付用钨,锑矿。日本人这打,美国给了我们18亿美元的卖命钱,现金就5亿,不用还,美国人用得着你的时候出手还是很大方的。这些钱就是外资,官僚资本逃出去的渠道,到49年没剩下多少。所以外资没逃掉的就是一些不动产。你有兴趣可以看看这个连接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64514/node64520/node64543/node64551/userobject1ai58258.html
解放后全部外资财产在54年通过几个白手套公司和中国进行了交换,所以不能算被目没收。因此汇丰外滩的大楼改革开放后不能要回来。54年后汇丰一直在虎丘路保持了一个办公室,放上二个人,即使在文革期间也没撤退,因此他能够自吹是唯一的在中国不间断存在150年的外国公司。英国人是很奇怪的人种,出任意想不。也有韧劲。你看了今天的假新闻吗?英国女王评美国大选?谁知道呢, 也许有一天英美联合王国成立也说不定。
借贷的是下星期一就要贴出来了。很好玩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悲喜剧,边看边哭边笑,掩卷后长叹, 原来是一场闹剧。
哈神探 回复 悄悄话 你说的对,是否长期有利可图决定资本的长期走势,而不是短期银根汇率,
撤走的资本都是什么类型的,汇丰的金融资本,沙逊的商业地产资本?
好像英烟美孚这样的实业资本还是挺活跃的;
逆差经济体是一定要对外借贷才能维持支付平衡和经济稳定的,
但是的政府和民间有没有试图向外借贷白银或外汇,
或者都在忙着见过大爷,对经济基本面无知无觉?
豆腐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哈神探' 的评论 : 外资撤回和大萧条也不能说毫无关系,比如纽约马金靠了,上海的资金再怎么赚钱也只好走。但是一般来讲,外资撤回和大萧条没有关系。30,31,32这三年全世界大萧条,唯独中国是繁荣孤岛。主要依靠浮动汇率,人家是金本位,联系汇率,我们是白银,随行就市,实际就是浮动汇率。白银大跌,进口未必能得到保护,但是出口是增加了,即使人家物价大跌也没有我们的白银跌得快,跌得深,end up 我们的出口价格指数比人家大跌下去的物价指数还低,那大萧条初期还是有点自由贸易的样子的,不是后来33年的贸易壁垒,所以中国出口的日子很好过。进口倒是没什么好进的,都比中国的贵,就进口了白银,便宜嘛!白银一多,市面上什么都涨,房地产一马当先,那三年的房地产真是疯狂,还有股票,大宗物资交易,闭着眼睛也能赚钱。你说外资为什么要撤资,能撤向哪里?所以说把外资撤资和大萧条联系起来是不对的。外资的确在30年开始悄悄撤走,其原因只能是我文章里说的那些,民族主义猖獗,人家感到了威胁,你一步步地臭棋损招,逼得人家不得不撤。到了33年,贸易保护在全世界兴起,中国外贸一下就垮了。
哈神探 回复 悄悄话 嗯,大条铸银元是为了投资与流通,
银元化大条是为了结算和撤资,很形象啊。
当时外资回撤是不是与29年米国大萧条有关,
当时的外贸受经济危机影响严重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