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中国工农红军战斗序列(细说)之其它独立部队
——红色记忆系列——之十四
四、其它独立部队
红十军团,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
1934年为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红七军团由寻淮洲、粟裕等率领,以北上抗日为名前往闽浙赣苏区,后与闽浙赣当地的红十军会师。11月,两军合编成为红十军团,军团长刘畴西、政治委员乐少华,由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和刘英组成军政委员会,方志敏任主席,继续北上。1934年12月在安徽黄山谭家桥战斗中兵败,被迫撤回闽浙赣苏区。1935年1月,在怀玉山被中华民国政府军包围,仅粟裕等率1000人左右突围,其余全军覆灭。粟裕所部后在当地坚持游击战,1937年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投入抗日战争战场。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简称红十军,是闽浙赣苏区主要的中国工农红军队伍。
1930年7月22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江西弋阳、横峰等地的红军独立团扩编成红十军,军长周建屏、政治委员吴先民(胡庭铨代理,后邵式平代),全军下辖3个团和1个特务营,共1700余人。1933年1月25日,红十军奉命南渡信江到贵溪与中央红军会师,与红三十一师合编为红十一军。同年2月,闽浙赣苏区以地方武装1500余人,重新组建起新红十军,王如痴兼任军长和政治委员。
1934年秋,红七军团北上闽浙赣苏区,红十军与其合编为红十军团,一同北上。不久,在安徽黄山谭家桥战役中失败,退回闽浙赣苏区。1935年初,在怀玉山全军覆灭。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简称红二十八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地方部队。
先后有两支红军部队以红二十八军为番号:
其一是于1933年1月成立于鄂豫皖苏区的红二十八军,由红四方面军撤离后留下的地方武装组成,与红二十五军在当地坚持游击战,军长廖荣坤、政治委员王平章。1933年春,红二十八军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改编为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同年9月,徐海东率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在潢麻公路一战后被迫进入安徽,与当地的红八十二师合编为新红二十八军,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郭述申,1934年4月,再次与红二十五军会师,编入红二十五军。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后,当地地方武装于1935年2月又一次编成红二十八军,高敬亭任军长兼政治委员。1938年,该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四军第四支队,投入抗日战争战场。
其二是1935年12月成立于陕西北部的红二十八军,由陕北地方武装合编而成,军长刘志丹、政治委员宋任穷、副军长兼参谋长杨森、政治部主任伍晋南,下辖3个团,全军1200余人。1937年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129师一部,投入抗日战争战场。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简称红二十九军,是中国工农红军地方部队之一。
1935年12月30日,由陕北地方游击队合编而成,军长萧劲光(后李仲英、谢嵩代)、政治委员朱理治(后甘渭汉代)、副军长兼参谋长谢嵩、政治部主任刘随春,全军800余人,后扩充至2000人左右。
1937年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129师一部,投入抗日战争战场。
另外,1933年2月,陕西汉中一带组建的川陕边区游击队曾改编为红二十九军,归入红四方面军领导。4月,发生马儿岩事变,部队溃散,番号取消,改编为隶属于红四方面军的陕南游击队。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军,简称红三十四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的一支部队,但并未实际成立。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的领导下,为配合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西渡嘉陵江,迅速占领了江油等地,并在当地扩军,以升钟寺独立师和川陕军区独立二、三、五师及红三十军一个团合编而成红三十四军,军长张广才、副军长于江震。由于各支部队分散各地,没有集中起来,红四方面军不久又放弃根据地开始长征,红三十四军番号取消,编入其余各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通称红一军,是中国工农红军鄂豫皖苏区主力部队之一,前身是1927年11月3日黄麻起义后建立的农民武装。
1928年黄麻起义部队整编为红十一军第三十一师,1929年5月商南起义部队整编为第三十二师,11月独山起义部队整编为第三十三师。1930年春,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合编成红一军,首任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熊受喧。
红一军下辖三个师、一个预备队、一个独立旅,全军共2100余人。第一师师长徐向前(兼)、政治委员李荣桂;第二师师长漆德伟、政治委员王培吾;第三师师长周维炯、政治委员姜镜堂;总预备队,指挥王树声、政治委员曹学楷;独立旅旅长廖业祺。
1930年10月,红一军整编为三个师。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参谋长李昂茨;第一师师长刘英、政治委员李荣桂;第二师师长孙永康、政治委员王培吾;第三师师长肖方、政治委员姜镜堂。
1930年冬,红一军和红十五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合编为红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三军,简称红二十三军,中国工农红军地方部队之一。
1933年3月25日在江西南部成立,军长毕士悌(后刘雄武代)、政委李宗白、参谋长贺敏学,6月,缩编为红二十二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简称红二十四军,是中国工农红军地方部队之一。
1931年7月4日,原西北军高桂滋部第十一师一部在山西平定县宣布起义,改编为红二十四军,下辖2个团,全军1200人,军长赫光、政治委员谷雄一、副军长窦世雄、参谋长刘明德、政治部主任刘子祥。7月18日,占领河北阜平。
8月9日,在张学良命令下,石友三部下沈克诈降红二十四军。红二十四军领导轻易中计,在两天内被其诱杀殆尽。余部推举刘明德为军长,于9月初转战渡过黄河,进入绥远,受到傅作义的围剿,无法立足,刘明德失踪,继任军长蒲子华亦很快阵亡。残军于内蒙古两岔河彻底战败。
部分残军后转战陕西,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红军会合,1933年8月编为陕北红军第三支队,后成为红二十七军一部。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简称红十一军,中国工农红军早期部队之一。
1927年11月中旬,根据中国共产党鄂东特委的命令,黄安、麻城两县的农民自卫军改编为第七军,1928年7月,第七军改编为红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军长兼师长吴光浩、党代表戴克敏、参谋长曹学楷、政治部主任陈定侯,下辖4个大队。
1929年5月,河南商城的地方武装组成红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师长周维炯、党代表徐其虚、副师长漆德伟,下辖两个团。1930年1月,六安、霍城的游击队组成红十一军第三十三师,师长徐百川、政治部主任姜镜堂,下辖两个团和一个特务连。1930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三个师集中改编为红一军。
另外,1933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将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调往中央苏区,与红31师合编为红十一军,划归红一方面军指挥,参与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军长周建屏,政治委员肖劲光。6月7日,又改编为红七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九军,简称红十九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支地方部队。
1933年3月,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以原福建军区独立十一师为主,加上独立八、九、十师的一部分,在闽西编成红十九军,负责阻击国民政府的清剿军。红十九军,军长叶剑英、政治委员杨尚昆,下辖第五十五师,师长韩伟、政治委员范世英;第五十六师,师长张梁、政治委员游瑞轩(后张平凯代之)。
1933年6月,红十九军缩编为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番号取消。
附、中国工农红军战斗序列
红一方面军
红一军团红三军
红四军 (红一方面军)
红十二军
红二十军
红二十二军
红三军团红五军
红八军
红十六军
红五军团红十三军
红十四军
红十五军
红十五军团
红二十五军
红二十六军
红二十七军
其他部队
红七军团
红八军团
红九军团
红三十五军
少共国际师
红十八军
红二方面军
红二军团
红二军
红六军
其他部队
红六军团
红三十二军
红四方面军
红四军 (红四方面军)
红九军
红三十军
红三十一军
红三十三军
其它独立部队
红十军团
红十军
红二十八军
红二十九军
红三十四军
红一军
红二十三军
红二十四军
红十一军
红十九军
(原帖作者言):
因本人水平和手头资料有限,如有差错或不妥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指点。
联系方式:⑴在本博中;
⑵邮箱
[email protected]
见 :http://alisonke.blog.163.com/blog/static/5474643320099610554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