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公司的邻居们 – 另面德国

(2016-05-16 05:12:48) 下一个

我工作的公司在城郊一条小街的尽头,沿一条繁忙的城市干道拐进小街,犹如从喧嚣的激流中驶入一个平静的港湾,一切都变得慢了下来。

小街两边的“风景“截然不同。一边是灰,蓝为主要色调的办公建筑,巨大的玻璃外装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另一边,散布着数栋三层的单元住宅楼,楼之间的草坪上,孤零零地长着几棵老树。

这个德国北方的城市,二战中受损严重,重建后形成了今天混杂的建筑风格。看上去,这几栋住宅楼,应该是战后五, 六十年代所建: 简陋, 单薄,外墙很久没有粉刷了,非灰非白,烟熏火燎般的颜色。

小区里进进出出的,以老年人居多。后来听说,这里曾经是铁路工人宿舍。时光的列车早已匆匆驶过,这几栋楼,和里面的迟暮老人,像在叙述着一个久远的故事。

我喜欢骑车上下班,每天从小区边上驶过,时间长了,竟然还有了几个“见面熟“,碰上了,会打一声招呼,一笑而过。

偶尔,你会看到一辆车驶出小区,打开的车窗里,高高地伸着一个手臂,可以想象,这时某栋楼的某个窗口里,一定有一双苍老,关注的眼睛,目送着亲人渐渐远去。

 

扶还是不扶?

这是个在国内炒得很热的话题。也是我在这条街上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

傍晚的一天,我骑车下班回家,还未走出小街,左前方的人行道上,迎面走着一个瘦弱的老太,她步履缓慢,身后拖着一个带轮子的购物袋,似乎很沉的样子。

接下来的这个瞬间,像电影的一个慢镜头:老人走着走着,突然像一个口袋一样倒了下来,只听“嗵”的一声,她重重地摔在了路边的泊车位上。

我跳下自行车,把车停在右侧路边,向前跑了几步,来到老人身边。事后回想,这个把车停在较远路边的动作,跟听多了“碰瓷“故事不无关系。

老人意识清醒,但非常虚弱,自己挣扎着想站起来,我扶她坐起,注意到她凌乱,花白的头发里,渗出殷红的血。

这时又过来一位中年女士,趁她照管老人,我拨通了112急救电话,对方让我在街口等待。十来分钟后,救护车呼啸而至,我带他们开进小街,发现老人已回到了自己的楼门。

这位显然是独居的老人,非常执拗,说自己没事,拒绝急救人员送医院的建议,直到医生说,您头部在流血,她才勉强同意。

医生转向我们两个在场的人,问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我暗想,这大概是类似场景中敏感的一刻吧。那位中年女士作了简单的叙述,最后说,“我们都是路过,帮一下忙“。

我找到路边的自行车,看着急救车鸣叫着开出了小街。

 

劳什科先生

他矮小单薄,须发银白,手上推着一个助步车,笑吟吟地向我走过来。

这是某个下午,我刚走出公司大门见到的一幕。我后来知道了他的名字:劳什科。他告诉我,家里的互联网上不去了,问我能不能帮下忙。大概知道公司的业务,老先生是有备而来。

我很惊奇,这种“高科技”的街头求助,还是头一次遇到。我说试试看吧,跟随着来到街对面他的家里。

这是一套三间的单元房,室内凌乱拥挤,胖胖的劳什科夫人,年龄当在50-60岁之间,打过简短的招呼,就开始唠叨。抱怨丈夫,也抱怨没有互联网的不便,“我都不能求职了!”,听得出来,她在家里很强势。

无论妻子说什么,丈夫既不回应,也不生气,总是笑眯眯的。老先生告诉我他曾经是厨师,因为有心脏病,二十多年不能工作了,“搭了两个桥”, 他指着心脏说,“我除了做饭,什么都不会”。我指了指他的电脑,笑说,”做饭可比这个复杂多了。“

原来他们刚刚换了互联网接入商,我检查了一下接线,做了简单的配置,敲入点什么,google很快就给出了搜索结果。

二人千恩万谢,我”雷锋“了几句,却是真心的。

 

又过了很长时间,偶然在上班的电车上,我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助步车,互相打过招呼,我问老先生这个时间去干什么,他说,“我每天陪我妻子上班“,我内心倏然一动。

 

今年的某天,公司秘书过来说:“有人找你”,我很奇怪,今天没有什么日程安排呀,我问是谁,她支吾说:“他说找一个外国人,我想应该是你吧”,虽然公司外国人不止我一个,但从外貌上,我是最难”抵赖“的吧。

我来到接待室,出我意料,劳什科推着助步车,站在那里。他说家里的打印机坏了,问我能不能帮他查一下。我答应说,下班后过去看看。

打印机没什么大问题,我重新下载安装了一下驱动程序,测试页很快就打出来了。劳什科夫人欣喜地说:“我又可以发求职信了”。

之后跟他们多聊了几句,劳什科夫人原来也是长期失业者,近些年,政府为了让这些人重新进入就业市场,启动了所谓的“一欧元“工作计划,失业人求职,提供职位的公司,并不需要付工资,政府在失业金的基础上给予少量补贴,大概是每小时一欧元,该计划由此得名。

劳什科先生说:“每月多得80欧元,公交月票还得花40欧元!”,他看了一眼窗外,“大楼今年要加保温层,完工后,房产公司要增加100欧元的月租”。他顿了顿,无奈地说,“我们恐怕得搬家了”。

尽管如此,还是能从劳什科夫人的口气上,能听出她对重新工作的渴望,和对自己求职的自豪。

我问老先生最近身体如何,他说还是那样,定期去医院检查,“我的心脏只有一半在工作!”。他妻子插话说,“他呀,说不定哪天,就嗵得一声倒在厨房里死了!”

老先生依旧是笑眯眯的,说,”我还要活到一百岁呢!”

劳什科把我送到门口,一只手跟我挥手告别,另一只手,扶着他的助步车。

 

- 完 -

 

 

补记:德国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高达20% (作为对比,中国的这一数字仅为9.5%)。老年贫困,已是德国社会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goolie 回复 悄悄话 @笑薇:改变人口结构可能是接受难民的考量之一,但德国宪法规定有接受战争难民的义务。 多谢来访!
goolie 回复 悄悄话 @舟水桥头 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谢评论!
goolie 回复 悄悄话 @常态 谢来访!
goolie 回复 悄悄话 @Tree100: 谢谢你的评论,让我们更包容:)
笑薇. 回复 悄悄话 谢分享! 你说到德国社会的人口结构问题。是的,老龄化使得默克尔铤而走险用接收难民改变人口结构。挪威接受的难民已经达到其人口的10%。
ali8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ree100' 的评论 : 我们都要向你学,见贤而思齐。
舟水桥头 回复 悄悄话 怪不得德国欢迎移民。
常态 回复 悄悄话 德国人还是曼有效率的。有次在德国BOCHEN,地铁下车,有人坐在凳上吐血了, 有人打了电话。我走上楼梯在地铁入口时,救护车已经到了。也就4到5分钟的时间。
Tree100 回复 悄悄话 刚从德国回来,德国人很好,很耐心,很温和,很包容,很人道, 觉得自己还要加强修养,不要自私,短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