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篇
俗话说“吃在同济”,这已经是大学校园之间口口相传的的名谚了,众人皆知。
没在同济生活过的人们大概会以为,这句谚语指的只是同济校内的那些餐厅食堂。确实,仅同济本部就有不下六家风格各异的食铺。可是对于大四的我们来说,大学校园里的学生食堂已经只是一个象征意义的存在。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你可以在这儿毫无感觉的摆脱饥饿感,然后有力气去上晚自修-- 每天早饭中饭晚饭都在那么几个食谱单调味道时好时坏的地方进食,就这么吃上四年,你能忍受吗?
告诉你们,那些遍步同济校外百米之遥的无数家街头小饭店,才是我们这些大学生心中最向往的乐园。
便宜,热闹,随意,不用洗盆子和勺子,这些是我们中意的理由。类似这样的理由还有很多,比方说,你总不能和几个臭味相投的兄弟喝醉了酒在学生食堂里大摆龙门吧?还有,找个幽静的齐楚阁儿,和女友对坐浅酌,说些知心话儿,比在人声嘈杂排队能排得绕着你们桌子转个圈的学生食堂里局促不安,如何?
大二刚到本部时,我们像一群压抑饥饿许久的野兽,被后门赤峰路上那一家连一家的小饭馆谗得暗流口涎。记得那天刚放下行李,宿舍里一帮兄弟簇拥着就冲了过去。那次去的地方是同济家园,很温馨的名字不是?可喜的是价格也像名字那么平易近人,菜又非常精致可口,直撑得酒足饭饱方才一路打嗝离去,半醉着相约,就是这里了,下次,就是这里了!
现在想,那一次实在是被同济家园给蒙蔽了,耽误我们见识其它饭店里无数美食足足半年。大约半年之后,同济家园装修停业,食无去处的我们没能坚持多久,开始继续在赤峰路上寻觅好去处。很快,一家名字叫做“家常菜”的饭店就被我们发掘出来。与“家园”相比,家常菜的口味更为广泛,有各大菜系的代表。在这里,我们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曾经惊喜地找到各自家乡那些熟悉的口味,感觉像是回到了家一样。菜同样不太贵,味道出众;环境尤其别致,原木的桌椅,随意而独特。
大三,有些返朴归真的年月。忙碌的生活和对未来不确定的展望,令我们初次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渐渐我们不再像大一大二的孩子那样,过分注意饭店的环境和装饰,只想找个固定的地方,偶尔累了去歇歇脚。这时候,我们又发现了阜新路上的小山东羊肉馆和它对面的夫妻店。这是两个非常朴素的地方,小山东的菜式不多,羊肉为主,但很够分量,一份六块钱的羊肉汤够三个人的,一份同样六块钱的青椒煎蛋大得吓人。而夫妻店根本就没有名字,因为店主是夫妻俩,我们于是给它起了这个大俗大雅的名字。到了晚上,就算是冬天,小山东也会连门外也坐满人,许多人并不像我们一样穷,但他们还是打的赶来;坐不下了,就去夫妻店,那里虽然没有羊肉,招牌的京城牛肉味道也不坏。
不知不觉就大四了。有时候夜深了,还坐在夫妻店里,喝杯可口或者不可口的啤酒,说些可有可无的闲话,看看这个我们生活了整整四年的城市角落,回想起从孩子变成年的过程,想到告别的话语就要说出。许多人许多事与年轻的我们相遇相识结缘,还记得那些小酒馆里欢乐的时光,是它们给了我们最初的温暖,啤酒和友情搀杂的温暖,是那样前所未有地令我们感动过。
华师大篇
去过上海西区的长风公园的人都会对一条不足200米的枣阳路印象深刻,"那里蛮热闹的,有好多饭店。"然后再补充一句,"华东师范大学边门就在这条路上,所以光顾的学生特别多!" 没错, 尽管这所大学有好几处边门, 但就数这儿最接近学生宿舍楼, 是河西的食堂和综合的生活小区。有些个年头了, 口碑不错。
短短的枣阳路上聚集着近20家大大小小的饭店,考虑到这里特殊消费环境,这里饭店价格都比较低廉,而亲切和蔼的中年服务员热情的招呼常让在外的游子想起远方的亲人。也许是为了适应这里的自五湖四海的学生,这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在"旺来餐馆"有故都西安的羊肉泡馍、不起眼的小铺子里有享誉海外的兰州拉面、还有"延边串烤"里喷香的烧烤;这里"四川酸菜鱼火锅庄"的麻辣、山西的酸醋、苏锡的甜糯;这里有为照顾回民的开设的"清真馆",也能在"云都餐厅"尝到在上海屈指可数的正宗云南菜肴;在"新疆风味餐馆"可以听着西域的歌谣吃着新疆手抓羊肉,把平时里父母告之的众多规矩抛在脑后;当然这里有本邦的浓油重酱,更有粤菜的清淡精致,鲁菜的豪放不羁。
说实话, 如果将这儿的菜式和大菜馆的相提并论, 似乎还少些火候和道地。但对莘莘学子, 厌倦了学校食堂公式化的饭菜, 或是误了开饭时间, 晚自习后的自我犒赏, 或是老乡同学隔三差五的聚会, 校园情侣单独相处, 枣阳路确实是个不二选择。
每天吃饭时间,这条枣阳路就活了,在摩肩接踵的吃饭大军里会遇到几张可爱的面孔,一声亲切的招呼或一个浅浅的微笑就匆匆告别,没办法!不赶早呆会就要等位子啦。坐在那,可以听到久违的乡音,更可听到海外留学生不标准的普通话。坐在对面穿校服梳小辫的小女孩手拿筷子,趿拉双肩懒懒地靠在靠背上,清澈眼睛时不时瞄二眼邻座再巴望着厨房,呵!依稀是我当年的模样。许是因为浓重的文化氛围和校园气息, 以及价美物廉, 所以不仅仅是学生, 已经工作的, 周围的居民和好奇的尝鲜者都纷至沓来。
这里的饭馆都是经过近十年的竞争存活下来的,而且竞争也从未停止存在过,每隔段时间这里又会有家新店开张。
不知当初是这条路上的餐饮消费带动了这条路上的日常消费,还是日常消费带动了餐饮消费,只知道这条路已在普陀区小有名气. 每年这里夏秋交替之季, 华师大的学生总爱在这里道声"祝福" 说个"希望",如今又是依依惜别时,在这里道个"珍重"后又会有多少故事?
复旦篇
多亏了复旦周围的餐馆,让学子们在饱受精神食粮的同时,也构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否则以校内那几个从50年代就出了名糟糕的食堂如何能留住挑剔的复旦学子?复旦周围的各式餐馆,不下50家,分布在学校周围的大小马路上。
政通路地处留学生院附近。在这条曾被《申江服务导报》评选为上海最佳情人路之一的幽静小路上,错落有秩的分布着十多家具有异国情调的餐厅,酒吧。听听它们的名字吧:故乡、伊甸园、红复丹、随圆、百运、Mr. Pizza、Hard Rock、Paradise……伊甸园主要经营韩国料理,你可以在这儿品味到各类风味饭、小菜和口味相当不错的韩国烧烤。故乡除了有韩国烧烤外,还有日本料理。随圆、百运是学生们最常光顾的,因为这儿的家常菜、炒面、风味饭非常好吃,价格便宜,特别是他们的蛋包饭很有名。用筷子轻轻地拨开金灿灿、香喷喷的蛋皮,一股更浓烈美味的香气扑面而来,茄汁翻炒的饭里有鸡丁、胡萝卜。好看又好吃。 Mr. Pizza有各式各样的比萨、面条、沙拉和饮料,十多块钱一个6寸的比萨,而且有Pizza Hut 都没有卖的经典蘑菇Pizza。Hard Rock无疑是最具特色的,在这儿经常可以遇到一些说着怪怪中文的来自美国英国或日本的外国留学生,和那些校园中充满才气的玩音乐、搞戏剧的人,墙上涂满个性话语和画,最有意思的是这儿的小食居然是“炒米花”。这儿的餐馆都特别的精致、整洁,从老板到服务生都很热情,如果你在这儿消费得多,老板还会大方地送你些菜或水果。特别喜欢和朋友坐在政通路的街边,一边喝酒吃菜,一边谈天说地;一边看着身边走过的姑娘小伙,无论是金发碧眼,还是黄皮肤黑头发,都有一种迷人的气质。
另外,在国定路的铁道后面有一排小饭店,非常好吃非常便宜,学校的燕园剧社演完话剧之后总喜欢会聚于此,喝酒唱歌到天亮;每年5、6月份则是这儿的高峰期,天天灯红酒绿到半夜,毕业班在这儿闹通宵。只是时过境迁,那排小店已在前一阵子夷为平地。邯郸路上也有几家规模稍大些的饭店,比如著名的“红墙”“绿岛”,味道都不错,是研究生们答辩论文后例行请客的规格场所。
复旦东门的周围,以前每到晚上夜排挡声势浩大,各式的炒饭、炒面、炒年糕、砂锅小馄饨、西安肉加馍、烙饼、烤羊肉串、茶叶蛋臭豆腐……好吃而且非常非常的便宜。现在基本上都被取缔了,倒在东去边上开出一家比较高档的“学人邨”韩国餐馆和一家大众化小吃的“老巷”,都很受学生们欢迎。
政肃路和国权路靠近研究生院。这儿都是些中式小餐馆,家常菜为主,价格便宜;还有几家纯正川味的小吃店、面馆。如果说政通路上的是三五知己聚餐聊天的好地方,那么在这儿可以好些朋友大吃一顿了,老板总会慷慨地给打个八折。有个叫“金凤园”的经常去,还有几个连名字都忘了。最声明远扬和悠久的菜是青椒土豆丝和虾仁庖蛋,几乎个个餐馆都有。另外一个著名餐馆是“兰州一拉”,就不用我解释是卖什么了,一看名字便知,它的辣味特别纯正,短短时间已在复旦周围开了三家分店,可见它生意的红火。
也同怀念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