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C前两天的新闻上说,在颜宁辞去美国顶级大学普林斯顿教职回国之后,又有“两位世界知名学者徐浩新、陈家明亦辞去美国的大学教职,全职回国加盟位于浙江的良渚实验室”。 这些教授回的是中国。
中国早不是我的国了。 北京虽然是我生长的地方,我还有家人、亲戚、朋友和同学在那里, 但我的国是美国。 我在美国待的时间越长,认识的人越多,了解的历史越深入,越觉出中美两国的那些相像之处。
最近看了一些美国经济学家写的书和文章,重温了我的国之厉害。 虽然两国的人文地理、历史和政治制度天差地别, 但说到底都是由人类运营管理的社会,不论是政府首脑还是一般官员,不论是法院法官还是律师,不论有着怎样的一副皮囊,人的本性其实是相似的。
美国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是由“剽窃”和“山寨”起家的。 18世纪英国率先进行产业革命,在世界上的生产、科技、贸易等领域全面领先,并逐渐建立起一套新的科技体系,当时最厉害的是蒸汽机、棉纺织与钢铁工业的突破和发展。
英国一方面出口产品大肆在全世界赚钱, 一方面严密封锁技术,限制出口当时先进的纺织(由蒸汽机带动的)和钢铁产品和设备, 像美国对今天的中国一样,只是行业不同。 北美爆发独立战争的重要原因,就是反对英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经济限制。
美国独立后,政府推出了鼓励制造业扩张和经济增长的重商主义政策。 从第一部专利法公布的1790年到1835年,美国颁发了 9225 项专利,只对美国人授权。 因此专利中很大部分,是对英国等工业发展较早国家同类技术的“剽窃”和“山寨”,而专利又反过来保护了这些“剽窃”和“山寨”。
美国人想尽一切办法从英国“学习”技术,“挖”英国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到美国; 英国则严厉禁止纺织业主和钢铁业技术工人离岸;尽量阻止美国人参观他们的产业加工过程和设备,并将盗窃蒸汽机器的设计图定为严重的犯罪行为。 这些和如今的美国政府的政策和做法也一摸一样,到底是同宗同类人。
这期间在利益的引诱下,英国也出了些“叛徒”带技术偷渡到美国来,成为了美国政府大力赞扬的人。 美国财政部创建了一个打赏系统来吸引商业机密的卖家,并派出“间谍”窃取机器图纸, 也有美国商人借好不容易参观英国工厂的机会,把观察得来的“技术”记在脑子里带回北美。
这些人靠着他们从英国得来的技术,在美国制造蒸汽动力机器,建纺织厂,建冶炼高炉,为美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样的激烈争夺进行了约 100年后,美国的经济在19世纪有了长足的发展, 可以和英国并肩而立了。
我这次在美国南方公干和休假,在新奥尔良看了那里的二战(WWII)博物馆。 其中的两样武器让我印象深刻。 一是登陆艇。 以前的美国登陆艇是独木舟的钢铁放大版, 靠岸后战士必须从侧面下船上岸, 极不方便,人还经常掉水里。 后来美国看到了日本的登陆艇是靠岸时后甲板打开成为上岸搭板, 就“山寨”了。
馆里有复原的海军陆战队员做讲解员, 看到我感兴趣非常开心, 给我认真地讲解了来龙去脉。 他说新的登陆艇是“学习了”日本的技术,在新奥尔良共造了近一万艘。 在 D-day 诺曼底登陆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另外就是下图这个反坦克火箭炮发射器。 这是德国造的,功率极大,其炮弹在二战中可以穿透任何盟军的坦克铁甲,被称为坦克的克星。很熟悉吧?这就是如今美国对乌克兰援助的“标枪”和“毒刺”的前身。 当然现在它已经被发展了许多,加入了先进的AI 制导系统。
1945年, 美国陆军情报处查获了一份德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名单, 搞了一个“回形针”计划, 在战争还没结束前把上千的德国技术专家和工程师“劝说、掠夺或绑架”到美国来了。他们中很多是纳粹军人,其中就有著名的德国首席火箭科学家布劳恩。
二战时德国的核技术、工程和导弹技术等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为了和苏联争夺霸权先行争夺人才。 不论是什么体制的国家, 资本的特性和人的本性是相同的; 英美经历的一切,让人感触颇深, 就像二战中的日裔集中营一样,虽然如今这一切被裹挟在“民主”的喧嚣声中。 我的国,厉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