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http://140.111.130.21/scweb/stufile/files/%E6%A0%BC%E5%BE%8B.doc. 业余写作近体诗(绝句、律诗)的人不少,但能写出合乎格律近体诗的人却不算多。因此将自己学到的一些近体诗格律知识写下来,供有心写作近体诗的人参考。但由于本人对于近体诗格律方面亦不算十分专精,若文内有任何错误,请诸位诗友不吝指正,以免让不才我误导别人。
一.字的平仄
要写个合律的近体诗,第一要件便是分辨出每个字的平仄。由于近体诗各字的读法是以古音为依归,因此辨识字的平仄,对于使用国语发音的我们而言,确实比较难些。为了正确辨识字的平仄,我们多半需藉由诗韵之类的书籍来进行辨识,一般最常用的为"增广诗韵集成",在书店大都可以买得到。不过作者已将之打成电子档桉,读者可直接点击参考。"增广诗韵集成"内将所有字分成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共五部,前两者为平音,后三者为仄音。平音之所以分成上平和下平两部,主要是因平音的字较多,并没有特殊意义。不过使用"增广诗韵集成"来辨识字的平仄,还必须注意下列两件事:
"增广诗韵集成"并未涵盖所有的中文字,因此有些字无法在"增广诗韵集成"中找到。此时,只能藉助像中华书局"辞海"之类的大辞典,裡面大多会标明各字所属的韵部。
每个字不一定只属于一个韵部,也就是说,有些字可能为平,也可能为仄,完全视其意义而定(就像破音字一样)。这点在"增广诗韵集成"里比较不容易辨识出来,因此也是必须藉助辞典来辨识。
二.押韵
近体诗为两句一组,为了求每组诗句的音韵和协,因此在每组诗句的最后一个字均使用共同韵母的字,以达到音韵和协的效果。不过,同样也是古音的关係,目前国语同韵的字,在古音上却未必是同韵。因此在韵字的选择上,我们也是必须藉重诗韵方面的书来挑选出正确的韵字。例如"增广诗韵集成"将韵字分成上平15韵、下平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一共106韵,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使诗中的每一个韵字都同属于某一个韵部。当然,每个韵部的字数有多有寡,押不同的韵部在写诗上便有易有难,因此初学者最好先挑选韵字最多的上平四支韵来做韵脚,比较不会有辞穷之感。另外,由于我们目前吟诗时,多以国语发音,因此使用古韵作诗,有时反而觉得不押韵。为了顾及于此,在写近体诗时,最好能挑选同一古韵中,国语亦同韵的字做韵脚。只不过这样一来,能使用的韵字会大幅减少,写诗的困难度便更高了。要不要这样做,便由读者来自行决定。但不管如何,总是必须以古韵为依归,这已是约定成俗的事了。
近体诗在押韵上,除了必须使用同一韵部的字外,还有一些禁忌是必须遵守的:
多用平韵:因为平音适合表达不尽情意,而仄音偏侧不平,较不适于短章表达。而且从古自今,仄韵的近体诗非常罕见,因此儘可能不用仄韵入诗。
不得重韵:押过的韵字不能重複再押,也不能再押和其同义的韵字。例如押过愁字,便不能再押忧字,其他像芳和香、车和舆、花和葩等均是。
不可僻韵:太生僻的韵字最好不要押。
另外,就如同"字的平仄"一节所讲的,同一个字在不同意义时,可能会落入不同的韵部,因此在使用上要特别小心这类情形,以免误用韵字了。
三.句的平仄
为了使整首诗有抑扬顿挫的音调,诗句中每个字的平仄亦有一定的规定。虽然合律诗句的平仄变化多样,但多从基本格式衍生而出,因此以下我们先说明基本格式的推衍方式。
先订出偶数字之平仄(每两句一组)
同组诗句中,前后左右之偶数字均两两相反(称为对法)
x平x仄x平x (x表还没决定)
x仄x平x仄x
不同组诗句相接时,相接之诗句偶数字平仄相同(称为黏法)
x平x仄x平x
x仄x平x仄x
---------
x仄x平x仄x (沿用上句平仄)
x平x仄x平x
---------
x平x仄x平x (再沿用上句平仄,可一直延伸下去,如排律)
x仄x平x仄x
由于由第一句第二个字的平仄,便可定出整个诗句的平仄架构,因此若全诗第一句第二个字为平音,便称为平起,若为仄音,便称之为仄起。
订出韵脚的平仄,不押韵与押韵字的平仄要相反,而且和诗句中偶数字的平仄无关。各组诗句的第一句(出句)不押韵,第二句(对句)才押韵。至于全诗的首句可押可不押,不过一般七言诗均倾向押韵,而五言诗则倾向不押韵。
决定其他奇数字的平仄。所有奇数字的平仄,均和其相接的偶数字平仄相同,例如:
x平x仄x平韵 ----> 平平仄仄平平韵
不过和韵字平仄连在一起时,句尾第三字要特别考虑。当句尾三个字连续为平音或仄音时,便必须改变句尾第三字的平仄,以避免有句尾连续三平音或三仄音的情形。例如句尾为平平平或仄仄仄,便必须改成仄平平或平仄仄。
依照上面的方式,便可推出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共三十二种基本格式,而不必再去强行背诵这些基本格式。依照基本格式写出的诗句,当然是必定合律的。不过要依照基本平仄格式写诗,有时难以成句,因此我们可以从基本格式中再推衍出一些合律的形式。写诗有句俗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其他的合律形式,便是依此而来的。但在更动奇数字的平仄时,必须避免下列几种禁忌:
不得犯孤平:也就是诗句中不能有仄平仄的形式,例如仄平仄仄平,便是犯孤平。
不可三平调:也就是句尾不能有连续三个平音或三个仄音的情形,例如平平仄仄仄,便是三平调。虽然三平调严格说来不算违反格律,但为使绝句律诗与古诗有所区别,因此近体诗写作已多避免出现三平调的情形。
上面这些禁忌说穿了,只是要确保首尾两字以外的所有平音字,均有相同的平音相连。也就是说,一个字是平音,那麽在它之前或之后便至少要有一个平音的字存在。以下便是一些推衍的例子,读者可以确认看看:
平平仄仄仄平平(基本格式)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基本格式)
仄平平仄仄
四.拗体
拗体,是一种违反前述平仄禁忌,或基本格律偶数字平仄,但也算合律的诗句平仄格式,可分成本句自救、对句自救、特殊句法等三种。所谓拗救,其实就是基本格律上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便在后面该用仄声的地方改用平声,以为抵偿;而该用仄声的地方用了平声,便在后面该用平声的地方改用仄声,以为抵偿。
本句自救:同一个句子裡,第一字该平而用仄时,则第三字该仄改用平。例如:
平平仄仄平平仄 -> (拗) 仄平仄仄平平仄 -> (救)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 (拗) 仄平仄仄平 -> (救) 仄平平仄平
对句相救:出句(奇数句)某字该平而用仄时,则对句(偶数句)同位置的字该仄改用平。例如: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另外,七言绝句或律诗的首字拗时可不救,即使造成犯孤平亦同,例如仄平仄仄平平仄仍属合律,不过通常倾向救之,音调较为和协。至于特殊句法我们后面会再提到,不过一般不建议使用。
五.律诗对仗
律诗除了前述的规则外,在第二、三组诗句中,均必须相互对仗。对仗时可以上下句相对,也可以隔句相对(即两组诗句互对)。在讲求对仗时,应儘量避免合掌,也就是上下两句的内容用意都相同的情况。
六.格律综整
以下对近体诗格律再做进一步的说明与综整,但最好先弄懂基本格律后再来研究。
1. 七言绝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五言绝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这正变之分是从唐人绝律统计出来的,以多见者为正,少见者为变。
2. 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等,都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得通韵。出韵为近体诗的大忌。古来近体诗之出韵者,千首中难见一二,何况千数百年来,传抄难免有误,自然不可为训。
3. 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仄韵非常罕见。仄韵绝律,往往也可认为入律的古风,因为近体诗毕竟是以平韵为主的。
4. 原先诗的首句本可不用韵,其首句入韵是多馀的,即使首句入韵,也不把它算在韵数之内。诗人们往往从这多馀的韵脚上讨些自由,所以有偶然借用邻韵的办法。盛唐以前还偶一为之,但到了宋朝却成了一种风气。首句借用邻韵可分为八类:东冬、支微、鱼虞、佳灰、真文元寒删先、萧肴豪、庚青蒸、覃盐咸。
5. 盛唐以前并不十分讲求黏对,尤其黏法更不重要,但到了宋朝以后,黏对便已成为金科玉律了。
6. 诗病中,孤平最重,失对其次,失黏再次,上尾最轻。所谓上尾便是相邻两联的出句句脚声调相同,例如都是上声或去声等。此外,亦应避免两个同调的仄声在一起,如”上上”等。若能做到一句之中,四声递用,出句句脚上去入俱全,这便是诗学格律的最高境界。
7. 七言诗句第一个字的平仄,无论在任何情形之下,都可以不论。
8. 五言诗句或七言诗句后五字不是”平平仄仄平”者,第一个字可以不论平仄。
9. 五言诗句或七言诗句后五字中的第三字亦可不论平仄,合标准式为正例,不合标准式为变例。因此种变例拗体会与古体诗格律溷淆,应儘量避免,否则也应儘量救之。
10. 本句自救:同一个句子裡,第一字该平而用仄时,则第三字该仄改用平。本救法可与对句相救合用,即本句自救而对句又相救。此例包括: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上述两种格式在中唐之后已成为风尚,可不视为拗)
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
11. 对句相救:出句某字该平而用仄时,则对句同位置的字该仄改用平。
12. 特殊句法:”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仄”,多数用于尾联的出句,为唐人的一种风尚。
13. 特殊句法:”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后五字同),即出句第四字拗,而于对句第三字救。通常置于起联。此类特殊句法不得用于排律。
七.以下则再举例说明全部的拗救格式:
1. 七言第一字拗,可不救。若救之,则:
本句自救:
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 不允许(犯孤平)
对句相救:对句第一字平仄相反即可,但对句若为仄平仄仄仄平平,应再本句自救成仄平平仄仄平平。当有此种情形时,出句可再本句自救,则声调更为谐和。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仄x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2. 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同)拗时,除非是平平仄仄平的格式,否则可不救。若救之,则:
本句自救:
仄仄平平仄 -> 不允许
仄仄仄平平 -> 不允许
平平平仄仄 -> 不允许
平平仄仄平 -> 仄平平仄平
对句相救: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不允许(犯孤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3. 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同)拗时,应儘量救之(宋人则多拗而不救):
本句自救:
仄仄平平仄 -> 不允许
仄仄仄平平 -> 不允许
平平平仄仄 -> 不允许
平平仄仄平 -> 仄平平仄平
对句相救: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仄平仄,x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不允许
4. 对于五言平平仄仄平格式拗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同),虽可本句自救,但常伴随出句五言第三字拗之对句相救,成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此外,又常与特殊格律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共用,成为: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5. 综合上述,七言第一字拗救较简易,甚可不救,故不再赘述。五言合律的格式大体可列表如下:
仄起,计8种
x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基本式)
x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对句本句自救)
仄仄仄平仄,x平平仄平 (对句相救与本句自救)
仄仄平仄仄,x平平仄平 (特殊格律,用于起联)
仄仄仄仄仄,x平平仄平 (特殊格律,出句需有入声字)
平起,计6种
x平平仄仄,x仄仄平平 (基本式)
平平仄平仄,x仄仄平平 (特殊格律,用于尾联)
因此虽然拗救体例甚多,但实际合律的形式并不多(以五言第三字之拗必救的情况而言)。读者可依上述整理出来的五言诗句合律格式作诗即可,若七言则只要上头加两个字,并注意偶数字的对法即可(第一字可不论)。
附:近体诗的写作技巧
这边我只做一些简介节录,较详细的资料可自行参考相关书籍。另外,Slow Hand所写的"笑谈修辞学"也颇有助益,可到相关诗学网站寻找。
一. 修辞的手法
凝炼
尽量以最少的字表达最深的意境、最多的意思,使得字字着实,无一虚设,让文气更能增强。
倒装
颠倒词句的顺序,以动化平板的言辞。例如: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将浣女归、渔舟下写成归浣女、下渔舟,增添诗的变化。
变调
改变诗词断句的节奏,增加诗句的新颖。例如: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二. 词句的表现手法
铺叙
利用华丽的词藻反覆地加强所要表达的意念,因此称为诗的美丽外衣。但若全部引用铺叙的技巧,将使得所作之诗失去内涵,流为风花雪月之作。例如: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煖锦衿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尺冰,愁云黪澹万里凝。
诗句中一再点出冰寒之情况,一句比一句强烈,让人感觉真的天寒地冻。
衬映
利用比较性之词彙或句子,相互对比,以突显出所要表达的意念。例如: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利用万重山来衬出轻舟之快。
引喻
引喻的技巧,在诗词中佔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藉由非主题之事物,点出主旨,增加了诗词的含蓄美。例如: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上滩。
引用多项事物来点出琵琶之声韵。
典故
由于诗词的句数不多,难能完全表达意念,若藉由相似之史实、诗词、经典等描述,更能点出诗的意境。例如: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藉由刘禅信任宦官亡国之事,点出忧怀国事之情,并希望皇上能亲贤臣、远小人之意。
三. 意境的塑造
意象:要写出诗人心有所感时所在的环境,如外在的人事景物等等。
感情:要写出诗人内心的感觉,这个感觉必须是经整理过、更进一层,能让读者细细体会的。
思想:整首诗必须抓住诗人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而这思想是要读者能够认同、接受的。
宋词的格律
宋词的格律,大抵和近体诗的规则类似,但其规定却更严。每首词牌均有其定式,该用平时必须用平,该用仄时必须用仄,甚至韵脚的平仄亦有规定。除了平仄之外,某些字也有平上去入之分。只要了解了近体诗的格律,再来看宋词的格律便会觉得很轻鬆。以下作者便对词谱和韵部这两部份做些说明:
词谱
每首词牌均有固定的格律形式,何处为平、何处为仄、何处要对仗、何处要重複、何处要换韵等等,都有其规定。将这些规定写下来的词牌格律,便称为词谱。由于词牌繁多,目前可查到的,至少有三、四百种以上,而且每个词牌甚至有多种词谱变化,因此作者在此亦无法一一列出。欲写宋词的读者,必须自备一本词谱,例如"白香词谱"或是萧继宗着之"实用词谱"等等,方能进行宋词之写作。以下我举一例子说明如下:
相见欢(又名忆真妃、上西楼、西楼子、秋夜月、乌夜啼、月上瓜洲)
格律:010216 216 020112216 ... 007V 007 216 020112216
例子:
南唐后主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南唐后主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词谱代号说明:
0 : 可平可仄
1 : 平声
2 : 仄声
3 : 上声
4 : 去声
5 : 入声
6 : 平韵
7 : 仄韵
8 : 上韵
9 : 入韵
V : 换韵
... : 过段
韵部
宋词的韵部较近体诗宽,主要在于宋词的韵脚允许通韵,也就是几个互通韵部的韵字都可以押。例如上平一东、二冬可互通,上平三江、七阳可互通等等。然而亦有部份相通者,如上平九佳韵,部份和上平十灰韵互通,部份和下平六麻韵互通,两个部份是不能同时押的。由于此部份不易釐清,因此最好的方法便是准备一本词韵来查比较好,如"词林正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