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48)
2019 (1)
2023 (362)
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文字之一。中文的很多表述,翻成了英文变得索然无味,韵律全无。我一直很同情中翻英的翻译,觉得他们从事的是不可能的任务。在韵律和语境语气来说,日文和中文类似,无论书写,还是词义都极美。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觉得好莱坞大片的爱情很浪漫。我不否认不少好莱坞大片帅哥美女,加上好的剧本和制作,从电影作品的角度看,《罗马假日》和《卡萨布兰卡》这类经典的确很美。然而,深挖一下,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看,这些就远远无法和中文里面的爱情意境相提并论。读读《诗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的朦胧优美甩了美式语言几条街。 脍炙人口的《卡萨布拉卡》主题歌,歌词就是赤裸裸的“在炎热的夏夜做爱”。 这样的直白表达,更多的是生物本能需求的呼喊,也就是《红高粱》的水平吧,毫无美感。英文里,男主角精虫上脑也就会喊,我要你,我上你。 我听了的感觉,就像一个其貌不扬的生过四个孩子的村妇,毫不遮掩地说着粗话。
在浙大大三的时候,我选修了“英美文学精读”这门课。教授是英国人,在中国生活了40多年。他讲莎士比亚,讲狄更斯。 教授讲的很棒,那些名著文字很精准,但我读不出诗意。英文极少可以让我享受到高山流水的意境。我那时开始,仅仅把英语作为赚钱吃饭的工具。
再比如,生命这个词,在英文里就是简简单单的Life,一个符号而已。我怎么看也看不出有什么精致的内涵。而中文里生命也做性命讲,这一下子就赋予生命强烈的意义。性命性命,没有性了,命也差不多完了。性不仅是男女间的欢爱,更是生命延续的必须过程。我有时在想,无性的婚姻,一定是短命的姻缘。宫里的宦官,无法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性,就依靠各种变态在心理上满足自己的性。从客观来说,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存在和生命在抗争。因为连性都不想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我的发小,在一次心脏搭桥手术后,身上插满了管子,漂亮的护士来给他换药。我的发小当时给我信息,说那个小护士真漂亮,说自己感觉到了活着的意义。这就是完美诠释了性命也就是生命的意义。
美丽的中文,无与伦比的美艳。 断桥残雪,渔舟唱晚,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意境永远刻在我的脑子里。而作为对比,英文的诗歌大概就是这样:“长城,你真TM的长” 这样的水平。
好像莫言以前中文作家用中文写作的作品还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土狼一直说,诺贝尔文学奖不配给中国文学颁奖。最高的荣誉永远不需要金钱制作的冠冕。
1981年夏天,我们浙大化工系的班长团支书在学生会领导的带领下,从杭州乘坐夜船去无锡。天刚刚放亮,一位姓陶的学生会干部就来到我面前,他知道我是工科里语文最高分。他对我说:“小张,你看着湖天一色,有什么感觉”? 我竟然脱口来了一首诗。他很吃惊,我也很吃惊。
那首诗我现在忘记了,那是一首只有看着太湖,蠡园那样的美景才能颂出的。
土狼 2020-06-29 Virginia
英语也有押韵,比如:
an apple a day keeps doctor away.
friend in need is friend in deed.
但对仗不容易。
中文在书写方面是图形,一个字占一个位,图形有助于望图生意,阅读较快,图形还能龙飞凤舞,有艺术感。
+2
无知者无畏。
无知者无畏!
+1
曾经一个浙江来的教授,猛烈批评西方乐器。二胡,只有二胡,才是最美的!LOL!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这里的生命是being,中文无论如何表达不出being这个词的意境与深奥的哲学内涵。还有,to be or not to be...翻译成生与死太干巴巴了。 中文优美,英文也不差,要评论这两种语言,首先把它们都学好。
另,现代汉语大多数社科类的词汇都来自日语。
古代所谓的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也就中原地区还不包括楚地不过现在中国区域的四分之一,海顿诗歌里的德意志荣耀世间遍及南北西东不过现在欧洲中部那么大的区域。如果不能从第三方语言的角度来比较两种文化很难对自己的母语有客观的评价。
中国的象形文字更具质感直感,英文更象一堆编码代码,之所以如此,有观点认为是最初的代码语言的发源地(好像在中东or北非,恕我懒一回,不想去search了)没有竹子,只好简化文字(最开始的文字都是象形的,因为直观)。如今我们看到的那些手机上的哭,笑,赞扬,生气等符号,也可以看作是‘象形文字’,当然直观生动了,谁都喜欢这样的文字。
如果英文走向更抽象,由计算机的二维码代替,岂不是更方便,但也更没有质感更没有生命气息!举例:漂亮的女人 110100100010 10101000 1110000
我爱你 11110101 101010100 10010100
就好像一个老外读了汪国真席慕容王朔莫言,然后说,中文不过如此
不要总看好莱坞,读几年莎士比亚或者叶芝或者艾米丽迪更斯,然后再评说英文诗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