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翻身仗不是那么容易打的 (2)

(2012-04-07 17:51:28) 下一个


 


 


第114节:第六章 朗照边区胜利花(14)




结果,清涧处于孤立之中,廖昂的整编七十六师四面无援。

十月六日黄昏,彭德怀下达了攻击清涧的作战命令。

秋雨连绵,攻城部队逐步扫清了清涧城的外围据点。尽管胡宗南派来飞机进行猛烈的轰炸和扫射,但未能减弱廖昂的压力。廖昂给胡宗南发去一封充满绝望情绪的 电报:“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不能守则走。既不能战,又不能守,又不能走,唯死与降耳。”这封电报似乎起了作用,七日胡宗南回电称,已命令刘戡率五个旅 火速增援清涧。同时还说要再派飞机前来助战,让廖昂注意对空联络。飞机真的来了,廖昂以为投下的是粮食和弹药,谁知道竟是三十亿元法币,既不能当弹药使用 也不能当粮食充饥。但是,毕竟援军要来了。

十月九日,刘戡的五个旅到达距清涧不足三十公里的永坪,这里距清涧只剩了一天的路程。如 果刘戡一旦突破共产党军队的阻击线,清涧之战就不是打廖昂了,而是一纵和三纵将受到县城内外之敌的两面夹击。彭德怀意识到战役必须速战速决,可是,清涧外 围的重要制高点笔架山还没有夺取。

彭德怀一面命令教导旅和新编第四旅前去阻击援敌,一面命令一纵副司令贺炳炎立刻拿下笔架山。十日白天拿下笔架山,攻城部队十日夜晚发动总攻,十一日拂晓前一定解决战斗。

十日拂晓,清涧城里的廖昂没有听见太多的枪声,却看见城西的笔架山的防御部队蜂拥下逃。有人报告说,共军拂晓时爬上了绝壁,大喊“缴枪不杀”,守兵惊慌逃跑,军官们根本制止不住,笔架山已经丢失。

廖昂再次与援军联络,下午十六时传来消息,援军先头部队已到达清涧西南高的地,并说明了联络号音,让廖昂派人前去联络。廖昂立即派人前往,结果人刚一出城,就遭到共产党军队的猛烈射击,接连再派出的人要么被打死要么负伤逃回。

天黑了,廖昂感到了恐惧。

一纵和三纵以连续爆破炸开了清涧城的东门和北门。攻击部队从这两个突破口潮水般涌入,激烈的巷战在一片黑暗中展开,整个县城里回响着枪弹声、刺杀声、奔跑声和呻吟声。

午夜,城内的枪炮声愈加激烈,而且越来越近。廖昂说只有拼死突围了,但参谋长刘学超认为突围的时机早已错过,不突围还可以凭借工事抵挡一阵子,眼下只要 一出去就会立即被打死。刘学超说完,回到自己的窑洞,他的窑洞里已躺满伤员,根本无处容身,他只好转身又走出窑洞。刘学超先是看见廖昂已经换上了士兵的军 装,接着看见廖昂开始烧东西。一开始他以为是在烧文件,但走过去仔细一看,廖昂烧的竟然是胡宗南空投的那三十亿元法币。在这个危机已经近在眼前的时刻,他 竟然十分耐心地一张张地烧钱,这让刘学超感到了害怕。

拂晓时分,廖昂给胡宗南发出最后一封电报,大意是“所有兵力全部投入,但很难固守”。然后枯坐着一动不动。刘学超想着他的同事被共军俘虏受到优待的传闻,竟然倒头躺在炕上睡着了。

不一会,巨大的声响把刘学超惊醒,他听见廖昂喊:“赶快把门顶上!”

接着,门被撞开了,共产党官兵冲了进来。廖昂穿着士兵军装,面色惨白,窑洞的地上散落着他平时喜欢戴的那顶皮帽和他的私人牙章。

清涧一战,西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整编七十六师师部、二十四旅的两个团。


 


第115节:第六章 朗照边区胜利花(15)




听说廖昂被俘后吃不下睡不着,彭德怀找他谈了一次话并留他一起吃饭。警卫人员端上来一盆面条,廖昂惊讶地说:“副总司令太艰苦了。 早听说彭副总司令生活俭朴,万万没想到你就吃这样的饭,名不虚传!”彭德怀沉下脸说:“这样的饭不好吗?中国老百姓吃不上这样的饭有的是。我彭德怀吃这样 的饭已经是享受了。你们这些达官显贵看到这样的饭大惊小怪,觉得难以下咽,正说明国民党腐朽透顶,注定要被人民打倒!”

清涧战役后,西北野战军主力北上,对陕北重镇榆林发动了第二次攻击,可最终还是以失利告终。

毛泽东走进了佳县县城。正逢赶集日,街上很热闹,他在羊肉摊子上吃了碗羊杂碎,然后到白云山上的庙宇去赶庙会。他被一台山西梆子戏的唱腔吸引了,坐在板 凳上看,后来人太多挡住了他的视线,他就站在板凳上看。他对随行人员说:“这戏叫《三官排宴》,戏里的老生就是杨四郎,老旦是佘太君,都唱得不错!”

山上的道观香火旺盛。毛泽东对身边的汪东兴说:“神学把神的意志无限夸大,说什么上帝创造和主宰着世界,说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了天地万物和人,第七天造物完毕休息去了,你相信吗?”

毛泽东的口气显示出他是绝对不信的。

瑟瑟秋风中的反腐与作战

作为国民党党、政、军的“第二号人物”,陈诚在国民党内部始终处于毁誉参半的旋涡中。

陈诚早已认定自己的一生必定要与蒋介石共命运。因此,他要求国民党军各级军官听到“蒋总司令”或“蒋委员长”的时候,都要立即肃静立正。他在国民党军中 呼吁“服从统帅,信仰领袖”。在长期的军事将领和高级幕僚的生涯中,他每每被蒋介石派往军纪混乱、战绩不佳的部队和战区去,所到之处皆全心全意尽心尽责, 成为国民党军中唯一与蒋介石没有任何间隙的高级将领。

一九四七年八月,陈诚再次充当了这样的角色。这一次,蒋介石需要整肃的战区是东北。

蒋介石最初考虑,让华北和东北两个战区合并,让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兼任东北行辕主任。陈诚奉蒋介石之命数次到北平劝说,但是李宗仁坚决不干。

此时,陈诚正处在失意状态。多年来的得势使他在国民党内树敌颇多,特别是就任参谋总长以来,顾祝同、熊式辉、刘峙、汤恩伯、杜聿明等高级将领对他更添嫉 恨,认为他目中无人,排除异己,偏重他的嫡系部队而对其他部队多有为难。内战爆发后,随着国民党军在全国战场的接连受挫,作为参谋总长陈诚不得不为作战失 利承担舆论上的责任。虽然没有证据表明陈诚早存去东北之心,但是,这一年的四月间,他已秘密派人去东北调查熊式辉和杜聿明“贪污腐化”的证据。为此,熊式 辉提醒杜聿明:“陈诚这个家伙现在窘极无聊,出坏主意。据可靠消息说,陈诚在关内指挥作战都失败了,想来东北出出风头,挽回他的面子,现在正想打我的主 意。我走了你也难顶他,我们两人要想法子对付这个小鬼。”

七月十二日,陈诚到达东北召集军事会议。当时,国民党军中盛传陈诚将要主 政东北,但陈诚本人对此只字不提。在此期间,陈诚做了一件令熊式辉和杜聿明十分尴尬的事:在四平作战时,杜聿明曾请求蒋介石为坚守四平的第七十一军军长陈 明仁和增援四平的第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分别颁发青天白日勋章和云氅勋章。由于当时新六军没有按照杜聿明的命令完成任务,因此他唯独没有为廖耀湘的新六军 请功。而陈诚这次来东北,专门亲赴铁岭为新六军举行了补授勋章仪式,拉拢部队的意图十分明显。同时,在记者招待会上,陈诚用刻薄的语气表明政治腐败和指挥 失当,是导致东北国军成为“瓮中之鳖”的主要原因。


 


第116节:第六章 朗照边区胜利花(16)




熊式辉认定自身难保,连续给蒋介石写了七封辞职信。蒋介石一再复信,安慰熊式辉“以国事为重,继续主政东北”,同时表示“决不更动 东北人事”。收到蒋介石的回信,熊式辉踏实了一些,正准备整军备战,国民政府命令到了:撤消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长官部机构与东北行辕合并,任命杜聿明为 东北行辕主任、郑洞国为东北行辕副主任。又过了几天,国民政府的命令又到了:撤销熊式辉的职务,陈诚兼任东北行辕主任。此时,杜聿明因病情加重已离开东 北,熊式辉深感被蒋介石和陈诚所捉弄:“我历来认为蒋是一个权谋家,但未料到会这样整我,以后谁再为他卖命?”

八月初,陈诚带着从保定军校就一直追随他的亲信将领罗卓英到东北上任。没有人认为在治理东北军政事务上,陈诚会比熊式辉和杜聿明干得更好,尤其是东北籍的军官和士兵们。

但是,陈诚自己决心大干一场。他首先要“反腐败”。陈诚连续撤换了包括辽宁省政府主席徐箴,第五十二军军长梁恺、副军长刘玉章的职务。有人提醒,撤换将 领也许会导致部队投奔共产党。陈诚的回答是:“谁要投,就让他去投。他今天投,我现在就缴他的枪!”针对东北部队的纪律败坏,买卖武器,暗中经商,贪污勒 索和滋事扰民的现象,陈诚派出督察组和点验组日夜严查,无一疏漏,最终将一批贪污腐败分子查了出来。这些人统统都被陈诚或是查办囚禁,或是拉到野地里枪 毙。

整顿风气的同时,陈诚开始了整军。他砍了许多由被收编伪军组成的虚报编制坐吃空饷的保安队,把东北原有的九个保安司令部、十一 个保安支队以及交警等部队扩编为新编第三、第五、第七、第八四个军,把骑兵支队扩编为骑兵师,并从苏北把第四十九军调入东北。这样,连同东北战场原有的八 个军,国民党军在东北地区的作战部队已达十四个军,而且经过大力抓捕壮丁,原来缺额的部队也基本满员。兵力总计约五十万。

“陈诚很好,无畏而正直……能干而廉洁的将军,可惜去晚了,一年前就该把他派去。”美国人魏德迈说。

“东北的败征已见,全部沦陷只是时间问题,任何人都不能起死回生,陈诚更不是能够挽狂澜于既倒之材。”李宗仁说。

陈诚对自己、对东北战局皆充满自信。陈诚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危险之处在于:他严重低估了自己的对手。

此时,林彪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其实力远远超出了陈诚的预想。东北地区的共产党军队,从建制零散、兵力薄弱、武器落后的被动状况,仅仅经过两年的艰苦时光,就已发展成为一支无论兵力、装备和作战能力都已具备惊人实力的部队,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堪称奇迹。

就在陈诚在扩充军队的时候,林彪也在迅猛地扩大着他的部队:东北民主联军已经拥有二十七个步兵师,另外还有八个独立师、两个骑兵师、五个炮兵团,总兵力已达五十一万八千多人。更重要的是,共产党军队的扩军一发不可收拾,其兵力增长速度十分惊人。

陈诚无法拥有的,是林彪部强大的后备兵员。在整个东北,拥护共产党政权的所有翻身农民,都是东北民主联军潜在的士兵。在中共东北局的指导下,共产党地方 政权组织训练了大量的二线部队,数量达到七十多个团二十万人之众。这些二线部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参加战斗或补充兵员。同时,东北乡村广袤而肥沃的 土地为共产党军队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官兵们个个新军衣、新棉袄、戴着暖和又神气的皮帽子。一旦与国民党军队接火,国民党官兵对共产党军队几乎使不完、用不 尽的炮弹子弹感到十分奇怪,他们无法想象,共产党人在东北地区已建立起强大的军用物资筹集、生产和供应体系。


第117节:第六章 朗照边区胜利花(17)




八月,陈诚调兵遣将准备作战,以实现他对蒋介石的承诺:“用六个月时间恢复国民党军队在东北的优势地位。”陈诚知道,如果不把北宁路锦州至沈阳段以西的共产党军队彻底肃清,关内关外的联系就随时有被切断的危险,所以作战首先要从扫荡北宁路开始。

林彪、罗荣桓决定发起秋季攻势:首先以冀察热辽军区主力向北宁线发动攻击,切断关内与关外的联系,然后趁国民党军西援之机,出动北满和西满部队主力攻击中长铁路,在长春与四平之间寻找歼敌战机。

辽西走廊,一片狭长的丘陵地带,北宁线和锦承线穿越而过,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要道。一九四七年九月六日,陈诚为“确保辽西走廊之安全,彻底解除北宁 铁路之威胁”,以暂编五十师(欠一个团)为左路;以暂编二十二师(欠一个团)为中路;由暂编六十师为右路,分别从绥中、锦西、义县向建昌方向攻击前进,以 肃清北宁线上锦榆段附近的共产党军队。

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前线指挥部决定,以第八纵队歼灭暂编二十二、五十师,吸引锦州方向第九十三军增援,然后投入第九纵队,合力围歼第九十三军主力。

到九月二十二日,从梨树沟门村到杨家仗子,八纵和九纵连打三仗,总计歼敌一万两千多人,除了各种物资之外缴获的武器足够装备两个团。战斗结束后,他们在 当地民兵的配合下,“采取铁路大翻身破坏法”,彻底破坏了锦州至山海关之间的铁路,再次切断了国民党军关内与关外的联系。

本想使北 宁路更安全,没想到现在反被截断了,愤怒的陈诚再次部署打通北宁路,与共产党军队于辽西地区进行决战。但是,部署还没有落实完毕,林彪部主力第一、第二、 第三、第四、第十纵突然开始了突袭中长路的战斗。就在第八、第九纵队在辽西发动攻势的时候,陈诚命令驻守铁岭的新六军的两个师乘火车增援锦州,同时请求华 北的傅作义派兵北上。新六军主力的出动,造成了中长线的兵力空虚,林彪认为战机已至,遂命令各部队轻装向中长线奔袭前进。

国民党军开始迅速收缩,收缩的速度十分惊人,新六军主力一天之内返回了铁岭,林彪随即放弃了攻击开原的计划。

在陈诚的请求下,蒋介石将原驻守华北的第九十二军二十一师,第九十四军四十三师,第十三军五十四师,暂编第三军十、十一师以及骑兵第四师调出增援东北。

十月中旬,国民党军重新打通了北宁路。

十一月九日,林彪下令东北民主联军秋季攻势结束。

林彪在一九四七年秋发动的一系列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正规军三个师部、两个师、九个团总计四万七千余人,非正规军一个师部、两个师、十个团加三个营,总计两万两千余人,合计六万九千余人。共产党军队再次把控制区域扩大了近四万平方公里。

一九四八年元旦,陈诚在他发表的“告东北军民书”中说:“目下国军已经完成作战准备,危险期已过。”他的话音未落,林彪部的新一轮更加猛烈的攻势又开始了。

也许陈诚真的不清楚,此时不仅仅是东北地区,在整个中国的各个战场上,国民党军的“危险期”已经来临。

陈诚不会想到,这是他在中国东北的第一也是最后一个冬季。在林彪大军的席卷下,他很快就丢了东北军政最高指挥官的职位,然后被蒋介石派到遥远的台湾去建立“后方基地”了。


第118节:第六章 朗照边区胜利花(18)




“他们未必愿意永久打仗”

一九四七年冬天来临的时候,共产党人萌生了攻击和占领一个国民党军设防坚固的大城市的念头。令聂荣臻产生这一念头的那座大城市是石家庄。

石家庄那时候名为石门,它犹如楔进华北解放区腹地的一颗钉子。可以说,自正太战役开始,共产党军队在华北地区发动的每一场战役,都有孤立它的意图。聂荣臻对夺取这座城市几乎到了朝思暮想的程度。那样一来,华北地区的共产党军队就真的可以自由驰骋了。

清风店战役刚刚结束,聂荣臻立即意识到,石家庄四周全是解放区,这座城市已经成为深陷于解放区内部的一座“孤岛”。一九四七年十月二十二日,他与萧克、罗瑞卿、刘澜涛四人联名向中央军委发出了攻打石家庄的电报。

但是,石家庄终究是国民党军自内战爆发以来重点防御的大城市。对这样规模的城市发动攻击,共产党军队并没有十分的把握。

更重要的是,晋察冀野战军在清风店战场上缴获了一份《石家庄半永久防御工事、兵力部署及火力配系要图》,从要图上看石家庄的防御不是想象的那么薄弱。

内战爆发后,石家庄成为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重要战略依托。驻守城中的第三军连年修筑城防工事,虽然该城没有城墙,但第三军还是围绕城市边沿修筑了三道 防御体系,碉堡总数达到六千多个:第一道防御体系,是当年日军修筑的封锁沟,沟深三米、宽两米、周长约为三十多公里,沟外设有地雷群、铁丝网、鹿砦等防御 设施,沟内设围墙、电网,每隔数十米筑有碉堡一座,碉堡、暗堡和交通壕、散兵坑彼此相连。第二道防御体系,是以环绕市区的大建筑物和北兵营为依托构成的内 市沟,内市沟宽五米、深五米、周长为十八公里,沟内修筑有碉堡和地堡组成的工事,还筑有一条周长二十五公里的铁路,上有铁甲列车昼夜巡逻,成为活动的堡 垒。在外封锁沟和内市沟之间有大量的碉堡和暗沟。第三道防御体系,是以市区的正太饭店、大石桥、铁路工厂、电灯厂和火车站构成的核心阵地,阵地上部署着严 密的火力网和通讯系统。

虽然第三军军长罗历戎已率主力离开了石家庄,但城内的留守总兵力依然高达两万五千多人。守城部队由三十二师师长刘英统一指挥。

刘英认为共产党军队没有飞机、坦克和重炮,就连山炮和野炮都不多,想攻下石家庄这样的大城市,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刘英的自信还来自蒋介石对他的承诺: “共军若敢进攻石家庄,兄当亲率陆空大军前去支援。”——刘英也知道这种承诺不可能兑现,但这无疑是一个小小的师长能够得的最高礼遇了,他已经受宠若惊。 还是身在保定的孙连仲做了点实在事,给他空运来了一个步兵团、一个炮兵排以及八吨的弹药。

二十三日中午十二时,毛泽东复电晋察冀野 战军,设想的是“围城打援”,与聂荣臻的设想有出入,但是聂荣臻下定决心要占领石家庄:“我们也知道石家庄是设防城市,可是设防再坚固,也要兵来守,兵不 多是不行的,再说即使打不下来,也没有什么危险,四周都是解放区。何况不论从兵力上、士气上看,打下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决心打石家庄是对的。”

十月二十五日,晋察冀野战军召开旅以上干部会议,讨论和部署攻打石家庄的作战计划。三十一日,年过六旬的朱德亲自来到会上,他对野战军的干部们说:“打下石家庄,可以学会打攻坚战,学会打大城市。”为了加强攻击时的炮兵力量,他还特地从华东野战军调来一个榴弹炮营。


第119节:第六章 朗照边区胜利花(19)




晋察冀野战军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攻击石家庄后,如果国民党军抽调主力南下增援,就在半路歼灭他一部,将其击溃后继续攻城;如果国民党军不增援,则一举攻克石家庄。

此刻,同样在进行作战准备的是解放区内几十万的百姓。不到十天,近十万民兵、民工和万余副担架、万余口牲口、四千多辆大车,八万多发各种炮弹、一百五十多万发各种枪弹、六万多斤炸药、二十多万斤各种攻坚器材以及二十四万斤主副食被送到了前线。

六日凌晨,外围攻击战开始。

石家庄外围据点被肃清之后,攻击部队采取土工作业的办法逐步迫近守军的第一道防线。外市沟防线实际上就是石家庄的外围地下城墙,环行的开阔地沟里布满了 地堡和电网,并有地面和空中的交叉火力配合拦截。八日晚,三纵七旅首先在西兵营爆破成功,将外市沟炸开了一个大缺口,二营一路突击进去夺取了守军的前沿阵 地。至九日,除了少数据点之外,石家庄外市沟防线全部被突破。

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命令,派少数兵力继续围困和攻击剩下的几个据点,其余所有部队迅速向第二道防线推进。

为了接近守军前沿,大规模的土工作业开始了。

无法设想那是一个何等奇特的景象。从上千米之外向攻击目标挖壕沟和坑道的攻城战法,在人类战争史上极其古老。挖掘的过程中没有枪炮之声,夜幕下四野一片 寂静,但挖掘却以巨大的规模进行着。在石家庄第二道防线外侧约两千米的开阔地上,成千上万的战士和农民挥汗如雨,却悄无声息。共产党官兵把这种作业称之为 “改造地形”:他们挖出又宽又深又长的坑道,密密麻麻地伸向国民党守军的前沿,挖出的土则用来填塞守军的防御壕沟。他们还要在坑道中挖出各种各样的掩体, 挖成单人掩体后再挖成井筒再掏成丁字形,使通道与掩体互相连接。当坑道挖到靠近守军防御阵地和防御壕沟时,他们就挖出一个巨大的炸药室,然后放进去数千公 斤的黑色炸药。工兵部队的技术人员趴在坑道上面一遍又一遍地计算着土层的厚度和炸药的威力,以达到他们设想的最理想的爆破效果。

第 二天天亮的时候,国民党守军从前沿的壕沟里探出头来一看,不禁魂飞魄散,有人立即向师长刘英报告。刘英无论如何难以置信,等亲自来到前沿一看着实吓了一 跳。他弄不明白共产党军队到底用了什么办法、到底使用了多少人力一夜之间在他的第二道防线外侧挖出了如此密集而绵长的交通壕。更可怕的是,一夜之间自己的 部队竟然没有捕捉到任何动静。刘英知道大事不好,他立即跑回指挥部,向石家庄周围各友邻部队连续发出四十多封求救电报。然而,等天大亮的时候,刘英更加恐 惧了,因为除了保定的孙仲连回电让他“固守待援”之外,北平和南京方面竟然没有任何回音。

炮声响起来了。

随 着各路攻击部队的全面突破,战斗随即在城中的第三道防线展开,交战双方逐屋逐房地争夺。十旅政委傅崇碧带领两个侦察连深入市区。他们在混乱陌生的市区里摸 索了两个小时,午夜时分占领了一座高高的水塔。不久,侦察员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报告说,他们捉到了二十三师的师长和副师长。傅崇碧赶过去,用手电筒一照,俘 虏中确实有两个将军,一个是二十三师师长刘英,另一个是副师长杉定颐。


 


第120节:第六章 朗照边区胜利花(20)




傅崇碧对刘英说:“我代表解放军前线指挥部命令你,立即写信让你的部队投降。”见刘英没有理睬,傅崇碧火了,拔出手枪哗啦一下顶上子弹:“不写就毙你!”刘英写了,并让他的参谋给各部属送去。

十一月十二日中午十一时,石家庄国民党守军停止抵抗。

至此,石家庄及其附近地区全部被晋察冀野战军攻占。

蒋介石说:“这是我们重要都市第一次失陷。”

共产党人将这座城市由“石门”更名为“石家庄”。共产党军队第一次走进了大城市。

对于任何一支军队来讲,占领一座大城市后,防止抢掠、腐化、强奸和破坏,自古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晋察冀野战军发布了进入石家庄的“约法九章”:

一、实行一切缴获归公,增加边区财政收入,统一分配胜利品,坚决反对本位主义、自私自利、发洋财及贪污腐化现象。高度提高政治觉悟性,不受各种形色所引诱,保持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发扬人民军队为劳动人民服务的精神与作风。

二、一切行动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入城后卫戍机关为维护秩序所公布的一切纪律和规定,任何部队人员必须切实遵守,并自觉的成为遵守与维持秩序的模范,防 止居功骄傲,不听指挥。一切物资的没收与处理,户口的清查、反革命的逮捕,均由地方党政机关负责,调查材料可交有关机关,不得私自动手,以求处理完善。

三、严禁破坏机器、工厂、医院、电灯、自来水、电话电线、玻璃及一切城市建筑和设备(除军事行动必须)。向全军深入说明,城市一经解放,即为人民的城 市,为人民所有;深入思想教育,教育全军爱护物资,爱护建设,反对破坏行为。解放后的石家庄,对发展解放区生产建设,繁荣经济,支援前线,作用极大,任何 损失将为人民的损失,必须加以爱护。

四、不许自行动用与搬运一切物资资财及房舍用具,对仓库、贮藏室只有爱护的任务,报告的责任,没有动用的权利。一切军用物资,除战场缴获者外,统归军区机关处理。

五、不侵犯城市工商业,不侵占学校、不私入教堂,尤应保护城市贫民的生命财产,讲话和气,买卖公平,对于新从蒋介石与日寇长期统治下解放出来的人民,应给予同情和帮助,加强对广大人民的宣传解释工作。

六、于战斗结束之后,除逮捕奸犯外,严禁私自鸣枪或投掷炸弹等。凡试枪试炮,必经卫戍机关或高级军事机关之批准。

七、加强战斗团结,防范部队之间、部队与地方人员的不团结、闹纠纷等现象的发生;强调互助、互让,如发生问题,均应以冷静态度寻求解决。

八、严禁个别人员徘徊闲游茶楼酒馆,尤其娼寮地区,不许大吃大喝,注意军风纪与军装整齐。

九、非因军事特殊需要,不准民工、民兵进入城市,并予以善意的说服解释。

以上望即联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部队一切人员中进行反复教育。

预作思想准备,经过各级党委讨论,全军动员,组织保证,一致遵守。

如有违犯者,定予纪律之处分。

但是,还是发生“争缴获、争功劳”等问题。十二月一日,朱德在晋察冀野战军团以上干部会作了讲话:

打开了城市,缴获的东西,第一不能打烂,第二必须归公,决不能归私。以后大城市打下来以后,一个时期内应该实行军事管理。一面打仗,一面建立家务,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要这样建立起来。


 


第121节:第六章 朗照边区胜利花(21)




“一面打仗,一面建立家务”,共产党人自这一时刻起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崭新的任务也许比打仗还要艰难,解放大城市之后管理大城市将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一九四七年就要在共产党军队开始解放大城市的紧张而兴奋之中结束了。

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中国共产党人的这次会议,在解放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所作的主题报告名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毛泽东在这篇报告中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这是值得毛泽东一生骄傲的军事论述,是指导共产党军队赢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军事法典,其核心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歼灭战思想:

一、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二、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三、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重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

四、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人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五、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六、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

七、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八、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九、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十、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读后,不仅仅惊讶于毛泽东对战略战术的精通,更不解的在于国共战争正处在决战前夕,共产党人竟然把自己的战略战术公开给对手,这在 世界战争史上十分罕见。他在给美国国务卿马歇尔的信中说:“就大使馆所能断定的来说,毛氏的详尽分析共产党战术与战略是对共产党军队确定如何作战的一个非 常率直的解释。共产党毫不迟疑地说明他们的战略,也许是表示共产党对国民党军事思想与情报之鄙视,应该承认这种战略到现在为止并不是没有成功的。”

无法得知蒋介石如何看待毛泽东关于战胜他的军队的战略战术。不久前,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出席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时,呼吁美国政府承认他所领导的国民 政府为中国唯一之合法政府,并呼吁必须以经济援助给与中国国民党政府。——马歇尔的呼吁让蒋介石心情复杂:美国人这个时候发表这样的呼吁至少有两层意思: 第一,盟友明确地感到自己的政府已经摇摇欲坠了,而共产党人也许会赢得胜利。第二,没有美国人的援助,自己面对的局面会迅速恶化。

毛泽东终于决定离开陕北了。
毛泽东要去的地方,是河北境内一个名叫西柏坡的村庄,村庄距离共产党官兵刚刚攻占的石家庄很近很近。

以往,毛泽东的电报里常常出现“南线”和“北线”,这只是毛泽东心中以黄河为界的战场划分,毛泽东不在乎黄河是如何弯曲流淌的,他把黄河以北以东的东 北、华北、山西等地区皆称为北线,把黄河以南以西的山东、河南,直至长江北岸,乃至包括黄河以西的西北战场都称为南线。毛泽东离开陕北去河北,等于从南线 战场转移到了北线战场。

“他们未必愿意永久打仗。”

共产党人渴望结束战争的愿望空前强烈,因为他们渴望着建设一个新的中国。


 


http://book.qq.com/s/book/0/17/17920/index.s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