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说法:投资不过山海关。
一些东北人的思维模式,真让人无语。
举例:
一家3个女儿,2个在海外,一个东北大妈(大女儿,58岁)在86岁老父身边,但不同住。老夫身体挺好,不要和大女儿女婿同住。
海外女儿说:老父86岁高龄,既然每天喜欢出门锻炼,包括冬天冰天雪地也出去,但不带手机,也不带身份证 (原因:怕丢了), 建议给老爸的外套衣服口袋里装个小纸条,写上同城女儿的电话。这样万一老人在外面摔倒或者遇到意外情况,路人或者医院能及时联系上家属。
东北大妈说:我们这的人没有这个习惯。这么怕意外,压力也太大了。我们这相信命里天注定,没有必要做这事。我自己也不随身带任何证件,除非开车带驾照。 要给老爸兜里放这么个纸条,要先说服老人同意,但坚决认为老人不会同意。所以结论:此事无法办。
海外女儿说:养老是帮助老人减少风险,而不是要改变老人观念。不用和老人辩论,何况老人不愿意承认和接受自己逐渐衰老失能的弱点。 悄悄在外套口袋里放个纸条,不花一分钱不到一分钟的事,应该就直接办。隔三岔五看看老人有没有把纸条扔了,没了再放一张。
东北大妈继续辩论: 你们在海外的,直接给老爸打电话去说服他,我不负责说服老人。你们说服了他,我就放纸条。
海外女儿:无语。为了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关老人养老减少风险的事,必须和愚昧,固执和偏执斗争,然后才能办成呢?真是累。 和没有open minded 的人打交道,真是比搬动三座大山还难。
难怪‘投资不过山海关’。
还有最近听说一个事:更无语:
某东北小伙(30岁)和一四川女孩谈婚论嫁。俩人都在加拿大上学后移民定居了,但还有中国国籍和中国护照,都没有加入加拿大国籍。
俩人谈论结婚准备,要到中国民政局领证。东北小伙说原因是“一辈子就这么一回,仪式感必须有。所以一定要中国民政局走一趟,在中国领证”。
一个海外住了20多年的姨妈让他考虑一下这样的作法是不是会带来额外的麻烦,和导致在加拿大本地程序不完整,东北小伙(在海外从小留到工作一共住了11年,但基本在华人圈子工作和生活)直接怼“你不要再说了。这事我决定就这么办了。”- 这东北老爷们牛气冲天的感觉!
我就想不明白这脑回路:
俩人已经定居海外了,搞不好回国海关一查你是定居海外的侨民,没准直接把你国内东北和四川的户口给注销了。可你为啥要到直接撞到枪口上,去东北当地政府报到领证结婚呢?东北政府咋知道你还未婚?你要中国使馆给你开单身证明,然后再到中国结婚?中国领的结婚证,加拿大法律承认么,还是你得再办里一次海外公证你结婚了?你在加拿大的财产权益是按照中国婚姻民事法律算,还是按照加拿大法律算?总之,为了’仪式感‘,您就拿两国的法律和政府部门当您仪式的道具使唤???
妈呀,按照这样的东北脑回路,谁敢投资到那疙瘩啊?我撞墙的心都有!
此篇评论已关闭。我对善意沟通交流没有意见,但有几个言语粗俗的东北人的留言我一秒果断删除 - 人生没必要让这样的毒药进入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