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63)
2022 (56)
2023 (134)
我的一个解释是:
但如果不说物理学,而说心理学,还有另一个问题,佛教和西方心理学的异同。这一段看的《Atomic Habits 简称AH》其中提到的 CUE, CRAVING, RESPONSE, REWARD。佛教里也有所有心理过程都有五遍行,《触,作意,受,想,思》,为什么没有发展出日常应用?也意识到两者追求的差异。而且AH里的Aware what you are doing. labeling 你的cue 和 craving 都是传统佛教(特别是东南亚佛教传统)里的技术。但是佛教传统讲究禅修,那个环境里本身就把什么进到黑暗房间里,你想有光明这些环境都取消了,你的禅修环境就是单一的房间,到时间自动开灯关灯,都是有人管理。所需要面对的都不是外部的CUE,而是内心的CUE。
这个事儿越想,越可以提出更多问题,包括教育心理的问题。佛教包括东西太多,从教育心理学来看,如果“在一个人提出问题之前,就给了他答案”,那会影响他的求知欲和进步。而且,还有心理束缚,让人面对权威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很多佛教学者,已经不是自己探索进而应用,而是变成了经典的注释者。类似当年歌德说,莎士比亚不能读的太多太勤,否则自己写不出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