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看老
睡眠,绝对有其先天的素质。我从小就是个夜猫子,任凭家人怎么哄,不到11点,决不会入睡。这显然遗传了我母亲的体质。而我的妹妹则遗传了我爸爸的体质,在婴儿期,就早睡早起。 我们两姐妹的女儿们 ,又都是遗传了各自母亲的睡眠体质。在婴儿期,就可以看出差别。我的外甥女中午累了就用头不停地蹭床。把她抱上床,头碰到床不用人哄就睡着了。晚上睡觉,也一样。而我的女儿从来不喜欢午睡。明明累了,但是,不到把最后一丝精力用尽是不会睡的。印象里,午睡时从来没有在摇篮里睡着过。不是抱着哄睡着,就是坐在电视机前看着看着睡着了。我自己则是一向对睡眠的外界条件要求很高。除了不能有光、不能有声音外,和我妹妹同睡一床时,我还要求她在我睡着前不能翻身不能动。
据我的体会和观察,从小就难以入睡的人,在成人期更易于得失眠症。我在大学一年级时,期末考试时,失眠症首次发作。 考试前的那个晚上,到了凌晨三点还是不能入眠。以后也断断续续发作过。而我的女儿,现在还是高中生,有时已经在抱怨不能入睡了。
我的失眠绝对是来自我的母亲这一支系。我的外祖母老年时患上失智症;我的母亲年轻时被诊断神经衰弱症;而我母系的表妹则患有情感型精神障碍。所有这些疾病都伴有睡眠障碍。
虚实有别
人到中年后,我有过两次失眠大发作。两次发作间隔有两年的缓解期。这两次发作的特点较年轻时有很大差别。年轻时发作,晚上睡不着,白天能补觉。一般能自行缓解,或是短期服用安眠药就能纠正。也没有其他躯体症状。但是,步入四十后的发作和以前的发作明显不同。
1. 白天晚上都不能睡。四十后的第一次发作,就是以两天两夜不能睡着起病。
2. 服用安眠药也只能维持短暂的睡眠。到早上三点多就彻底醒了,再也不能入眠。
3. 没有睡好后,紧接这就出现以下躯体症状。
*心悸:心跳不一定快,但异常的有力,仿佛要从胸腔里跳出来,有时有早搏。但是体检和器械检查都未见异常。使用β阻滞剂刚开始有效,但很快就不能控制症状。
*潮热:背后生热,一下子涌上来。我以为是更年期症状,但是,所有实验室检查都不支持更年期的诊断。
*出汗:表现为自汗和盗汗。即使扫地这样简单的劳动也会让我背后沁出汗水。夜晚,睡眠中也会汗出。
*烦热: 中医所谓的五心烦热,我真是深有体会,虽然我只有三心热:心情烦燥,两手心自觉烫得不能忍受,而脚又是觉得冷。尽管自觉手心发烫,但是旁人摸来,却是温度正常。
祖国医学认为睡眠的发生是阳入阴。以此理论,我体会到年轻时的失眠倾向以实症为主:阳亢而浮于阴外。中年后失眠则以虚症为主:阴虚而不能敛阳。
专科治疗
当时,我不得不病休两个多月在家休养。因为家庭医生在给我换了无数安眠药后,直到出现严重的躯体症状还是不能解决我的问题后,我不得不寻求专业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她给了我两个药物:一个是镇静安眠药,另一个则是SSRI类抗精神病药。在我的坚持下,镇静安眠药她给了我安定。在这次发作后,我的家庭医生让我试过的无数种镇静安眠药中稍微有点作用的就是Ambien. 她也给过我其他安定类药物,但正如我告诉她的,其他安定类都没有安定效果好。不知为什么我的家庭医生就是不愿意给我安定。
精神科医生医生的策略是以SSRI类抗精神病药稳定我的情绪,并同时逐步替代镇静安眠药。因为镇静安眠药有依赖性和成瘾性。痊愈并非一夜之间,但是进步是迅速的。药物起效后最早的变化是情绪变得稳定,尽管那时睡眠还没有明显进步。也就是说,焦虑—失眠,失眠—焦虑的坏循环开始打破。同样是只睡了两三小时,但原来醒来时的失望、愤怒、挫折感的情绪不再有了。药物大概一周左右起效。在这一周里,白天有疲倦和恍惚感觉。药物起效后,疲倦恍惚的感觉也自然而然得消失了。随着,药物的起效,每晚睡眠的时间越来越长,每周使用镇静安眠药的天数越来越少,或者使用的剂量逐渐减轻。完全恢复时,我的睡眠情况是这样的:完全无须使用镇静安眠药;基本上头碰到枕头就睡着了;一觉睡到天亮。当然随着睡眠的改善,躯体症状也消失了。
自我调节
通过这两次发病,对于战胜失眠我最大的体会是:无论敌人来势有多凶猛,自己一定不能先慌了手脚。也就是说,不要对失眠本身产生焦虑情绪。对于战胜精神性疾病,药物的功劳占70%,其余30%靠的是自我调节。我采用以下的方法来克服焦虑情绪。
建立信心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成功的第一步。治疗开始后,我就向神祷告。祷告以后,我的内心相当平静。我知道痊愈只是个时间问题。我把在每个阶段要达到的目标写下来向神祈祷。这些目标都是比较实际的。比如在下一周里,希望比上一周少用几天镇静安眠药等等。当自己看到进步时,就会更有信心。这样,让正面的情绪逐步替代负面的情绪。渐渐地,就会忘记去想失眠这个问题。换句话说,失眠对自己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尽管可能那时失眠还没有痊愈。我第二次失眠发作时,病情其实比第一次轻,所以工作没有中断。但恢复却没有第一次快。其中有一点就是我的期望值比第一次高。这个期望值其实就是焦虑,一种负面的情绪。
自我说服
尽管慢性失眠会对人体产生负面的影响,但也不像宣传的那么可怕。只要白天精神还可以,能够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就没有必要太担心。如果不是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失眠,人体有自我纠正的能力。有研究表明,虽然有时自我感觉没有睡着,但睡眠监测的数据则提示大脑其实已经偷偷打过一个盹。换句话说,大脑会在你感觉不到的情况下,偷偷休息片刻。当我开始为失眠焦虑时,我就有意识的用上面的道理来说服我自己,让自己不再为失眠而焦虑。
亲情帮助
在恢复的过程中,有时疾病偶尔还会有反复。这时候,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对待病情反复。我第二次发作后,因为还正常上班,所以安眠药使用的策略和第一次稍不同。安眠药每天都和SSRI类药物同时服用,只是剂量逐渐减量。在减量过程中有几天会出现入睡难。我当时也不知道是不是该在回到上一个剂量。我的妹妹和妈妈都主张先不加量,再观察观察。她们用“正常人偶尔几天睡不好也是常有的”来说服我,打消我对病情反复的焦虑。在我的这两次发作中,我妈妈、爸爸都不远万里来陪伴我。他们的陪伴在不仅家务上帮我有所分担,更重要的是精神支持。帮助我分散注意力,减少对失眠的焦虑。
拿走钟表
失眠时,把所有计时器都从身边拿走。让自己没有机会看到时间,就不会因为啊,都几点了还没睡着产生焦虑情绪。晚上,不看iPAD这一类的电子产品。一来,这些设备都会发出干扰睡眠的蓝光。更主要的是它们都带有计时装置能显示时间,让人不自觉地看了后,产生焦虑情绪。因为没有钟表,在这段时间里就麻烦家人到时把自己叫醒。
困了才睡
在失眠的日子里很难做到按时睡觉,因为即使按时睡觉也睡不着。然后躺着睡不着更难受。我的经验就是不要到点了就睡,该干嘛就干嘛,只要精神还好,就看看书,看到困了才睡。书的选择很有讲究,既不能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也不能太枯燥让人没有读的欲望。我选择《聊斋志异》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题材比较有趣,而且是一个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写作又用了比较浅显的文言文,读起来稍微要费点劲。读书时不会去想我怎么还没睡。一般读了几个小故事后,就有倦意要睡了。看书的灯光暗一点对入睡更有帮助。
其他方法
我也尝试过针灸、锻炼、听催眠的音频制品或自我催眠等方法。老实说,在严重失眠时这些都效果不明显,至少我没有体会到直接的效果。尤其是听催眠的音频制品或自我催眠这两种方法,偶尔一两天的短暂失眠时用用效果不错。但是,慢性严重失眠时不仅效果不佳,有时更是适得其反。当使用这些方法时,仿佛潜意识里在自我提醒我是个失眠症患者。唯一比较喜欢的是按摩。虽说不一定直接让你入睡,但是能让人感到放松。不太烫的热水澡也同样使人得到放松。我发现回味曾经做过的梦有助于入睡。睡不着时,想想曾经的梦境,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
当睡眠变得脆弱的时候,除了情绪的调节,良好的睡眠环境也很重要。用厚重的窗帘来阻挡外面的光线;卧室隔音要好;调低室温但是寝具要暖和;去除一切可能干扰睡眠的因素。例如暂时不要和宠物睡在一起,有时甚至一件不舒适的内衣也会使人难以入眠。
在药物的帮助下同时进行心理调节,克服焦虑情绪,再加上改善睡眠环境,慢慢地,我克服了失眠的问题。现在,即使做不利睡眠的事也不会干扰到我的睡眠,比如睡前看看iPAD。只是还是不能上网和人讨论问题,这特别容易让大脑兴奋。所以,睡前只潜水,不发贴,也不回帖。
我觉得我们都有先天的体质使我们比别人更倾向于易有睡眠障碍。
但是回想我们作为儿童时,睡不着和睡得少都不会困扰我们,我们当时的字典里是没有失眠这个词汇的。
所有个人想法是: 如果我们保持一颗纯净的赤子之心,即使睡不着也不会是失眠。
人体有自我纠正的能力,包括失眠。焦虑只会加重病情。
三年前我和你有同样的经历和感受,由于当时条件,没有医生支持,靠着信仰和自己的意志以及常识过来了。
以后睡眠时好时坏,已经接受。
静静的躺着也是休息。
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