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一个50年代小海归的自述 (1)

(2020-09-25 15:09:39) 下一个

几年前写了这篇《海归》,没有打算发表。最近,非常惊喜地和热门博主小溪姐姐,我的表姨,在文学城相遇了。在交谈中,她建议我把《海归》发到博客上,所以我鼓足了勇气发此拙文。在这里首先让我对小溪姨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她用优美感人的文字记述了我家祖孙三代的求学故事,也感谢她对我的鼓励和支持。

一个50年代小海归的自述(1)

我1949年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斯,父母在那里读书、结婚。父母结婚很简单,买了一对假戒指,到市政府登了记,然后请了几个中国同学吃了一个蛋糕。新房是用六百美元买的一个旅行用的拖车。那时美国有一个GI Bill,很多退伍军人都成了拉家带口的大学生。为了解决这些学生的生活困难,俄亥俄市政府搞了许多旧的旅行拖车廉价卖给学生,并把Fairground的一部分地拨出来做旅行拖车的停车场,供应水电。父母就买了这样一个拖车作了新房。

我出生以后,父亲花50美分买了一个很大的篮子作我的小床。母亲奶水少,给我喝牛奶结果起湿疹,昼夜啼哭。父亲整夜抱着我,看我睡着了轻轻放下,刚放下我又大哭起来,真是苦不堪言。第二年,妹妹出生了,幸亏妹妹特别乖,吃了就睡,从来不哭。 父亲说他们生老二有经验了,关键是孩子哭不要马上抱,哭几声没有关系。没有老人帮忙,还要上课、打工、带两个孩子,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邻居有一个退伍军人大学生的太太经常来帮忙,作babysitter,这样母亲得以坚持着作她的博士论文。母亲学的是遗传学,培养了一个mouse line。有一天老鼠房停电,工作人员把老鼠挪到花房里,花房太热,母亲培养的老鼠全热死了。如果没有出这个意外,再熬半年母亲就可以把博士论文完成了。这个事故成了压在母亲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她放弃了读博,在一家药厂找了个技术员的工作。父亲是国民党公费留学,国民党垮台以后就不给钱了。为了养家,他获得硕士学位以后也放弃了读博。父母后来对我们说,牺牲两个博士学位换取了两个好女儿,非常值,从来就没有后悔过。

新中国的建立在留美的中国学生学者中激起了一波回国热,其中最有名的是华罗庚。父母参加了一个左翼的华人组织‘留美科协’(西北东南博主转载的《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的归程及命运》一文中有详细记载),一帮年轻学子经常在一起研读毛泽东的著作,讨论国内的形势,大家一致认为回国大有可为。父母本打算等完成了学业便启程回国,没想到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政府发出了通告,禁止学工程的中国留学生离境。回国这条路断了,就只好在美国谋生。

父亲最向往的是离哥伦布斯不远的Battelle Institute。那里有一个火箭高温合金的研究小组,和父亲的专业正好对口。可是他的申请被拒绝了,因为这个研究项目和国防有关,不允许聘用外国人。父亲这才意识到他的专业在美国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因为和国防太接近。怎么办呢?读书的时候父亲在一家餐馆打过工,于是他想到可以自己开一个餐馆。想到了就干,饭店很快就开张了。刚开始生意不错,可是后来请了一个黑人厨师就坏事了。美国中西部种族歧视很深。自从请了那位黑人厨师,顾客就一天比一天少了。 没有了顾客,饭店只好关门。看来这条路的前景不佳,还是去当工程师吧。父亲上大学的时候学过土木结构,于是改行考了一个结构工程师的执照,终于找到了一份工程师的工作。

我还能回忆起小时候在美国的生活:我们的房子,汽车,邻居的小朋友,我的学校,同学,美丽的五大湖沙滩。。。印象最深的是Halloween和Christmas。Halloween的晚上,妈妈把我和妹妹打扮成仙女,和电影Pinocchio里的蓝仙女一样,身着蓝色纱裙,头带花环,手里举着金色的星星。拿到的糖多得背不动。圣诞节最期盼的是圣诞老人送的礼物。礼物放在圣诞树下面,有一年送的是一套玩具医疗箱,里面听诊器、注射器一应俱全。还有一年送的是一个漂亮的雪橇。我和妹妹圣诞节一大清早把礼物打开,爸爸妈妈还没有起床,我们就拿着礼物一边跑一边大叫着到爸爸妈妈的床边,给他们看圣诞老人送的东西。爸爸妈妈开心地搂着我们,一家人沉浸在欢乐中。

我特别喜欢看cowboys的电视剧,非常崇拜里面的牛仔英雄。我学牛仔的样子,腰里插一把玩具手枪,快速拔出,啪啪!心里特遗憾自己是个女孩,不能当英雄。邻居的孩子很多,我们经常成群地在一起玩,每个人骑一辆自行车。这种场景在美国中产阶级的社区已经看不到了。现在的孩子们更喜欢躲在家里玩电子游戏。

1954年在俄亥俄州Cleveland学前班的合影,我在前排右6。

有一天,妈妈给我们买了一盒中国字的卡片。我和妹妹都不会讲中文,可是能听懂几句。我们很快就认识了‘天’、‘大’、‘人’,还有‘中国’。妈妈说,我们要走了,到中国去看外婆。在我的心里,中国是个神秘而且神圣的地方。中国是爸爸妈妈出生的地方,我们都是中国人。走在路上,有时候就会听到人们议论:“Ah, Chinese girls, so cute”。我很自豪自己是中国人。有一次看电视剧,里面有一个脑后拖着长长的辫子面貌可憎的中国人。我哭着跑到镜子前指着自己说,中国人不是那个样子的!当妈妈告诉我们要到中国去,我好兴奋!

原来,经过一年多的谈判,中美于1955年4月在日内瓦达成协议,美国政府撤销了禁止中国学生学者回国的法令。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学生学者回到了祖国,我们一家也在其中。很多人劝父母不要回国,说回去太冒险了。可是父母回国的心意已决。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请勿转载,谢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2)
评论
jt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高斯曼' 的评论 : 谢谢!今天流泪读了你回忆文革的系列文章,字字血泪。一定要讲给下一代,让他们知道专制社会带来的灾难。
高斯曼 回复 悄悄话 非常喜欢读你的故事!写的非常好!
小溪姐姐的博客家也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
谢谢好文分享!
qiuqiudou 回复 悄悄话 感谢博主把宝贵的经历分享给大家!
jt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ilikefish' 的评论 : 谢谢你的鼓励!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中国文学,引以为憾事。
jt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olebear' 的评论 : 谢谢到访!
jt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iaxi' 的评论 : 谢谢!我们的团聚要感谢文学城这个平台。
ilikefish 回复 悄悄话 多么珍贵的回忆,多么详实的文字,多么可爱的图片,感谢作者的分享!

题外话,你的中文很好,根本看不出来是“半路出家”的,呵呵

一定会跟读的,这样的文章越多越好~~
polebear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你讲述你的故事!
xiaxi 回复 悄悄话 从小溪姐姐博文里读到你们家族感人的故事。祝贺你们姐妹俩和小溪姐姐在北美团聚!
jt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到访和评论。
糊涂姐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博主回复。我家ld也是小海龟,父母老海归。其中经历的故事也是很多,如被美国政府阻碍,归国后的经历等等,但现在还没有时间写,以后会写的。
糊涂姐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博主回复。我家ld也是小海龟,父母老海归。其中经历的故事也是很多,如被美国政府阻碍,归国后的经历等等,但现在还没有时间写,以后会写的。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在小溪姐姐的故事里读到了一部分你们姐妹的生活,对比你这里的美国童年,回国后的经历真太不容易了。祝贺你和小溪姐姐在文学城的团聚,期待继续听你讲的故事!
jt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akan' 的评论 : 父母决定回国很大程度是我母亲太思念妈妈了。外公49年去世前母亲在美国不得相见,是母亲永远的痛。
jt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西北东南' 的评论 : 再次感谢你写我外婆,把我们和小溪姨联系到了一起。
jt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糊涂姐' 的评论 : 很有兴趣听你家LD的故事。
jt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胡同巷'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到访和好评!周末愉快!
jt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Uusequery' 的评论 : 是的,我认识的小海归也都出来了。
jt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山里人家168'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到访和评论!
dakan 回复 悄悄话 非常动情的故事, 外婆真好
西北东南 回复 悄悄话 哈,你看过我转贴的那些文章啦,我最佩服1949年前后那一代老海归,他们对国家的恢复建设、科教事业发展的贡献太大了。他们中有不少人是我们的校长、系主任和老师。那一代科学家和学者是我们崇拜的对象。
非常想听小海归们讲他们父母和他们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将继续跟读。

糊涂姐 回复 悄悄话 跟读,我家LD基本也是同样经历。
兵团农工 回复 悄悄话 结果是出来了,呵呵
连我这个出生在中国的50年代人,
都经常感谢上帝终于出来了,
胡同巷 回复 悄悄话 好文,期待下文!
Uusequery 回复 悄悄话 我知道几位56年随父母归国的,后来80年代都出来了。
山里人家168 回复 悄悄话 好秀气可爱的小女孩!必须跟读。
jt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喜清静' 的评论 : “有这样的爸爸妈妈真幸福!” 确实如此。父母为我们付出得太多了。
jt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谢谢亮亮妹妹的评论。也祝你全家安好!
jt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溪姐姐' 的评论 : 谢谢小溪姨!
喜清静 回复 悄悄话 过来看牺牲了两个博士学位才换来的好女儿的文章:)。我也觉得非常值,你父母爱心满满。有这样的爸爸妈妈真幸福!
等下篇。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在这里读大姐好文,开心开心。一下子把我带回了好园的那些年。两个博士学位换取两个好女儿,还是好女儿更重要。问好大姐,祝一切安好。
小溪姐姐 回复 悄悄话 在众多的小朋友里,一眼看见你在第一排右数第六,好秀气可爱的中国小姑娘啊!祝贺重返博客。在文学城里,我还真没有读到50年代,跟着父母回国小海归的故事。感谢分享!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