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南小鹿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与蛙共鸣,与蛇共舞

(2024-08-27 21:46:58) 下一个

我一边和妹妹商讨明年春天去加州看野花的计划,一边上网查找相关资讯,却无意间闯进了加州大学植物园的网站,读到了今年一月发表的一篇关于班克木(Banksia)的文章。

加州大学植物园拥有12种从澳洲和新几内亚引进的班克木,数量不多却极其出色。一月份正值花期,奶黄色、紫色、暗红色的头状或穗状花序高低错落地挂在树枝上,每个花序上排列着数百甚至数千朵微小的花朵。如果用手轻轻抚摸这些花序,会感受到刷子般坚硬的质地。国人给班克木起名“佛塔树”。佛塔有不同造型,从平面形状来看,有四方形塔、六角形塔、八角形塔和圆形塔等;从立体上看,有单层塔,三、五、七、九层塔等。班克木的花穗并不太像佛塔,或许称为“瓶刷树”会更合适些。





(大学植物园里的班克木)

班克木的花头会产生大量的花蜜,吸引了蜂蝶、鸟类和哺乳动物前来。种子藏在具有保护性的木质结构中,排列成类似松果(cone)的形状。遇到山火后,木质结构才会打开,释放出种子。打开的木质结构看起来就像果序上的“眼睛”,有时一枚几十厘米长的果序上长出了几十只“眼睛”,造型奇特,可以当成工艺品摆放。班克木干燥的果序带着天然木香,往“眼睛”里放入几滴精油,就是天然的香薰座了,置于床边或车内,任缓缓释放出的香气平静心神舒缓情绪,十分治愈。

  

(班克木的果序,左:尚未释放出种子,右:释放出种子的)

班克木在澳洲是一种神奇的存在,全球有一百七十多种班克木,除了其中一种,其余的皆分布于澳洲。为此澳洲的有关机构专门为班克木属植物出版了一本野外指南,里面有高达30米的直立大树品种,也有几十厘米高的匍匐生长的灌木品种。不同种类的班克木的叶子差异很大,大小不一,有的叶子是狭窄的针状叶,得名“石南叶班克木”,有的叶子非常大,接近半米长。大多数品种的叶子呈革质,边缘有锯齿,个别树种的叶子没有锯齿。近年来为了适应小面积的居家花园,园艺师培育出了好几个矮化品种,北温带的居民可以把班克木种在花盆里,冬天置于室内。

我读着各类关于班克木的文章,最惊叹的是此树对昆虫和各种小动物的致命吸引力。每当秋季(在澳洲)开花时,成群的蚜虫、蜜蜂、黄蜂和蝴蝶纷至沓来抢花蜜吃,由此引来了天敌蜘蛛、蜻蜓、犀鸟等,伺机捕食它们。吸蜜鸟(honeyeaters)、灰颊垂蜜鸟(wattlebirds)等争先恐后赶到这里,一边将喙伸进花朵,一边挥动着翅膀赶走其它小鸟。就连袋貂(possum),狐蝠(flying foxes)、袋鼯(gliders)也觊觎甜美的花蜜。待到花穗成为松果状的果序时,凤头鹦鹉(cockatoos)结成小分队造访,折断果序上的木质结构,贪婪地吃掉里面的种子和昆虫幼虫,然后心满意足地飞走…… 也就是说,只要在院子里种上班克木,就可以等到蜂围蝶阵绕着花儿转,等到小鸟和小动物纷纷跑来家里做客。

这不由让我万分羡慕起来。我住在本拿比南端,自家的小院子里虽然也有好多种花草,出门步行十分钟便来到一处被针阔叶混交林环绕的溪谷,但我只见过为数不多的松鼠、蜂鸟、蝴蝶和蜻蜓等,雪后偶尔有一两只旅鸫飞到我家后院啄食挂在残枝上的海棠果。我这个来自产蛇大省的福建女人在温村定居二十多年了,竟然从来没有听过一声蛙鸣,没有在林子里撞见一条蛇。少了知性响亮的蛙鸣声,少了游走于乱草丛中的舞姿柔软曼妙的蛇,温村的夏天总带点缺憾。

正在感叹时,朋友Sabrina忽然往微信朋友圈里晒了几张照片,并发文解释:一只加州树蛙(California tree frog)静静地趴在她家的粉色大丽花瓣上,一动不动,身体的颜色几乎与周围的绿叶融合在一起,淋漓尽致的诠释了什么是完美的保护色。



(朋友拍的树蛙照片)

我心中一喜,原来真的有树蛙出没于温村居民的院落。但照片中的树蛙并不是加州树蛙,而是太平洋树蛙(pacific treefrog,学名Pseudacris regilla)。加州树蛙的身体通常看不到鲜绿色或红色,其背部呈灰或浅棕色并有深色斑点,有点类似花岗岩的色彩。我所在的BC省只有两种树蛙:太平洋树蛙和北方合唱团树蛙(Boreal Chorus Frog ,学名Pseudacris maculata)。凡是在大温地区出现的本土树蛙,都是太平洋树蛙。这是一种非常迷人的小动物,体长只有5厘米,颜色从浅灰色、棕褐色、青铜色到鲜绿色不等,最明显的特征是从眼部到肩膀有一条深色斑纹。太平洋树蛙的腿又长又细,脚趾之间几乎没有蹼,因而愈发显得长。据说它们是本省所有蛙类中嗓音最亮、鸣叫声最长的,尤其在春季交配期的鸣叫声大得惊人,从平时的略微枯燥的单音节转换成热烈激昂的双音节。通常一只雄蛙开始鼓着气球状的喉囊叫,其余的雄蛙就会跟着叫,汇合成一组珍贵的大合唱。我的朋友有福气了,说不定今后能在睡梦中用耳朵捕捉到那来自远处的,微弱的却真真切切的蛙声。



(加州树蛙,下载自其他网站)



(朋友家的太平洋树蛙)



我向朋友索要太平洋树蛙的照片作为写作资料,她发来了更多的照片,最后一张的画面中央没有树蛙,而是一条小蛇,身子呈棕黑色,上面有无数桔红色的斑点,背部和两侧总共有三条黄色的条纹,背部的那条尤其清晰亮丽,脸颊两边也有同色调的橘红色斑块。



(朋友家的护院“小青”)

朋友向我解释,那条蛇是她的护院“小青”,去年11月偷偷溜进她家后院的,被家里的肥猫发现。“小青”在后院呆了六个多月(大部分时间在冬眠),今年六月跑到隔壁邻居家。邻居大骇,用醋将“小青”迷晕,拿到森林里放了。朋友还说,去年夏天特别热,估计附近林子里和草地上的蛇都跑到路边乘凉,她在户外散步时就碰到好几条呢。

总的来说,让加拿大人最为害怕的是熊、黄蜂和马蜂,因为这个大国的25种蛇类大多属于温良型的。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有 20,000 人死于蛇咬,但大多数发生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和亚洲。美国每十年只有 2.1 人死于被蛇咬伤,而且大多数死者生前已带有其它疾病。加拿大大约每十年仅有1 人因遭蛇咬而死亡,而每年被黄蜂螫伤导致死亡的有 3.3 人。

 BC省有9种蛇,生活在大温地区的有三种:普通袜带蛇(common garter snake)、西北袜带蛇(northwestern garter snake)和西部陆生袜带蛇(western terrestrial garter snake),最常见的是普通袜带蛇。袜带蛇是无毒的,遇到了危险,会从身体里排出臭气将对方熏跑。即使人类被袜带蛇咬了,那感觉就像非常细的针头刺进皮肤里的阵痛,没什么大不了的。大温低陆平原和温哥华岛有普通袜带蛇的三个亚种,我根据栖居地和体征,断定朋友家的“小青”是山谷袜带蛇(valley garter snake)亚种。

袜带蛇在北美有25种,是北美人最熟悉的爬行动物,大多数身长不超过一米,在儿童读物里常扮演可爱活泼的蛇类角色,与令人毛骨悚然的巨型蟒蛇、鬼鬼祟祟的毒蛇和摇摇摆摆的眼镜蛇形成鲜明的反差。大概因为它们的主食蛞蝓、蚯蚓、蜗牛等都是懒散慢吞吞的家伙,袜带蛇也是安静慵懒的,喜欢悠闲的生活方式,偶尔一露峥嵘,入地下水无所不能,方才展现完美的通才本色。

大温低陆平原的居民经常爱坐渡轮去温哥华岛观光,岛上除了有三种袜带蛇,还有一种夜行的尖尾蛇(Sharp-tailed Snake ),只有二三十厘米长,头很小,没有明显的脖子,尾巴又尖又细,身子红色或暗紫色,腹部装饰着黑白横条纹。它们如幽灵般出没于橡树林四周的草地和林缘,从不咬人,专爱吃蛞蝓……





(尖尾蛇)

写着写着,我突然觉得温村人好幸福啊,遇到的都是大隐隐于土的温和蛇君子与蛇淑女,耐得住尘世的枯燥与贫乏。

我问朋友:“你家住哪儿?听得见蛙声,还可与蛇共舞?”

她答:“UBC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啊!”

喔,那儿三面环海,海岸线绵长,附近有著名的UBC植物园与太平洋精神森林公园,山景海景令人流连忘返,宛如一座庞大的自然生态公园。所以朋友家的花园才有鸟语花香、蛇蛙共鸣共舞的美好景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