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惹了谁》第二部分讲的是有关以色列古王国的传说,也出自圣经旧约。故事从以色列部族的十二个支派讲起。在第一部分里讲过,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有12个儿子。兄弟12人后来繁衍出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征服了迦南以后,除了担任祭司职责的利未支派之外,以色列其余的十一个支派各自分得迦南的一块地盘。在约书亚死后的两、三百年,这些支派各自为政,以色列逐渐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与此同时,居住在迦南南面的非利士部族因掌握了制铁技术,拥有更先进的武器,日益强大起来。非利士人不断入侵,一度攻进了以色列人视为圣地的示罗城并抢走了犹太教最神圣之物圣约柜。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以色列又出现了一位领袖,撒母耳(Samuel)。撒母耳是以色列的大祭司。祭司在远古时代的埃及就存在了,由德高望重的人担当,负责族里的宗教活动。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的第一任大祭司就是摩西的哥哥亚伦。亚伦的手杖是犹太教的圣物之一,由此可见大祭司在以色列享有的地位。撒母耳担当以色列大祭司八十多年,带领族人赶走了非利士入侵者。在撒母耳年迈的时候,百姓中册立君王的呼声很高,因为人们担心继任的祭司没有足够的威望和能力统领以色列的12个支派抵御外族的侵略。于是撒母耳拥立了一位国王,就是扫罗(Saul)。扫罗来自一个普通家庭。因身材高大、仪表不凡,被撒母耳看中。扫罗不负所望,在抗击外族侵略的战斗中显示出超凡的领导才能,赢得了人们的拥戴和认可。扫罗因此开创了统一的以色列古王国的时代(公元前10、11世纪)。
统一的以色列古王国在近一百年中有三位君王,扫罗、大卫(David)和所罗门(Solomon)。和扫罗一样,大卫原来也只是一介平民。因为扫罗的权利日益强大,越来越脱离了撒母耳的控制,撒母耳决定另立新君。大卫魁伟英俊,被撒母耳选中。扫罗和大卫之间争斗的故事就不多说了,总之撒母耳在死前的数年中并没有夺回对君权的控制。直到扫罗和他的儿子被非利士的入侵者杀死,大卫才登上了国王的宝座。大卫登基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攻占了以色列中部的耶路撒冷并将这座城市定为首都。目睹了扫罗统治时期政治和宗教分离带来的对君权的威胁,大卫决定把犹太教的会幕(犹太教最神圣的祭祀场所)和圣约柜力搬到耶路撒冷,以便掌控宗教的势力。于是,耶路撒冷成为了以色列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经过一系列南征北战,开疆拓土,以色列古王国的版图在大卫的手中扩大了数倍。大卫死后,他的儿子所罗门继位。在所罗门登基的第四年,圣殿(第一圣殿)在耶路撒冷北面的摩利亚山上落成。建圣殿是大卫未了的心愿。当年大卫就想建个圣殿作为会幕的场所,可惜力不从心,没有如愿。所罗门在位的四十年国富民安,是以色列古王国最鼎盛的时代。
盛极必衰。以色列古王国的衰落始于内乱,起因是犹大支派和其他支派之间产生了矛盾。犹大支派在以色列十二个支派中实力最强,当年大卫在和扫罗争夺王位的时候得到犹大(Judah)支派的扶持,所以大卫登基后对犹大支派格外照顾,遭到其他支派的不满。所罗门死后,除犹大、便雅悯和利未之外的九个支派向王室发难,宣布脱离大卫家族的统治,推举他们的领袖耶罗波安为国王。于是以色列分裂成了南北两个王国。北国(以色列国、撒玛利亚国)由分裂出去的九个支派以及利未支派的部分成员组成,而南国(犹大国)由大卫的孙子罗波安统领的犹大和便雅悯支派以及利未支派的部分成员组成,继续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北国历时二百多年,最后被北方的亚述帝国(Assyria)所灭,百姓也被亚述人同化。于是北国的九个支派不复存在。南国,也就是犹大国,一直由大卫家族统治。从大卫登基到犹大国亡,大卫王朝传承了二十代,历时五百一十四年。犹大国和亚述帝国均被新兴的巴比伦(Babylonia)所灭。公元前597年,巴比伦的军队攻进耶路撒冷,将国王约雅斤以及犹大的贵族、长老,还有一万多名能工巧匠,一起掳到巴比伦,并在犹大另外扶植了一个傀儡王西底家。可是西底家并不听话,和埃及组成了反巴比伦联盟。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的军队打败了埃及,再次攻入耶路撒冷。入侵者将圣殿夷为平地,圣约柜也就此失踪了。残暴的巴比伦王杀死了西底家所有的儿子。西底家本人被剜掉双眼,死在狱中。数万犹大百姓被掳到巴比伦,从此开始了在巴比伦的流亡生活。这就是有名的的“巴比伦之囚”。尽管国破家亡,犹大人,后称犹太人,坚守犹太民族的文化和传统,顽强地生存下来了。
《犹太人惹了谁》一书里的圣经故事到这里就告以段落了。作者是从一个无神论者的角度讲述这些故事的,这也许是此书吸引我的地方。我觉得这些史前传说对了解犹太民族的文化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可是传说不是历史。圣经故事缺乏历史学和人类学考证的证据支持。目前比较公认的学术观点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共祖。犹太民族的发源地是迦南,他们的祖先并非征服了本地居民,而是由本地的部落逐渐融合出来的一个民族。他们建立了以色列国和犹大国,后来被亚述和巴比伦击败。《惹了谁》后面讲述的就应该是基本上可靠的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