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色一体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正文

环球时报社评:对批判的消化是机会也是风险

(2011-06-10 13:08:58) 下一个

社评:对批判的消化是机会也是风险




  • 2011-06-10 08:22

  • 环球时报




摘要:中国社会的政治承受力必须快速扩容,中国没有什么政治麻烦,大家思想高度统 一的时代过去了,一定的思想分裂是必然的,一部分人的政治目标与国家主流政治方向不一致也已经无法避免,中国社会的稳定要在这个现实的基础上营造,中国必 须是一个经得起少数人以合法或非法方式搞政治对抗的国家。

当前中国互联网上人气旺的人,有些是现行体制的批判者,他们喜欢搞对抗,模仿西方的政治操作,从各个角度触动中国的现实。他们会不断带来中国社会过去没有碰到的问题,消化这些问题既是中国社会的机会,也是风险。



近来网上“独立候选人”的热门话题就是这样的事例,人大法工委8日就县乡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进行释法,这在过去十分罕见。



人们注意到,批判的氛围在中国互联网上逐渐形成,参与批判的社会名人在增多,有些人因为批判而变成网络名人。现在很多人搞不清楚,这样的批判态度究竟已经是社会思想的主流,还是它仅仅是互联网营造的一种幻象。



与此同时,支持国家当前发展道路的知识界人士逐渐变得沉默,这些人中公开发表自己意见的,很容易受到攻击,被贴上各种标签。因此一些人默默做自己的事,避免在敏感问题上表态。



一些批判者提出的主张明显与社会公共利益不符,比如他们贬损爱国主义,主张中国在国际竞争中放弃对国家利益的追求,把国家利益与公民利益人为对立起来等。但这样的观点在传播,在互联网上用脏话搞批判,比用礼貌语言讲理更容易得到掌声。



在一个以和谐为基本政治价值的社会里,这种批判文化的扩散带来明显的不适应。它的积极分子宣称,中国的未来就是这种批判文化的不断扩大,由它来重塑社会。他们不认为中国社会本身的成长会更快,它会反过来容纳并消化各种批判。



无论如何,我们大概不能对这种批判文化的快速膨胀视而不见,虽然它们更多存在于虚拟社会,但实际上它们并不“虚拟”。我们尤其不能按照过去的方式,一成不变地组织我们的生活,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中国社会的政治承受力必须快速扩容,中国没有什么政治麻烦,大家思想高度统一的时代过去了,一定的思想分裂是必然的,一部分人的政治目标与国家主流政 治方向不一致也已经无法避免,中国社会的稳定要在这个现实的基础上营造,中国必须是一个经得起少数人以合法或非法方式搞政治对抗的国家。



国家的政治承受力越强,少数人对主流价值观的分裂就越可能转化为社会的弹性,以及改革的特殊推力。实际上中国一直受到西方的巨大政治压力,这种压力也是中国改革紧迫感的塑造力之一。中国目前对外部压力的承受力,明显大于对内部压力的承受力。



承受力其实都是磨炼出来的,中国现在不断出各种问题,但社会总体是稳定的。今天互联网上及现实的问题如果在上个世纪末集中出现,中国的社会秩序很可能发生断裂。



然而当前不断走强的批判文化必须有自我反思的力量,它的极端化发展将与中国的基本政治价值发生冲突,颠覆中国的秩序。中国近代以来各种苦难酝酿出来的 强烈复兴愿望,以及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基本诉求,不会接受以任何政治借口制造的社会真正动荡,因此批判文化的成长空间不可能是无限的。



中国在改革的途中,改革的过程本身有节奏,也会有调整。让每一次调整都是软着陆,而非硬着陆,需要中国社会的集体智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