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者姚贝娜猝然离世, 引发诸多感慨,我也想起那些曾朝夕相处的同学们。如今大家四海为家,难得相聚。而我们中间的有些同学,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已经过早地,悄然地,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第二排左起第三人是刘建华同学) 刘建华,我们班的老三届同学,我们都叫他“老刘”,曾住在我的上铺,个头不高,黑黑胖胖的身材,做人比较低调,很多外班的同学可能不记得他了。 但他有两项“绝招”,恐怕敢叫阵全年级,而没几个人能匹敌。一是象棋,算是一位隐居山林、道行颇深的“高手”,喜欢与强手对弈,轻易不出手,出手则必赢。久经沙场,身经百战,几乎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喜欢在抛出“杀手锏”,置对方于死地时,又呈现慈悲心肠,笑眯眯地让你悔数步棋,使你“于死地而后生”,反而对这个“杀手”感激不尽;另一个“绝招”是中医,老刘入学前就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中医,人称“刘半仙”。再入西医的高等学府深造,可谓是“炉火纯青”。记得生产实习时,他为自己管的有腹水的病人开了几付中药,取得很好的疗效,病人的腹胀明显减轻。病人逢人便夸刘大夫“真神了”。一时间,其他科的病人也纷纷找他会诊,连我们的老师也拿他另眼相看,“刘半仙”自己更是“飘飘欲仙”了。老刘曾悄悄地告诉我他的“成仙秘诀”:这些慢性病人往往有多种症状或体征并存,比如头晕、腹胀、腰痛或食欲差等,而我们全面对症治疗,往往收效甚微。如果我们集中力量针对其中一种症状或体征治疗,或是减少腹水,或是改善食欲,只要这一招见效,往往会立即获得病人的信任,愿意继续中药治疗,这样我们就可以再逐个解决病人的其他问题,千万不可开始就好大喜功。他这个“秘诀”不知是对是错,但确实有效。
老刘对生活有自己的见解,他以为吃到肚里,长到身上,才真正是自己的。否则还是“身外之物”。有钱应该买好吃的,至于穿戴,住,行则无所谓。他对自己的“将军肚”很得意,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私有财产”。他的这种观点真不知现在那些热衷于减肥的人做何理解?他从事中医多年,却对自己的身体不甚了解。在学做尿的实验时,他才发现自己是糖尿病。这个发现对他打击很大,他的将军肚是典型的“向心性肥胖”,这时他不再得意自己的体形,曾有很长时间很低沉,可能他也在检讨自己的理念吧。但他还是不听我们的劝说,一直只用中医来治疗自己的糖尿病。
不同于其他老三届同学,老刘在上学时一直是单身,有过几次恋爱,一直不成功。直到毕业时,才娶到一位年轻貌美的妻子。我们去祝贺他新婚,他拿出“正宗的西湖龙井”招待我们,那茶确实不同,但不同在哪里,我也说不清。恐怕要真正懂茶的人,才能品出这茶的内涵。
毕业后,老刘在红十字会医院工作,很快就担任了中西医结合科的主任。不用问,这肯定是他施展了“绝招”的结果。但没过多久,就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栗粒性肺结核”夺去了他尚且年青的生命,而糖尿病是助纣为虐的帮凶。
我不知道老刘的孩子近况如何,他应该为他的父亲自豪。老刘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忠实地履行了一个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为数不清的患者解除了病痛,他同样是我们77(5)的骄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学生区四号楼着火时我曾经在场,看着原男生宿舍的残垣断壁,我曾经隐隐心痛。人去楼非,过去的那些快乐时光永远回不来了,但这些回忆却是美好的,是生者和逝者共有的财富,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写得很感人。
版主是左四,站在老刘旁的男生。
怎么会死在结核病上?糖尿病白细胞功能是低,但毕竟不是免疫缺陷病。
和你一起纪念老刘,纪念你们过去的时光。
在意到这是博主的第一篇博,热烈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