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也是网上讨论某话题,我因为没有站在政府的对立面,想说两句我自认的公道话,结果被人好一通挖苦:“哎哟喂,自己在这儿给资本家打工,还把自己当成国内利益集团的一分子啦?真不把自己当外人哈~~~”我顿时无语,就差“泪水顿作倾盆雨”了。
这次柴静的“雾霾”视频我没看完,当看到她问孩子“你见过蓝天么?”孩子说“没见过。”,我便不看了,不为别的,因为觉得孩子太可怜,我的心情有些沉重,所以不忍再看下去了。
还有一个不看的原因是时至今日,雾霾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是人人关注的话题,已经不需要什么人再去唤醒他人的觉悟了,哪怕是利益集团。因为利益集团可以吃特供,但他们也是要呼吸同样的空气的。有钱人更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对治理雾霾的要求可能更迫切。
问题是如何消除雾霾?答案也简单,APEC峰会不就见到“APEC蓝”了么?其实,稍微有点儿common sense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发展和环保的兼顾问题、平衡问题。可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不那么简单了。
90年代初,很多地方争上小冶金项目,比如铁合金。铁合金俗称“硅铁”,是炼钢辅料,生产工艺简单。有矿的地方,如果还有小水电,买个电弧炉,聘几个大厂的老师傅,再建上必要的辅助设施,就能上铁合金项目了。当时铁合金国际市场很好,产品主要出口日本。日本冶金业发达,但铁合金靠进口,因为铁合金冶炼高污染、高能耗,他自己不搞。
那时冶金部还在,但这类小项目根本不需要冶金部审批,只要当地计委和行业主管部门批了就行。论证项目的时候,计委、经委、财政局、冶金局、环保局、设计院等多个部门同堂会审。领导们关心的是资金、是产值、是投资回收期、是投产后能上缴多少利税,有谁关心环保?设计院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里关于环保的结论,往往是擦边球,像“不符合国家某排放标准和规定,但企业将在二期扩建和配套中解决。。。”
你说:不行,你必须达标!没问题啊,冶金的除尘技术早就是成熟技术,什么袋式除尘Baghouse、静电除尘ESP、干法、湿法,不一而足。但钱呢?那些环保的东东可不便宜啊!上项目的钱都是七拼八凑的,政府拨一部分(扶贫款、库区移民款),银行贷一部分,再加上地方自筹一部分,你要我还上除尘,成本咋算?用老乡俗话:“你让我豆腐盘成肉价啊!”
你敢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权?当地特产就茶叶、柑桔,再好也难赚钱,俗话说:无工不富,可工业除了个酒厂、烟厂啥也没有,好不容易找个合适的项目,你给否了?领导指望政绩,指望GDP,乡亲们也指望着能到工厂上班,多挣俩钱儿呢。
最后各地小铁合金项目一哄而上,出口竞相压价,好处给了日本,污染留给了自己。武钢等大集团也烦透了这些小企业。小企业和大企业争原料,扰乱市场价格,质量还不稳定。所以那种以为多引进些玩儿家就能解决问题的想法,实在是太欠考虑。
中国的事情就这么难,煽情、喊口号都容易。出国这些年,越发认识到:中国的根本问题就是人与资源的矛盾太尖锐,很多地方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不要什么都往体制上靠。国外一样在发展和环保的问题上纠结着,加拿大的Keystone Pipeline (phase 4)项目不是也迟迟得不到美国政府批准么?油砂矿项目不是也总被人诟病么?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在这些项目工作,要指望工作养家糊口,你是要环保呢,还是要工作呢?
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是千真万确的,雾霾的问题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也一定会解决。过去环境倒好,可“青山绿水枉自多”啊,不发展,穷了你也不干不是么?
----------------------------------------------------------------------------------------------------------------
看看几年前参与搞的一个镍合金冶炼项目的除尘系统。项目在巴西,离亚马逊不远。
炉子在房里,但看看光除尘系统有多大。不是大企业根本玩儿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