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作为中国文学的最高顶峰,《红楼梦》一书多处提及了大观园里的中秋习俗,或轻描淡写,或浓墨重彩,各有趣味,不一而足,既展示了曹雪芹对中秋节的别样情怀,亦让读者领略到了明清时期五彩斑斓的中秋风情。
望月吟诗。《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就以贾雨村在中秋节这天举头望月吟诗,把读者诸君带进了大观园。恰逢中秋,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甄士隐步月至庙中来邀贾雨村酌酒赏月,雨村对月有怀,不禁口占五言一首,诗云:“为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接着,“二人归坐,先是款酌慢饮,渐次谈至兴浓,不觉飞觥献斝起来。”此时,已有七八分醉意的雨村狂兴难禁,再度对月寓怀、口占一绝,诗云:“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馈赠月饼。《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就有中秋节馈赠月饼、西瓜等礼物的描述:“次日起来,就有人回,西瓜、月饼都预备全了,只待分派送人,贾珍吩咐佩凤:‘你请你奶奶看着送罢,我还有别的事呢!’佩凤答应去了,回了尤氏。尤氏只得一一分派遣人送去。”贾珍第二天到荣府见了贾母,贾母告诉他:“昨日送来的月饼好,西瓜看着倒好,打开却也不怎么样。”月饼好是贾珍新请的一个厨子做的,手艺可圈可点,贾珍说“我试了试果然好,才敢做了孝敬来的”。而西瓜不好,则是因为雨水太多所致。
祭祖拜月。在《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中,曹雪芹集中描写了大观园中秋赏月的热闹场景。中秋节当日,先要到祖先的祠堂行礼:“次日一早起来,乃是十五日,带领众子侄开祠行朔望之礼。”晚宴前,要举行拜月仪式,都是女性参加:“月亮上来后,当下园子正门俱已打开,吊着羊角灯。嘉荫堂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地下铺着拜毯锦褥。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直到现在,拜月的形式还在一些地方流传,只是要简单一些。
家庭夜宴。拜月过后的夜宴,是中秋节贾府全家团圆的欢乐时刻,全家人都得参加。贾府的家宴设在山之高脊凸碧堂内,“于厅前平台上列下桌椅,又用一架大围屏隔作两间。凡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贾政、贾赦以及族中子弟都来了,贾政是从海南长期出差回来的。居中贾母坐下,左垂首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垂首贾政、宝玉、贾环、贾兰,团团围坐。贾母又命将毡铺于阶上,命将月饼西瓜果品等类都叫搬下去,令丫头媳妇们也都团团围坐赏月。
击鼓传花。宴席之中,一家人一起做击鼓传花游戏来活跃气氛,共享天伦之乐。贾母“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花在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鼓声两转,第一个中花的是贾政,破天荒说了一则“某男子中秋节怕老婆”的笑话,博得大家一阵笑声;第二个中花的是贾宝玉,请求改作诗一首。贾政限他以“秋”字即景抒怀,不许用“水”“晶”等字眼。宝玉立书一绝,贾政看了点头不语,为了博得贾母的欢心,仍把海南带来的扇子奖给宝玉两把;第三个中花的是贾赦,说了一则母亲偏心的笑话,弄得贾母闷闷不乐。;第四个是贾环中花,写了一首绝句,极为平庸。整个击鼓传花游戏,分外热闹。
月下闻笛。击鼓传花、赏桂饮酒之后,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贾母复命:“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又道:“音乐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的吹起来就够了。”于是便令人吹笛。在缥缈的笛声中,贾母带众人赏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换暖酒来。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听约两盏茶时,方才止住,大家称赞不已。
联诗赏月。就在大家闻笛之际,曹雪芹攫取赏月余波,浓墨重彩地描写了黛玉、湘云悄悄来到凹晶馆近水赏月:“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黛玉、湘云都是寄居贾府的孤女,念及身世孤苦,遂以数池畔栏杆第十三根直棍作为“十三元韵”口头联句:“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联诗在抒发内心感悟的同时,也留下了各自命运归宿的谶语。其中,出于黛之口的“冷月葬诗魂”,用湘云的话来说“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也预示着第九十七回焚稿的不幸结局。
曹雪芹笔下的中秋习俗,既有祭祖拜月、夜宴团圆、击鼓传花、饮酒听笛、月下联句的美好,反映了二百多年前侯门贵族之家庆贺中秋的盛况,又洋溢着人世的忧伤、悲凉和凄楚,充满了浓郁的浪漫色彩和淳厚的文人气息,让人叹为观止。在又一个金风送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的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倘徉在艺术珍品《红楼梦》之中,品味书中五彩斑斓的中秋风俗画图,其乐融融,其趣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