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香帅五首【满城风雨近重阳】七律中的用典及手法(一)
(2014-10-04 21:13:00)
下一个
先把香帅五首七律摘抄如下:
(一)
满城风雨近重阳,高牖怯从窥国殇。
木旧庭柯犹瑟瑟,秋深磬筦自将将。
吾如病叶应能老,梦若残花不肯黄。
长作青鸥东海哭,一船遗客未还乡。
(二)
山势如沉气自伤,满城风雨近重阳。
云松久作门庭客,谢石岂堪廊庙墙。
得意新荷依旧碧,无聊秋草有心黄。
北窗分得陶公语,却信南阿非故乡。
(三)
秋声渐碎小池塘,隔岸蒹葭独自伤。
一阕弦歌穿绮户,满城风雨近重阳。
怀沙不值三闾死,隐竹犹疑七子狂。
坏壁春痕应有记,沉鱼落雁本凄凉。
(四)
怀橘心情两处伤,参差云树动高冈。
庭趋梦向菊边哭,国思人从酒后狂。
十载剑书埋郑谷,满城风雨近重阳。
南溟解作无聊看,谁指羁雌是大王?
(五)
骎骎山影入青缃,谁问楩枫几寸黄?
仄路新词犹瘦怯,癯身故国渐痴狂。
但愁旧作无颜色,且向沉雷借短芒。
笛冷孤窗羁客久,满城风雨近重阳。
香帅的律诗,用典比较多。不过用得很得心应手,可以说很多时候化典于无形,给他的近体诗添色不少。如果不把用的典故搞清楚,就不知道香帅写诗手法的好坏。今天略谈第一首七律。律中基本没有明显的典故,不过几个字词要特别说明一下。
牖,窗户;注意窗、牖的区别,“在墙曰牖,在屋曰窗”。国殇,为国捐躯的人。窥, 探求。“高牖怯从窥国殇”,实际上是“怯从高牖窥国殇”,即害怕透过长城上的瞭望孔,寻找过去烈士的身影。首联让人产生联想,仿佛作者是在游览古战场时生的感慨!含蓄地表达当局对英烈的刻意淡忘,就像秋风对树叶一样凋零。。。
“木旧庭柯犹瑟瑟,秋深磬筦自将将”两句中,出句说院子里的老树枝在秋风中瑟瑟发抖,对句进一步加深秋风的凛冽,连磬和管两种乐器,没人弹奏,自己就锵锵作响。在颌联中,作者把视线转到秋风瑟瑟、秋风冷落的深秋景色,给人凋败、老气横生的意象。大家也许对合掌在律诗中出现,多少有些戒备。不过出对句如果有程度和层次的变化,一般可以不看作“合掌”现象。
在这样季节秋浓,万木萧条的意象中,作者渲染了一种颓废和迟暮气氛。所以非常自然地触景生情。诗词要通过形象的描述,转达作者的意图,否则就显得突兀和生硬。接着在颈联里, “吾如病叶应能老,梦若残花不肯黄”就连接和过渡得很自然。任何诗词,一般很难超脱作者本身的介入。当然有大我和小我之分。在这首七律中,作者首先进入“小我”的世界。人如万物,无法逃脱自然规律的如来手掌,也会像秋叶一样老去,然而作者的理想和愿望虽然残花,一样春红。梦想的气势逼人,就为尾联作者的意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长作青鸥东海哭,一船遗客未还乡”的尾联,才解释作者为什么愿望如花不肯黄。原来作者叹息千年历史长河,多少恩怨难分。想当年徐福东渡,携带很多童男童女能工巧匠,在蛮荒海外,生存和繁衍。如今的东瀛,是敌、是亲还是友?只好像一只海鸟在历史的风雨中长歌当哭,痛失先人逝去,现实无情,然而作者心态年轻,隐隐然超越小我,进入大我的境界。虽然“哭”得无奈,心情矛盾,却分明是超越了个人的氛围,进入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同时也贴上了人文关怀的大我标签,让诗歌的委婉成为诗歌的历史手法当之无愧的首选。
联系首联的出句,作者的“哭”也是对时局隐忍的不满,“怯”字形象生动概括了国人的愤满。作者从现实出发,抒发当今软弱的对外政策;联系重阳降至,秋深万物零落,不禁感叹冯唐易老,然而理想不死。虽无能为力,也要长哥当哭,呼唤英雄;更是心情矛盾,让诗歌的生命在纠缠中不断延续。
秋天快乐。等着你的好诗。
多谢墨脉鼓励!老乡的才能现在是芝麻开花,让风风倾佩不已!
多谢桐儿鼓励。其实桐儿对诗歌的敏锐,风风是深有体会的。祝漂亮的才女老乡新周快乐!
co:风风兄博学多才,诗评写得深刻、细致、精彩!
底子不是一般的深。学习了:)
风风寒砚新周快乐!
多谢寒砚果酱。风风还要多学习,诗坛能人很多。寒砚对诗歌的追求和热情让风风很欣赏。
我已读了数遍,越读越觉自己差距之大。
再次感谢风风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