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相对的,因为多数人在美国生活的还是很有滋味的,很多人根本不觉得自己有经济压力,所以不差钱的朋友可以飘过。
美国的收入体系和西方多数国家的体系基本相同,就是大家的收入基本上是税前收入,无论是自己做老板还是做员工的,都需要预扣税,然后每年一次要报税。所以国内的亲人偶尔问税后收入,这还真的一下子说不清楚,因为影响税的因素太多,每家都不同,而且自家一年和一年也不同,所以自然谈税后收入没有意义。
在美国刚刚开始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很兴奋,虽然绝对数目不大,比起在学校的时期也算是天壤之别了。而且,生活处于在异国刚刚起步阶段,起点很低,也很容易满足,一点点工资就感恩了。之后的差不多10年,我没有太多地考虑经济压力。那时还年轻,总是自信地告诉自己,路还长,机会很多,会越来越好的。而且,那时在德州,没有州税,加上收入也不高,所得税率算是很低的。有朋友说在德州生活比加州和东部,自己手头的现金流会多一些。一头扎进德州的本豹,没有太多的外州经验,也觉得朋友的话很对,自己很幸福,天大地大不如俺德州大。
2004年,因为工作原因搬离了德州,来到维州。这一搬家,我感受了很大的震撼,因为维州北部房价太高,我一下觉得德州朋友所说的现金流富裕的话是不对的。辛辛苦苦在德州存点钱,完全赶不上维州房价的增长。在那一短时间,维州北部房价基本上是一年增长15%-20%的疯狂。我也第一次开始感到了经济压力。
朋友所说的现金流宽裕,对他的情况成立。但不代表对多数情况成立,因为类似的工作在东部薪水要高于德州。我好奇,为何名义工资高,生活压力会更大。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让我开始懂得收入和渐进递增税区间的关系,发现一个现象。维州马里兰州DC,就是所谓的DMV地区,因为有州税,其实工薪阶层手头也挺紧张。房价虽高,因为涨幅大,大家都普遍敢赌敢花钱。
其实,分到每一个月来说,各自有着不同的间断性经济压力。
每年元旦过后,很多人会立下新年的计划,比如减肥几磅,加薪百分之几,换车,旅游,等等。新年伊始,一切都比较平静,加上刚刚过了假日季节,一月份没有大的节日,所以经济压力较小,但一般HOA费用应该缴费,假如你选择一次付清,也是一笔额外的费用。
二月里来好春光,除了浪漫的情人节和玫瑰花需要花费,是一个好月份。尤其对于拿月薪的人,因为二月份要少三天,更是开心。但一般二月份都会收到前一年的税表(W2或是1099)和各种银行以及券商的税报表,本来应该开心的月份,变得没有那么兴奋。
三月份和四月份,多数人都开始准备为前一年报税,或是正在报税。假如预扣税款和应缴税款基本持平,就算不错了。因为税局是最得罪不起的。假如报税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欠了税,就需要给补税。补税自然会增加经济压力。
五月份,多数人在迎接初夏到来的好天气时,也收到了地产税和个人财产税的账单。一般账单的截止期是7月上旬,但这项税款的金额一般都不小。也属于绝对不能拖欠的项目。看到这样的账单,压力不会太小。
六七八三个月,是孩子的暑假。家长少不了带着孩子参加暑期活动,夏令营,国内国外游。而美国的航空公司在暑期的机票价格远高于平时,这三个月是经济压力较大的。
九月大学开学,家里有孩子在大学读书的家庭也面临新学年的学费账单。所以九月份的经济压力指数相当高。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登高徒步或是旅行都是适宜的季节。但这个时候,下半年的地产税和个人财产税单也到来了。一般缴费的截止期是十二月底,看着辛辛苦苦存的一点银子,又要撒出去一把,压力又来了。
十一月的感恩节和十二月的圣诞节更是美国人的大节日。基本上都要回家团聚,买礼物,开车旅行,或是乘坐飞机。但航空公司都适时加价,让消费者应景地享用一年中最高的票价。说是乘火打劫毫不过分。
以上这些还不包括每年要支出的房屋保险,汽车保险,车辆维护保养。也不包括突发性事件,比如医疗费用等等。所说医保覆盖了大部分开支,还是不能避免一些特殊的治疗和药品的费用和自付费部分的费用。更不用说,大病时自己不能工作,甚至需要家人分出一部分时间照顾。连带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是很大的。
每家的情况各异,有兴趣地可以大概估算一下自己一年有多少天是为了交税在工作。假如一个人交税的税率是25%, 其中包括联邦税,州税,地方税,那么这个人一年中的前91天的收入都不是为自己能支配的收入工作,而是为了税工作。有一个大致的估算会让自己清楚面临的经济压力。这个实验也是每家银行都要做的压力测试。我们不是美联储,不能印出钞票,只能保持预算平衡。
认识一个前同事,就是对经济压力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受了电影里动辄梭哈的影响,买车子,买房子买股票都是顶格买,最后用券商的融资来买。连房子的equity也拿出来抵押做融资。在2008年次贷危机中,他的房子断供,股票被券商强制平仓。一夜间看上去老了十岁,那种生不如死的样子让看到他的人都理解为什么有人破产后会跳楼。
根据CNBC的报道
根据 CNBC 的财务信心调查,超过一半的美国人(58%)现在过着月光族的生活,其中包括三分之一家庭收入在六位数的人。调查还显示,70%的人对自己的个人财务状况感到有压力。无论收入水平如何,人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经济压力。
民意调查显示,78% 的收入低于 5 万美元,74% 的收入在 5 万美元至 10 万美元之间,以及 57% 的收入超过 10 万美元的群体均对个人财务深感压力。
比起男性(67%),更多的女性(72%)承认感到经济上的压力。年轻一代也是如此:18至34岁年龄段的人中,有75%感到压力;35至64岁年龄段有73%;65岁及以上的人中有54%。
月光族还好,个别的还是负翁,入不敷出。这样的生活不可能没有压力。
一些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美国人,因为经济压力不能如愿退休。我认识的两位曾经高收入的退休者,在退休2-3年后,又短暂地回到了劳动大军。这两人不是因为爱工作,而是退休后发现积蓄下降的速度远高于他们的预测,因为恐慌和压力再存一点钱。
量入为出,丰俭随人,自己的日子没有必要过给别人看。不切实际给自己过高的经济压力是愚蠢的。每个人可以承受的压力是不同的,和收入,支出,年龄,需要负担的人口数量相关。也可以定一个自己能够承压的红线,避免暴雷。比如在美国买房或是租房,每个月在房子上的支出基本上不能超过月收入的30%,否则申请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阻力。
说句玩笑话,假如阿Q一点,在花钱的时候把自己假设成骄傲的纳税人,是不是就没有压力呢?
豹子土狼 2023-06-03 写于Virgi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