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就所谓“毛泽东选集真相”答记者问
2011年05月25日 来源:人民网 作者:刘倩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5月25日电(记者 刘倩)近日,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新闻发言人就所谓“毛泽东选集真相”,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的提问。
记者:前一段时间,一些网上流传一篇题为“毛泽东选集真相”的文章。文中说,1995年6月,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就《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联合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出过书面报告。请问有此事吗?
新闻发言人:你说的这篇文章,我们已经注意到了。这篇文章,全篇都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的。根本不存在什么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就《毛泽东选集》的原稿审核、考证联合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出的书面报告。
记者:这篇文章还说,1993年6月初,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就曾联合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出过两份报告,一份是《关于毛泽东著作整理出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另一份是《关于胡乔木和其他人士对毛泽东著作的意见的处理》。中央书记处就这两个报告作过三点批示。请问真有这些事情吗?
新闻发言人:这也是凭空捏造,从来没有过这两个报告,更不存在什么中央书记处的三点批示。
记者:这篇文章说对毛泽东著作的署名问题,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中共八届二中全会都作出过决议。有这样的事情吗?
新闻发言人:没有。这样的“决议”,中共中央从来没有作过。
记者:这篇文章说,1992年初,胡乔木在病重期间,对探望他的中央领导同志说对毛泽东著作要全面审核。还说,胡乔木提出《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及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并要求恢复他胡乔木的名字。文章说的这些也是造谣吗?
新闻发言人:对!的确都是谣言。胡乔木从未提出过要对毛泽东著作的署名问题进行审核。事实恰恰相反,胡乔木生前倒是多次说过,毛泽东经常为他修改文章和其他作品。他不大会写旧体诗词。他写的一些旧体诗词,都是请教过毛泽东,经过毛泽东修改的。
记者:谢谢你们澄清了事实,也让我们做新闻工作的同仁了解了真相,提高了警惕
附文:
对“《毛泽东选集》真相”的再考证
张淑君的 BLOG (2009-10-31 06:47:11)
首先需要声明的是,我不是某人的捍卫者,我只是不能容忍真理被玷污。我会一直讲真话,这是我对学生的承诺。也许错误难免,但那也是经过考证以后我所确信的。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所谓“《毛泽东选集》真相”的转帖:
1995年5月中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联合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出了书面报告《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报告披露:《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160篇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12篇,经毛泽东修改的共13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中央其他领导成员,或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起草的。
这成了否定毛泽东思想的口实。各种不能提供证据的谣言和杜撰,人们总是愿意相信一些莫须有。
莫须有就是:要说有吧,拿不出证据;要说没有吧,又有人这么说。不知道是被现实逼迫成了心理扭曲还是一种天生的劣根性。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很多著作谁执笔起草都是会议讨论的结晶和记录,而毛泽东是主要的贡献者。任何想否定这一点的人不是无知的就是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的。谁能说由孔子学生所写的《论语》不是孔子的思想呢?
一、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学者。
毛泽东是学者。考证意见说:“《矛盾论》,《实践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论》等几乎所有毛的著名文章都是中共组织艾思奇,李达,陈伯达等30多人的写作班子集体编纂,以毛的名义发表的。”
编撰是有的,执笔也是有的,但思想是毛的确定无疑。为了中国共产党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虽然有秘书,但即使在建国后,他仍然常常读书、起草文件昼夜不休、废寝忘食。
198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哲学批注集》是毛泽东1936年至1965年间研读10本 哲学书籍的批注。书名分别是:《辩证法唯物论教程》(西洛可夫等著),《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米丁等著),《思想方法论》、《哲学与生活》、 《哲学选集》(艾思奇著、编),《社会学大纲》、《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李达著、编),《辩证唯物论与历史维纶》(斯大林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 理论》(河上肇著),《中国哲学史》第三册(任继愈主编)。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收有13件材料,其中毛泽东留下的批注文字共23000字左右,余下的3000字是毛泽东写的读书摘录和近1000字的日记。批注80%是在延安时期所作。
比如毛泽东对《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的批注,主要集中在认识论和辩证法上。其中对“辩证法的根本法则”,批注9000多字,对对立统一规律批注6000多字,对否定之否定规律批注1500多字……这些批注为《实践论》、《矛盾论》直接沿用或加工提炼后采用。有的文字与《实践论》、《矛盾论》中的文字几乎完全相同,有的论点后来在《实践论》、《矛盾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完善。
一个在野的政党首脑能够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战争中,为了探寻真理所做的努力,甚至是在和平年代的人都没有做到的。
毛泽东一生与书卷为伴——《资治通鉴》读了17遍,《红楼梦》读了5遍,通读了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他的诗书见解独到,他的字迹纵逸豪放,他的语言生动形象,他的讲话妙趣横生……身为全军统帅,他一生不曾发过一枪,但最终用笔杆子加枪杆子打败了对手。他是当之无愧的空前绝后的理论家。
《老子》只有5000字。即使仅仅拿“真相”所说的毛泽东自己写的12篇文章来说,就足以说明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学者和理论家了。毛泽东是真正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
看看我们当今的学术界吧。
二、毛泽东和他的同事们。
“真相”说:“《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为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的决议的部分,是周恩来起草的。”难以置信。
如果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毛泽东后来的同事们大都曾是毛的领导,如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明等。而且更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人都是有着在西方大国留学背景甚至有着特殊身份的的海归派,只有毛泽东是个没有出过国的土包子。历史表明,在1935年遵义会议前,毛的处境一直不怎么吃香。
毛泽东秋收起义后割据井冈山被中央认为是逃跑或软弱,被免去中央正治局候补委员而成为“无党人士”的师长。
毛 泽东在苏区中央主持的宁都会议上被项英、任弼时、顾作霖、张闻天等贬去兵权,又在党的总负责博古进入苏区后,因长期纠“罗明路线”而让毛泽东再次退隐后门 家庭冷落。直到被张国焘和王明等强烈指斥为“不合法”的遵义会议,有的(如项英、任弼时)不在遵义现场,有的(张闻天)已经倒向毛泽东,有的(周恩来)同 情毛泽东,毛泽东才得以进入中央领导核心,成为政治局常委和协助周恩来抓军事的助手。
听说过助手帮领导写东西的,没有听说反过来的。
甚至在延安时期,王明借着他的共产国际的委派的特殊身份成为党内不分高下的五大书记(张闻天、毛泽东、王明、任弼时、康生)之一和与延安中曲分庭抗礼平分秋色的长江局书记,并得到了如周恩来、朱德、博古等许多人的支持,甚至在武汉做出了以毛泽东名义发表文章的举动。
后来,共产国际代表通过王稼祥给王明带信说:不要再与毛争权了,毛的领袖地位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形成的。
毛的文章大都是与错误路线斗争的产物,没人听嘛,只能写。
考证意见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瞿秋白写的指示信件,由毛泽东、滕代远、周逸群在红军中宣讲的。《毛选》中说此文是毛泽东于1932年1月5日的一篇通信。”——年代是错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题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是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给当时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回信,意在帮助林彪转变对中国革命的悲观思想认识。
在信的末尾,毛泽东向林彪指出:“我 所不赞成你的,是指你缺乏建立政权的深刻的观念,因之对于争取群众促进革命高潮的任务,就必然不能如你心头所想的完满地达到。我这封信所要说的主要就在于 这一点。”很显然,毛泽东给林彪的这封复信,已超越了一般私人之间通信的意义。因此,毛泽东在发送给林彪的同时,还请红四军政治部将复信油印发至红四军各 大队党支部,以便让更多的指战员了解他的思想和意图。
对于林彪写信给毛泽东这件事,50余年后,黄克诚有一个客观的评论。他说:“林 彪写信给毛主席,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在党内来说,一个下面的干部,向党的领导反映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看来这是个好的事情,如 果把自己的观点隐瞒起来,上面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这不是正确的态度。林彪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尽管观点错误,但敢于向上级反映,就这一点说,是表现了一个 共产党员的态度。在党内有什么意见就应该提出来,现在应该提倡这种精神。”
但是后来,随着职务的不断提升,他也就变得越来越矫饰了。
1948年2月28日, 中共中央决定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准备收入这封信之际,时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的林彪致函中共中央,说“我同意在党内外公布这封信, 为不致引起误解,我同意公布信的内容,而不公布我的名字”,也可避免国外“种种无益的推测”。毛泽东同意了林彪的要求,在将该文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时 候,将开头几段和结尾处指名批评林彪的文字删去,并将题目改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三、毛泽东和他的秘书们。
毛泽东从不避讳说出文章的作者。
根据《毛泽东的秘书们》、《炎黄春秋》2002年第6期、《外交部文革纪实》、《叶子龙回忆录》等记载,毛泽东的秘书共有26位,其中最富盛名的的笔杆子有胡乔木、陈伯达、田家英三位。他们最早的的任职时间是1939年。这一点值得注意。
陈伯达1939年春一1970年,任毛的秘书。在哲学上与毛有共同语言。
胡乔木1942.2—1966.6任毛的秘书。 1971年夏,毛说:“胡乔木曾为中央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别人搞了几个月,没有搞出头绪,他一写,就写出来了。《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也是他写的,写得不错。”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等文章,是经胡乔木整理、提供素材或润色才变得非常有文采的。比如《为人民服务》中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就完全出自胡乔木之手。
田家英1948.10—966.5任毛的秘书。
中共八大开幕词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即出自田家英的手笔。一些代表对毛泽东称赞其简短有力,鼓舞人心,写得好。毛泽东很赞赏地说:“这不是我写的,是一个少壮派,此人叫田家英,是我的秘书。”
上 世纪60年代初,在毛泽东亲自主持下,田家英参加起草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农村工作“六十条”,对纠正大跃进运动以来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 误产生了积极作用,毛泽东高兴地说:“‘六十条’的发明权在田家英。”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干部下放,有的省委书记要求毛泽东把田家英下放到他们那里 去。毛泽东不答应,他说,“我是主张干部下放的,但是田家英不能下放。在这个问题上,我是言行不一。”
四、毛泽东是诗人
“真相”传说:1992年,胡乔木在《炎黄春秋》发表的访谈录中说,毛泽东诗词中最有代表性的,1945年9月发表在《新华日报》上的《沁圆春·雪》,即那首“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12个字是胡写的?还是整首诗是胡写的?是毛的诗词好呢?还是胡的诗好呢?
据丑化江青形象的轶事说:上世纪60年 代,胡乔木因病休养期间开始学写古诗词,并将习作呈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对胡乔木每次送来的诗词“终日把玩推敲,帮他逐句修改”。胡乔木自己说:“《词十 六首》都是在毛泽东同志的鼓励和支持下写出来,经过他再三悉心修改以后发表的。我对毛泽东同志的感激,难以言表。”这件事,还引起江青的不悦,江青曾斥责 胡乔木:“你的诗词主席费的心血太多,简直是主席的再创作。以后不许再送诗词给主席,干扰他的工作!”
我们该信哪一个?人以群分。毛经常与郭沫若、柳亚子、陈毅等和诗酌句,人所共知。
记者写稿宛如鹦鹉学舌,简单的尚且不一定学得好,复杂的,听且听不懂呢,若要学,更会是南辕北辙了。即使是名记的话,姑妄听之吧。
五:毛泽东被称为“新华社首席记者”
1931年11月7日,红色中华通讯社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而成立,1937年 改名为新华社。红中社从成立的那一刻起,就受到毛泽东的重视,他不仅经常关心并亲自指导其工作,还亲笔为新华社撰写了大量署名评论员的稿件。解放战争期间 新华社播发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别了,司徒雷登》、《将革命进行到底》、《丢掉幻 想,准备斗争》、《唯心历史观的破产》等著名篇章,都出自毛泽东的手笔,新华社工作人员称他为“新华社首席记者”。有手稿和请胡乔木等秘书润色的书信为证。
新华社一些老记者回忆,毛泽东写新闻稿,不仅速度快,而且准确、鲜明、生动。
1948年10月22日,中原我军解放郑州,当天,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郑州前线22日24时 急电,即《我军解放郑州》的消息,这篇文章通过交代地理背景来突出占领郑州的重要意义,指出:“郑州为平汉、陇海两大铁路的交点,历来为军事重镇。蒋介石 因徐州告急,被迫将驻郑兵团孙元良部三个军(按:国民党从十月起整编师均改称为军,整编旅均改称师)东调,郑州守兵薄弱,我军一到,拚命弃逃。现郑州东西 之中牟县、北面之黄河桥均被我军切断,逃敌将迅速被歼。”
同年10月下旬,人民解放军攻击锦州,蒋介石却严令廖耀湘兵团继续向锦州前进,解放军立即回师,将廖兵团五个军包围在黑山、大虎山及其他以东地区。得到这个消息后,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著名的辽西大捷新闻:《东北我军全线进攻,辽西蒋军五个军被我包围击溃》,言 “飞将军从天而降,使该敌逃跑也来不及”。
1948年10月下旬,全国各战场捷报频传之时,北平傅作义得悉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主力集中在张家口一线作战,保定到石家庄一线兵力薄弱后,妄图通过偷袭石家庄、威胁中共中央机关的办法来刺激已经涣散的军心。
得到情报后,毛泽东于10月25、27、29、31日, 每隔一天就为新华社写一篇稿件,通过播报新闻稿,导演了一出“空城计”。特别是消息《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迎击蒋傅军进扰》和述评《评蒋傅军梦 想偷袭石家庄》,各用了数百字,就把敌人面临垂死挣扎的局势,偷袭石家庄的真实企图、具体部署和后顾之忧,说得一清二楚。
《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最后道:“这里发生一个问题:究竟他们要不要北平?现在北平是这样的空虚,只有一个青年军二0八师在那里……”稿件播出后,傅作义大吃一惊:偷袭意图败露,新闻又点到了他“老窝”空虚的要害。不得不将正在奔袭途中的大军撤回。
毛泽东写完新闻稿后,密切关注傅作义的反应,他在29日给胡乔木的一封信中谈到:“我第一次口播已见效,九十四军长郑挺锋27日21时告傅作义称:昨收听广播得知对方对本军此次袭击石门行动,似有警惕。广播谓本军附新二军两师拟袭石门。彼方既有所感,必然预有准备,袭击恐难收效等语。”
毛泽东写新闻稿,经常运用历史背景、地理背景等来展示所写事件的意义和作用。
1948年11月5日, 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新闻稿,绝妙地运用历史背景,说明南阳的战略地位和我军占领南阳的意义:“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 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 一带。”然后笔锋转向今天,写蒋介石如何在此设置重兵,企图遏止解放军南进,而最终不得不弃城而逃,进而综述解放军一年战绩,纵论战局,以古论今,趣味无 穷。发表不久,毛泽东写信给胡乔木,指出要加强综合报道,“其办法是借着一个适当的题目如像占领南阳之类去写”。
1949年4月22日晨,30万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由于通讯设备还没有跟上等原因,渡江消息没有及时发出。身在北京的毛泽东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信息后,马上提笔为新华社写下了第一条渡江新闻,著名的“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英 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 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 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气势磅薄,现场感很强。
同一天的22时,毛泽东又为新华社写了第二条渡江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突敌阵,横渡长江”的壮举。
4月24日,他写下了《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的新闻稿,报道了“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攻击之下,千余里国民党长江防线全部崩溃,南京国民党反动卖国政府已于昨日宣告灭亡”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除消息外,毛泽东还为新华社写了不少评论,有的是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有的是批驳敌人的谬论,有的是进行革命的动员和号召……
1949年,美国援蒋内战的政策失败后,美国国务院发表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详细叙述了抗日战争末期至1949年间,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的经过。
毛泽东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相继为新华社写了五篇评论,深刻揭露了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批评了国内一部分“民主个人主义者”对于美国帝国主义的 幻想,并对中国革命的发生和胜利的原因作了理论上的说明。写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不再忍受外国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压迫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写报道,对文稿的要求十分严格仔细,在《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手稿的上方,毛泽东的手迹依稀可见:
“乔木:此件,最好今天能口播,并发文播。假如可能,请谷羽抄正一下。毛泽东,三十一日早”。文稿发出后,他又写了一封便信:“乔木:蒋介石现在是住在北……,‘现在’二字应改为‘最近期间’,方不与下文业已溜回‘南京’相矛盾。不知还改得及否?毛泽东”。
毛泽东1948年12月《将革命进行到底》修改手稿
新中国成立后,已是50多岁的他还在为新华社写稿:关于中苏建交的新闻稿,关于驳斥艾奇逊造谣的新闻稿,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向平壤进攻的新闻稿、关于平壤解放的新闻稿、关于将开城地区划为中立区的新闻稿等等。
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新华社记者成一老先生回忆说,毛泽东每天为新华社写两三篇稿件也是常有的事,犹如一位十分勤奋的记者。一次,毛泽东写完稿之后,曾幽默地问旁边的新华社工作人员:你们说谁是最好的新华社记者?大家都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六、毛泽东是天生的伟大领袖
如果“真相”是真的,那么,一个不懂军事战术、不被领导欣赏、没有什么学历、没有什么思想、凡事都由别人代笔的的土包子,靠什么当上众望所归的中共领袖的呢?
修养好?似乎不是。史料记载,在反围剿中,为了阻止错误的军事行动,毛唇焦舌燥地逐一找领导们谈自己的看法。一次,去找李德,李德不见,毛在院子里等了两个多小时才走。走后,李德出来了,指着地上的痰迹烟头对警卫员说:看看,这就是农民习气。
到底什么是历史的真相?请世间高人争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