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裕彬

个人脸书主页:https://fb.me/yubinwood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地产股的冬天要过去了吗?

(2013-08-02 18:29:30) 下一个

 

最近屡受打压的地产业终于等来了喘气的机会,新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各位领导都没有再提打压之事,只要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时间地产股兴奋异常,基本上都涨了3%以上。政府过往的打压政策收效甚微,如今改弦易辙,地产业是否将引来新的春天呢?

屈指算来,中央打压房价迄今已有三年之久,结果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足见地产业生命力之顽强!限购、限贷、限囤地,各种各样的调控手段轮番上阵,可是房价高昂的头始终没有低下,充其量只能说房价上涨幅度减缓了,但这背后是中央打压之功还是经济增长放缓的副作用却在两可之间。

这几年地产业虽然活得小心翼翼,但收入一直都在稳定增长,就拿业界龙头“中国海外”为例,过去两年的盈利增幅均超过20%

实际上,过往几年的打压政策中杀伤力最大的非限购莫属:各城市本地户籍持人才居住证家庭,最多限拥有两套住房;外地户籍和境外人士最多限拥有一套;两次购房时间需相隔两年以上;禁止公司购房。这举措压制了跨地域炒楼的投机行为,对平稳楼价大有裨益但该政策也激起不少民怨比如上海就禁止户籍外地单身人士买房这给许多在当地工作及居住,买房刚性需求的外地单身人士带来诸多不便。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买房疯狂的中国人民充分发挥了其非凡的创造力,通过假结婚、假离婚等手段使得自己符合买楼的条件。北京就出现了许多帮人假结婚的中介,一次性收费以十万为计,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大家的买房成本

三年重拳打击下来地产业依然无伤大碍,所以新一届政府便决定改弦易辙了温家宝总理离任前推出“新国五条试图给地产业最后一击,结果却引发了泛滥全国的离婚潮最后新政府上台之后不再要求各地严格执行新国五条不了了之。

新政府虽然看上去对房地产调控颇为暧昧,但这并不代表楼价就此大。此前,央行宣布开放贷款利率管制时,特别提到,房贷方面的限制暂不放松,可见中央对近期楼价走势仍颇为审慎

目前在70个主要城市中只有温州出现楼价同比下跌。另外就是中国第一产煤大县神木县当地楼价跌了超过一半,多个工地停工引发了媒体密集关注

神木是即内蒙古鄂尔多斯之后另一个著名“鬼城”而全国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城镇,只有天知道。所以,在目前土地供应增加和经济增长趋缓的大环境下,三四线的楼市非常不乐观即便中央不加大调控力度最受益的还是盘踞一下大城市的龙头企业中小型地产股的风险依然有增无减。

作者:公民经济学家吴迪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老九 回复 悄悄话 我已匟退休 ,常在世界日報(周刊),寫短文,筆名老七,有老七洋插隊專欄,
貼廣告我要學一下,應該無問題.
newMan 回复 悄悄话 中国房地产的根结其实和房地产商无关。 最大,最有力的支持者就是地方政府。94年分税后,卖地成了地方政府油水最多的来源。 当然还要有银行的大力支持,否则买地的钱从那里来?
以前的所谓调控失败,其实就是中国经济制度癌症的一个表现。这个经济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办法自然调节,经过自然的经济起伏。人为,人治的特性非常严重。 一边天价的货币供应,实际上是大力支撑房地产,怕这个已经严重畸形,在其他国家早就应该崩盘的房地产崩盘。 一边又要调控,怕升得太快。
现在中央政府一边要进行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印钞票的速度大大减缓。 但是马上引起了经济大减速,和地方政府极大的不满。地方政府负债累累,很多地方连利息都还不出。可以这么说,100%的地方政府没法付清债务。地方政府没钱没有办法营运,怎么办?办法不过几个,1.中央政府让税给地方(但是谁会把吃到嘴里的肉自动吐出?肯能让一点,但肯定不会很多。)2. 多征税,但是在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很难。 3.破产,当然从维稳的角度来说是不可能的。4.也就是最后,最有效但也是下下策,重走老路,继续卖地,银行继续印钞票来支撑,但是希望慢一点,地方政府烧钱可以烧慢一点,三公消费可以小一点。
43码半 回复 悄悄话 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的城市发展采取的是不均衡战略,全国的中心城市和每个省、区的省会及大城市势头生猛,有限的资源集中在这些城市,政策上也向这些城市倾斜,人为制造不公平竟争环境,因此发展机会和收入水平都远远高于中小城市。而中小城市失血严重。父亲没本事进大城市,儿子有了本事还要进,儿子进不了,孙子也要进。差距实在太大了。
43码半 回复 悄悄话 过往几年的打压政策中杀伤力最大的非限购莫属.哈哈~~,错也错也。限购是推高房价的大力神。“限购”提高了购买的门槛,抬高了交易成本。它本身并没有缩小市场需求,反而制造了市场恐慌。使买房人几乎失去了讨价还价的能力和勇气。
另一个推高房价的大力神是限制房产企业融资和再融资,迫使房产企业求助于以信托理财为主渠道的影子银行,抬高了融资成本。抬高到多少呢?估计不会低于20%。为什么呢?因为100万一单的理财产品,出资人的年回报率都在10%以上,银行、信托等金融环节的成本和利润应该也不会低于这个数。这些成本最后只能摊进房产的价格里。
可以用习八条有效打压高端餐饮娱乐消费与所谓打压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乌龙做一个对比。前者是用党纪国法来直接减少买家,缩小市场需求,后者并没有真正减少买家,只是抬高了成本,而且刺激了买家的购买欲。因为先买先赚,后买吃亏。
现在是玩不下去,也不管尊重不尊重老同志了,改辙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