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野战军作战力量及沿革:第43军 zt
(2012-04-05 22:14:47)
下一个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
该纵队一部的前身为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至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红4军)。1933年6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第l军团第2师,下辖第4、第5、第6团。参加中央苏区的第1至第5次反“围剿”作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2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1940年8月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11月改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改为新四军第3师第7旅,转战于苏北两淮地区。日本投降后,第3师第7旅奉命挺进东北。
另一部的前身为“七·七”事变后我党领导的鲁东、冀鲁边的抗日武装,后分别发展为清河军区、冀鲁边军区部队。1944年这两个军区部队合并为渤海军区。抗战胜利后,以该军区主力部队组成6个团先后开赴东北,与冀东一部分武装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辖第19、第20、第21旅。
1946年10月,第3师第7旅与第7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陈光任司令员,杨国夫任副司令员,刘其人任副政治委员,阎捷三任参谋长,徐斌洲任政治部主任。原第3师第7旅改为第16师,原第7师第20旅及第19旅一部编为第17师,原第7师第21旅改为第18师。全纵队2.3万余人。1947年1月至3月中旬,参加“三下江南”(松花江以南),寻歼当面分散孤立之敌,配合南满我军“四保临江”作战。1947年5月至翌年春,参加东北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势作战,攻克辽阳、鞍山等地。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6纵队。1948年5月,进攻和围困长春。9月,参加辽沈战役,在辽沈战役中,第6纵队共歼敌3.6万余人。
东北解放后,第6纵队在辽宁黑山地区进行整编,1948年11月按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隶属第四野战军建制。洪学智任军长,赖传珠任政治委员,杨国夫、李作鹏任副军长,刘其人任副政治委员,雷震任参谋长,邓飞任政治部主任。原辖第16师改称为第127师,李作鹏兼师长,张池明任师政治委员;第17师改称第128师,龙书金任师长,徐斌州任政治委员;第18师改称第129师,阎捷三任师长,袁克服任政治委员。原东北军区独立第6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158师,邓克明任师长,钟人仿任政治委员。全军共6.3万余人。11月下旬入关,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2月下旬,第43军奉命先遣南下,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7月参加湘赣战役。9月中旬继续南进,翻越梅岭关,进军广东;10月14日,会同兄弟部队解放华南最大城市广州。11月中旬,奉命由广州隐蔽西进,参加广西追击战,歼敌第3兵团指挥所,俘敌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第3兵团司令官张淦。12月下旬开赴雷州半岛,参加解放海南岛的作战作任务。1950年3月至5月,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解放海南岛。1952年7月5日,第43军与海南军区合并为海南军区兼第43军。10月,第44军第132师调归第43军建制。
第43军在全国解放战争中,从东北松花江转战至海南岛,历经主要战斗百余次,涌现了“渡海先锋营”“英雄连”、“钢铁连”等英雄模范单位和以王玉山、刘梅村、鲁汀云、蒲恩绍等为代表的一批英雄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