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72)
2013 (74)
2014 (70)
2015 (55)
2016 (64)
2018 (67)
2019 (63)
“文革小报”寻根第七篇。
读这些“文革小报”,要有些技巧。总体说,“小报”都是捍卫太祖的、都是拥护文革的、都在替太祖干革命抓“坏蛋”、也都在表扬与自我表扬作者的革命“精神”与“成绩”。可是,有时候,甲报说乙报恶毒攻击林副主席而乙报说甲报恶毒攻击林副主席。信谁?信哪份报?更进一步说,“小报”的信息可靠度多大?老汉的感觉是只能就个案作逻辑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旁证劲道。这里,给大家讲一个相互矛盾的“回家”故事。
这个故事的前提是这个:
逗你玩?不是,文革时有一首歌基本家喻户晓,其中两句主歌词是“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没经过文革的孩子们不信可以上谷歌查,真有这首歌,骗你是孙子。
好了,先看沈阳的太祖最亲的例子(有些长,您耐心读):
这是登在1967年9月,沈阳小报“革命先锋”上的。“沈医”邵先生这篇文章,一个基本事实应属可信,就是他没回家。不然,在当时咱国毫无隐私的环境里,“小报”登出来,谎话会立马被戳穿。至于邵先生具体与家人的通讯细节,有信没信、几封信、有无其他通讯手段、信中内容,均无从查证,可信度50%。而剩下的邵先生的“思维”过程,只能以讲故事看待。事后的“脑波”,没旁证的都该按讲故事对待。
再看另一个北航对太祖“最亲”只是马马虎虎的例子:
这是登在1968年1月“北航红旗”上的,属评论文章,那个“竹剑”应该是笔名。
这里的事实陈述是什么?“有的班级已减员过半”当是发文时可查证的事实,而以父母有病为由回家过年该是作者诟病北航大学生的起因,不象完全捏造。这篇文章去除评论与价值判断,“北京航空学院”的许多学生委托太祖在北京继续“干革命”,而自己不惜拿父母的健康说事儿出京回家过年是可用的信息。
两篇文章,读过后能搬回家的信息是:1967年9月前,沈阳一位好汉没回家探望疑似“生病”的母亲,留在沈阳为太祖的“革命事业”继续武斗;1968年春节,北航的许多学生拿爹妈生病当盾牌,弃太祖于北京而回家团圆。
结论呢?
“爹亲娘亲不如太祖亲”是个没完全达到目的。
结论之后批评太祖两句。文革时户口、粮票、军队、交通、公安、广播、报纸都被太祖攥手里,没能囊括所有亲情为己用有些无能。是,太祖是汇聚了不少“忠诚”与“热爱”,也确实有许多孩子选择了太祖爷而抛弃父母家庭。可是,就是在1968年初文革开始不足一年半的时候,那个比例都远没达到“全民”的水平。
太祖能不能做的更好?有比太祖能干的。
太祖的同龄人,邻居北朝鲜的“慈父”金日成,就能干的多。
“慈父”死后,其子金正日继位。后来“慈儿子”金正日去世,看人家北朝鲜人对他的亲情:
(这张后面一个男的在乱看,没哭。丫整个一“敌对势力”。)
“慈儿子”之后,“慈孙子”金正恩继位,继续享用全民亲情:
唉,从“小报”推论出太祖没有“金慈父”能干,让老汉很没面子,又一项世界之最让给朝鲜民族了。
朝鲜那个是真哭,不哭者,金小胖可放狗咬人。
继续跟读,做革命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