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久弥坚《北方的白桦树》
——读汪应果先生新作后感
进 生
仔细地阅读了汪先生的《北方的白桦树》,那“经久弥坚”四字便油然地出现在脑海,概括着我的读后感。非常感谢书中有那样两章,文字摄魂摄魄地描写了十二月党人起义事件:05白桦树下的倩影;06十二月党人的妻子(65页-98页)。
我注意到了授课者用加重语气说出的话语:
“在近卫军广场上响起了“十二月党人的呼喊:‘是宪法大,还是沙皇大?’”
“唤醒俄国”!
“一场剧变是势在必行的。我们所需要的只有勇气。我们可能的悲剧结果将成为后来人的教训。我们将会牺牲,但会留下典范。”
感谢作者如此卓越地在二十一世纪的汉语长篇里复活了高贵的十二月党人的妻子,能聆听她们发自肺腑的呐喊。
“整整一个世纪,俄罗斯所有最伟大的作家,普希金,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科夫……都在她们的面前低下他们那高贵的头颅”。今天,即便俄罗斯人因为沙皇遭遇了一个比他更恶棍的列宁的血腥,并从自己切身的近七十年的噩梦中醒了过来,重新为沙皇立碑,像是两害相较取其轻,但谈到俄罗斯文学时,十二月党人和他们的妻子们的形象永远屹立在广袤的俄罗斯原野上,并且同百万新的历史陪伴者-共产主义社会的受难者一起,永远惊醒着俄罗斯。
《北方的白桦树》这部长篇,由历史的过去走来,凝神地站到了这个国家今天所处的十字路口,它凭良知,告知往哪里去才是面向朝阳。所以依然属于当今的年轻一代。时间并不能摧毁掉他写下的这些“细节”,反倒在一再地实证、复制着;众生社会的经历也在宣告这些细节的“真实”,甚至连“绝对真实”也在发展的链条上获得活力,再不是奢求,可望不可即。这真是一种奇特的文学景象,即便写下这些细节时,“心为之颤栗”。
细节之一:
《北方的白桦树》23页里(01发配路上16页—30页)因一本日记被同学告发而成为右派的事。因为日记里“记载了他对时局、对农村统购统销政策的许多看法,记载了他家乡农民的艰苦生活状况。”写日记的是书中的第一人称“我”的寝室室友,叫陆文举,陆文举日记里偶然记下了“我”的几句话,便差点让“我”成了右派,好在“我”坚决否认,才表面上过关。写日记的当然是右派了。
因这日记事件,《北方的白桦树》里因此有相当的篇幅介绍了那几年农村的“统购统销政策”造成饿死人的境况(之后在18彭总身边的刘姐253页-270页也有相当的文字介绍)相信现在的年轻人知道这个词语的准确含义的也不会多。前不久在微信圈里读到一篇散文,却写下了“三年自然灾害”这么个词语,简短的几个字,透出对几千万生命被虐杀的冷漠。类似的历史认知,尤其是真相大白的,比如“雄赳赳气昂昂的抗美援朝”也已经可以归入这一类。但对我来说,对用自己的血肉投入这场战争的军人们、支前民工们当然依然满怀崇敬,他们是“为国而战”、牺牲也是真切的“为国牺牲”,倒在或没倒在异国他乡还落个受惠者给冷眼—这包括那更凄惨地遭受侮辱的曾经的“志愿军战俘”,他们使得将军荣耀,自己却连人格都遭受权贵设计的冷血践踏。如此的“政治”不该波及他们的满腔热血,但矫正认知也是不让子孙后代重蹈覆辙。谁会愿意将自己的儿女如此填塞进战争的血口,却让历史冷嘲是个错误?
这些“细节”,分明地有着这样的特点:它们既具有可追溯性,因此用它们来观照历史,便不动声色地就剥出历史的真相;它们又具有前瞻性,检测这些曾经的细节在今天的“活性”,便能知道今天在发生什么,明天或不远的将来还会出现什么景象—如果“科学地”、“持续地发展”下去。
“细节”当然是人物的细节,《北方的白桦树》里的不幸的人物。他们的可追溯性,在于他们没有哪一个是孤例、罕见的,他们是一个庞大群体里的普通一员,时代长轴上绵延着的人物,这个民族浪淘尽的不灭的灵魂。
我这里换个角度看。细节之二:
1825年12月党人的起义失败,是沙皇直接决定了这批起义的十二月党人的命运。
1957年的反右,这百万右派分子的命运又是由谁直接决定的呢?代表“组织”在处分书上写下结论的“就是屎球蔡一个人”,一个新任的“党支部书记,专门从外班调来的,为的是加强反右斗争的领导”,因为球场上的臭球而得了这么一个绰号,“我记得,屎球蔡有一次当众失口对周季斌(学生中唯一的一名校党委的委员)讲到,“这两天我光是写同学们的组织结论就把我的手写酸了,脑子里面的词都用光了。”(01发配路上)多少人的一生的命运就如此被扭曲在一个人渣的笔下。而“周季斌”因良知的觉醒不肯沆瀣一气愤而退党也惨遭迫害。
這個民族就是從57反右那时起真正開始"夾著尾巴做人"的跨世紀長征。刺刀﹑鐐銬和偽善的宣傳﹐迫使整個國家和人民投入了近半個世紀的聰明才智與勇氣去逢迎。
逢迎当然不该仅仅是逢迎一代的事情。那么,红一代是如何培育出红二代的呢?
《北方的白桦树》里也有这样的细节。
10智斗史建军(132页-140页)。史建军,史副书记儿子。“上大学的时候,他爸通过内部保送的管道给他挑了一所好学校,但他不好好上,最后退学了……这所师专是他爸给他找的最后一条路,他还在瞎折腾。”
史建军如此展望他的前程:
“我爸说了,我的前途早就安排好了,毛主席有过一个讲话,说天下是交给我们的。……我最近又听到一个内部消息,说主席为我们这些人已经安排了一条‘快捷道’。‘快捷道’你懂不懂?就是所有的学历、职务都为我们敞开大门,加速进行。有朝一日,我想要北大就有北大,想要清华就有清华,我要想当副博士就有副博士的帽子给我戴上。我今天还是什么研究所里的打杂工,明天我就能当上也许是教育部部长什么的。这就是‘快捷道’。你说我还要努力做什么?你还真以为我会把这所破学校放在心上吗?”
今天,便能明白,为何还会有“五毛”、钦点的“周带鱼”之类人物,应运层出不穷。
这个细节,推动的就不仅仅是《北方的白桦树》里的情节了,还决定了该书男主人公最后令人唏嘘的结局,如今大陆的社会现实,也是在它的推动之下才有如此面貌。
《北方的白桦树》,书中有美与力的享受,她将经久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