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借5月是亚太裔传统纪念月的机会,看了一部2020年推出的纪录片《远东深南》(Far East Deep South)。该片主要是讲华人在种族隔离时期的密西西比的移民故事。
故事以寻根的方式展开,已进入老年的赵不移(Charles Chiu)从加州去密西西比寻找上两辈人已经消失的足迹。本以为能够找到家族曾经经营的杂货店的遗址就算奢侈了,没想到居然联系上了买下那家杂货店的人家,并通过各种相连的关系,找到了很多当年顾客、朋友的后代,挖掘出了许多出人意料的故事,而故事中所反映出的各种族裔之间的关系很给人启发。
故事的历史大背景
1850年左右华人开始来美国淘金。在1852年淘金热移民的高峰期,加州人口约为67,000人,其中约20,000为华人移民,占州总人口的近30%。但华人很快就被从淘金行业中排挤出去了。
在1863年至1869年期间,多达2万名中国劳工帮助建造了横贯美国大陆铁路的西部线路。
开始,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董事们只想雇白人,他们看不起中国人,认为中国人没有能力做这样的工作。但因为招不到足够的白人,才试着雇用了大约50个中国人。
1864年雇用的中国工人每月工资为26美元,每周工作6天。
是中国劳工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后,才被大量招用。事实上后来铁路大亨们认为华工比其他工人更有优势。
但就是这样,华工的工资还是不到白人的一半,有的甚至只有白人的30%,做的却是最危险最困难的工作。为此,华工还举行了一次历时8天的罢工。最后因为被铁路公司卡断了粮食来源不得不结束了罢工。虽然罢工没有达到加薪等目的,但华工的工作条件的确得到了一些改善。
铁路建设结束后,国会很快就通过了《排华法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城市,尤其是西海岸,对华人很不友好。有一部分华人就去密西西比这样的内陆区域寻找生存的机会。
华人在密西西比开店或购置农场需要资金。大量华工参与的淘金和修筑铁路为华人提供了资金积累的机会。
《远东深南》片中就有这样的介绍——前美国华裔公民联盟(Chinese American Citizens Alliance)主席Carolyn Chan的曾祖父就是靠修筑铁路的积蓄去密西西比的Gunnison市开了个杂货店。
并不是所有华人都有足够的资金做投资。很多华人开店是靠家族里的人共同集资,甚至有不同家族的人家共同投资的情况。
杂货店需要店员,这也为没有资本的华人提供了去密西西比谋生的机会。
在密西西比,同被歧视的黑人与华人建立了深厚信任和友谊
《远东深南》主要讲的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事,正是南方种族隔离时期。片中有相当的篇幅涉及了华人与黑人的关系,并不是该片刻意渲染这个话题,而是那个年代和地点逃不脱这个背景。
很多人以为种族隔离只是针对黑人的,其实当时的隔离政策影响了所有少数族裔。
华人从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开始就是被歧视的。今天被称为“模范族裔”的我们,在1850年代的报纸新闻中被描述得非常负面:这些华人是劳动阶层中的渣滓,“黑人身上的陋习他们都有,黑人的美德他们却一点也不具备”。
因为被歧视,当时华人在南方除了买农场和开杂货店外,并没有其他生存方式的选择。又因为种族隔离,做黑人顾客的生意也是必然甚至可能是唯一可行的策略。毕竟那时候有色人种是不可以在白人居住区购买房产或店铺的。
也许是因为相似的境遇让华人与黑人彼此同情和理解,他们相互尊重,相互帮助。黑人说,在华人的店里,他们不会被当作二等公民对待,所以愿意在这样的店里买东西。黑人社区接受了华人,而华人的杂货店不仅为黑人提供了服务,同时也提供了工作机会。
赵不移的祖父赵仲流(Charles J. Lou)在密西西比开了一家杂货店。(为什么英文名的姓是Lou而不是Chiu,是个没解开的迷。很可能是赵家的第一个移民不懂得英文名顺序与中文不同,搞错了。)后来赵不移的父亲赵锦昌(K.C. Lou)子承父业继续经营该杂货店。杂货店所在地周围大多是黑人,顾客中白人黑人都有,但以黑人为主。
那时候,白人是不会去黑人社区开店的。黑人也因为白人态度不友善尽量不去白人开的店购物。所以华人在那样的地方开店有一定优势,可以同时服务白人和黑人顾客,特别是有数量稳定而且忠诚的黑人顾客群。
赵家父子为人友善。他们与所有人都相处得很好,他们的朋友中不仅有华人,还有白人和黑人。
赵锦昌和白人朋友一起玩棒球,他甚至比他的白人朋友打得更好。白人朋友钓到鱼会送给他。当他太太看见白人朋友要把鱼头扔掉时,就连对方的鱼头也要下来,做成鱼汤后又给送回去。对美国人来说,吃连头带皮带刺的鱼是新鲜事。影片中一个白人老头回忆说,他不知道他父母是不是吃了鱼头,但他吃得很好。
赵锦昌经营杂货店时正好遇上了美国经济大萧条。首先失业的当然是黑人。另外,黑人大多是佃农,一年中只有在秋天将收成交给土地的主人时才获得报酬,如果中间发生什么危机,他们是没有经济来源可以补救的。在黑人有困难时,赵锦昌总是让他们赊账,不少黑人就是因为赵锦昌的关照才生存了下来。
像赵仲流和赵锦昌父子那样让黑人赊账,在白人开的店是无法想象的。当时,华人和黑人之间不仅产生了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建立了深厚的信任。Pace市现任市长列文·杰克逊说,当地的华人社区和黑人社区是交织而成,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他们的合作为社区的未来建立了基础。
芒德拜龙(Mound Bayou)市是全美第一个由曾经的奴隶建立起来的一个全黑人的城市。该市市长巴里尔·约翰逊说:“只有一小部分华人来这里开杂货店——这是突破性的行为,因为只有华人这样做了。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没有第二个族裔来这里做类似的事情。”
华人在密西西比种族隔离的夹缝中生存
当时南方的种族隔离是针对黑人的。但实际解读是,只要不是白人,就不能享受白人的同等待遇,所以黄皮肤的华人面临的是特殊的挑战。
因为华人既不能在白人社区买房,也不能在黑人社区买房,所以只能在店的后面留出一个居住空间。
当地的电影院观众座位分上下两层。种族隔离时期,白人坐楼下,黑人坐楼上。华人没有自己的电影院,加入白人一起坐楼下是不可能的,所以华人要想看电影就必须有黑人朋友邀请到楼上去看。
墓地也分黑人白人。华人唯一的选择就是建立自己的墓地。赵不移的父亲和祖父就是安葬在当地的“华人安息园”。
影响最长远的可能是学校。影片中比较简单地说白人、黑人学校华人都不能去,是当地白人教会帮助建立了华人自己的教会学校。
我为这件事情特别与该片的导演林泺怡(Larissa Lam)进行了电子邮件和电话交流,了解到更多细节。在种族隔离时期,有的白人学校允许华人孩子注册,但这属于极个别现象,少到可以忽略。黑人学校接受华人孩子的更多些,但华人家长可能考虑到黑人学校普遍质量较差,选择不送孩子去。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去专为华人孩子开设的学校。
这就意味着华人孩子避开了质量最差的黑人学校。
林泺怡还对我介绍说,当地的白人教会帮助华人建立了许多个华人教会学校,并负责聘请白人教师。他们还在他们大范围的教会系统中帮助建立了一个中国教会。
直到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简称布朗案)终止了种族隔离的教育体制,华人孩子才开始与白人孩子一起读书。但是,华人孩子依然是明里暗里被歧视的对象。用那些华人孩子的话来说,白人孩子从来不会让你忘记自己是二等公民。
难以原谅的是,老师也普遍歧视华人孩子。影片中多位在那个年代读中小学的华人说,无论你学习多么优秀,从来得不到老师的赞扬。老师甚至不会用名字来称呼华人学生,而是用“Chink”这种对华人极具侮辱性的称呼,类似于称黑人“Nigger”。
华人能够在《民权法案》后立即起飞,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根据威廉玛丽学院的知名经济学家哈里特·奥卡特·杜利普(Harriet Orcutt Duleep)和杜克大学的塞斯·桑德斯(Seth Sanders)在2012年发表的一个研究,早在1960年,亚裔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就超过白人了(见下图)。细分的话,在采样的几个族裔中(日裔,华裔和菲律宾裔),只有菲律宾裔的受教育程度低于白人。
在杜利普和桑德斯的研究中,下图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亚裔的受教育程度在1960至1980期间几乎没有变化。但这个图同时也告诉我们,1960年时华人的受教育程度好过白人。
我很久以前就知道这个研究,但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华人受教育程度居然在1960年就超过了白人。该影片似乎给出了部分答案。
就我从书籍、电影等方面所了解到的,在布朗案之前,华人孩子或者是去白人学校,或者是去专门为华人孩子办的学校,就是没听说过去黑人学校。相信哪怕真的有也一定是极少数。
那个时候,只有一间教室的学校不少,包括《远东深南》里面提到的一个华人学校。很多学校也只有一个老师,负责一切事物,包括一个人负责教从幼儿到八年级的学生。但是,相对来说,只有一名教师,一个房间的黑人学校比这样的白人学校多得多。黑人学校资源和资金普遍不足,也过度拥挤。
华人孩子的学校因为是白人帮助建立的,请的是白人老师,各方面很可能也是比照白人标准。影片中并没有评价学校质量,但从影片提供的数张不同学校的照片中可以得出这样的信息:学校规模都不大,学生与老师的比例不高。
相信华人特别注重教育(不愿意让孩子去黑人学校就是一个证明)也起了很大作用,所以华人的受教育程度相对比较高可以理解为是正常现象。
而这等于是说,在民权法案通过之时,华人已经在教育方面准备好了,一旦大环境有所改善,华人立刻就能够起飞。
华人和黑人在不同时期被歧视的程度和方式不完全相同
黑人一直被歧视,华人也同样。但是,在不同时期,这两个族裔所遭受的歧视方式和程度有不同。比如,淘金热时华人曾是特别的歧视目标。
华人大批踏上这片土地始于加州的淘金热。在整个淘金热中,华工一直受歧视。1850年的《外国矿工税法》(Foreign Miners' Tax of 1850)本来是针对所有非美国籍的矿工,包括欧洲来的移民。
但是该法案在1851年被废除后,取而代之的1852年的《外国矿工执照税法》(Foreign Miners' License Tax Act of 1852)就只是针对中国矿工了。因为来淘金的华人太多了!
淘金者众,金矿少,华人开始还只是被刁难,后来环境越来越恶劣,连生命都受到了威胁。最后华人不得不在淘金热还没结束时被迫放弃了这个行当。
华人和黑人还有非常相似的被驱逐史,因为他们都是“种族清洗”的对象。一次又一次,他们被从一个个城镇驱逐。这意味着好不容易积累的一点资产可能顷刻间就化为乌有。
十九世纪中期开始至二十世纪初是华人被驱逐最严重的时期,其结果是华人在美国的人口骤减。
随后驱逐现象渐渐减少,估计与华人数量越来越少有很大关系,同时华人也在逃避排华最严重的西海岸。去对黑人歧视最严重的密西西比发展,就是一种巧妙的躲避对华人最严重歧视的方式。
也许是因为人数少,不构成威胁,所以还得到了当地某些白人的同情和帮助。试想,如果华人以淘金热时去加州的数量那样涌入密西西比,买下大量农场,还会是同样的结局吗?
所以,简单粗暴地说,当时,西海岸是重点歧视华人,而南方是重点歧视黑人。也就是说,重点歧视对象是跟随时间、地点和大背景的变化而变化的。而这也同时说明了,你现在不是特别的歧视对象,不代表将来不是。只要歧视的种子还在,一旦条件适宜,你可能就会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华人了解自己的历史有必要,有意义
《远东深南》这个片子看似简单,其实内容不少,特别是有些内容很出乎人的意料,极有教育作用。片中寻根的主人公赵不移的长子赵保荣(Baldwin Chiu)说他从来不知道华人在密西西比有过这样一段历史,更不知道自己的祖先还参与其中。
华人在密西西比发展的故事几乎已经成了不为人知的历史。在赵不移一家开始寻根之旅的时候,根本没想到黑人会在他们的故事中占据那样重的分量。
了解了这些故事之后,赵保荣不无感慨地说,如果华人和黑人的后代知道自己的先辈曾经彼此深深信任,相互扶持,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空间,我们今天彼此之间可能会是完全不同的对待方式。他问,为什么历史课里没有这样的内容呢?
该片本来只是打算记录一下自己家庭的故事,后来制作成公开发行的纪录片完全是计划之外的。赵不移是一个内向、寡言和不喜表露的人,他并不希望与外人分享自己的家史。非常感谢他的家人能够说服老人把这些故事公开讲出来,而故事中所反映出的各种族裔之间的关系很给人启发和教育。
在此也特别感谢同时还承担了该片的制片人和导演的大儿子赵保荣和大儿媳林泺怡。
的确,我们华人的移民故事,应该也是美国学校历史课程里面的一部分,因为我们的故事也是美国故事。而且,我们需要讲完整的故事,华人不仅仅有淘金和修铁路的故事,还有南部密西西比的故事,有华人与黑人团结互助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故事。
所以,现在亚裔社区在努力推动的将亚太裔美国人历史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这件事非常有意义。伊利诺伊州和新泽西州已经通过了这样的法案。很多州,包括纽约州等正在努力中。我们期待更多州的好消息,更希望能够在联邦层面有所作为。
几天前刚刚传来一个好消息:国会通过了华裔国会议员孟昭文(Grace Meng)提出的对建立国家亚太裔博物馆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提案。只等拜登总统签字,该提案就成为法律了。到时候就可以拿到预算,具体去做这件事了。建立国家亚太裔博物馆对中小学的亚太裔美国历史教学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关键的是,我们要让后代,不仅是亚太裔后代,而且是美国所有族裔的后代,都了解完整的美国历史。
很多华一代不了解的是,华人孩子在学校被歧视的现象直到现在还普遍存在,只是程度轻了很多,也更隐晦。大部分华二代都有这样的体会。学习完整的美国历史将是消除族裔之间矛盾和仇恨的一个极好工具。
《远东深南》片中一个曾经是密西西比居民的黑人Arthur Holmes说:“如果你到现在还不知道我们都是一样的,你真的有问题。”我觉得他简单一句话道出了深刻的智慧。希望一个完整的美国历史教育能够帮助后代比较好地避免这样的问题。也希望《远东深南》这样的片子能够消除一些这样的问题。
对《远东深南》这个纪录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PBS Passport或Kanopy上观看,或去公共图书馆、大学寻找信息。也可以在该片网站http://fareastdeepsouth.com上留心下一次放映的信息。
参考资料
https://blogs.loc.gov/inside_adams/2021/01/chinese-americans-gold-rush/
https://www.history.com/news/transcontinental-railroad-chinese-immigrants
https://ftp.iza.org/dp6639.pdf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inese_Americans
https://fareastdeepsouth.com/presskit/
本文原创首发于“加拿大和美国必读”公众号“细说美国”专栏
为什么敌视中国人,我看到的观点是,华人是修铁路的合同劳工,
合同完成后没有离开引起当地人反感。就跟现在的墨西哥无证移民一样。
排华的说法是制造仇恨,事实是美国不要中国人进来。
这是美国的权力,没毛病。
[SYNOPSIS/BACK COVER] In an epic story that spans 150 years and continues to the present day, Iris Chang tells of a people’s search for a better life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hinese to forge an identity and a destiny in a strange land and, often against great obstacles, to find success. She chronicles the many accomplishments of Chinese immigrants and their descendants in America: building the infrastructure of their adopted country, fighting racist and exclusionary laws, walking the racial tightrope between black and white, contributing to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expanding the literary canon, and influencing the way we think about racial and ethnic groups. Interweaving political,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history, as well as the stories of individuals, Chang offers a bracing view not only of what it means to be Chinese American, but also of what it is to be Ameri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