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动了我的中国雕塑

(2011-03-21 06:32:49) 下一个

最近,央视新栏目《流行无限》播出了《雕塑大师钱绍武的艺术人生》,八十四岁老人的传奇经历,非凡成就,谈吐风采,让我很感动。

欣赏之后,我去网上搜寻,中华民族的雕塑又一次感动了我。现在,让我把我的感动记在这里。

1《蔡元培》

位于北京大学未名湖畔钟·曾竹韶、傅天1982年作

蔡元培先生,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自由之风,并在中国较早地提出了美育思想。

这座时代精神的丰碑上感动我的是蔡先生庄重、和蔼、凝视前方的目光,目光后面先行者的卓识远见,人格魅力,楷模的力量;是碑上的一句铭文:“一九七七、一九七八级全体同学敬立”,是他们集资筹建铜像的故事(见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1148/72755/4947289.html,是他们对母校的那份拳拳之心。

2《闻一多》

位于北京清华大学闻亭·钱绍武1986年

闻一多先生,清华大学等著名大学的授,诗人,烈士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

红色花岗岩雕像,凸显中国文人的忧患意识,铮铮铁骨,让我一看到它就想起闻一多的“红烛”精神。

3《老舍》

老舍先生曾经写道: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1966年,老舍先生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他的作品却永远活在读者观众心里。今天,人们竖起一座座雕像,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在北京,济南,在纪念馆……乃至小学校。

4《徐悲鸿》

位于北京新街口徐悲鸿纪念馆

徐悲鸿先生,中国画界融合中西方艺术的第一人,美术教育家。

2004年秋回北京,我参观了徐悲鸿纪念馆,瞻仰了馆前这尊铜像。高耸于黑色大理石座上的铜像,再现着徐悲鸿的大师风范。徐悲鸿依旧在作画,依旧在追求人世间的美。

5《寒山寺·张继·枫桥夜泊》

位于苏州寒山寺枫桥文物陈列馆·钱绍武1993年作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钱绍武先生的点睛之笔,是诗人张继卧像一只微微抬起的食指。不知诗人是在敲《枫桥夜泊》的佳句呢,还是在点寒山寺的钟声。

6《瞎子阿炳》

位于无锡崇安寺

身着单薄的破旧衣帽,阿炳坐在太湖石上拉琴。我看不清阿炳的脸,却能从那扬起的手臂,感受琴弦下哀怨的《二泉映月》,体味民间艺人的苦难遭遇和凄凉心境。

7 收藏这张照片已有两三年了,隐约记得它是杭州景致,作者不详。选在这里,是因为它太美了。

8《和平》

位于北京复兴门·潘鹤、王克庆、郭其祥、程允贤1986作·胡耀邦为雕像题写“和平”二字·2009年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奖

我第一次见到它,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出国以前。

从我家北行不远,长安街与南礼士路交界处,有一街心公园。花木扶疏间,一座洁白的巨大雕塑拔地而起。花季少女的微笑,飘逸的衣裙,流动的线条,让我感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扑面而来。

喜欢这片闹中取静的乐土。每次回国,都要去女神脚下驻足留连,为饥渴的心田,掬一捧民族艺术的清泉。



在我眼里,
腊的威纳斯女神,纽约的自由女神很美,但北京的和平女神更美,她不单传神,而且传情,传意,散发着民族的气韵,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蔡元培先生不是有句名言吗,“中国人是富于美感的民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