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二战全景纪实(49):第三部----还我河山----库尔斯克大会战

(2009-12-27 20:05:18) 下一个
zt 二战全景纪实(49):第三部----还我河山----库尔斯克大会战

3.库尔斯克大会战(1)
---------------

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惨败之后,气急败坏,一心想重整旗鼓,进行报复。
为了搜罗炮灰,他在德国实行总动员,从军工企业和交通运输业中大量征召工人,并召集60岁以下的男子和16至18岁的青年入伍。
这样又征召了200余万人,在1943年上半年组建了50多个新师,以补充各个战场。
到1943年7月,在苏德战场上有196个德国师,其中有26个坦克和摩托化师,加上仆从国的军队和帮凶军,总兵力232个师,尽管法西斯统帅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它已无法取得苏德战场上的优势。
两军的兵力和兵器对比如下:苏军德国和仆从国军队对比参战人员(万人)661 2532 51 2∶l火炮迫击炮(万门)10 55 4319∶1坦克和自行火炮(辆)1019958501 7∶1作战飞机(架)1025229803 4∶1主要作战舰艇(艘)1236918∶11943年初,冬季交战停顿时,两军阵线犬牙交错,互有楔入。
但在库尔斯克地区,苏军阵地深入西部,形成一个宽大的突出部。
德军统帅部认为,这给他们造成非常有利的进攻条件,可以在这里包围和歼灭进行防御的苏军。
4月15日,希特勒终于下定最后决心,发出了第6号作战命令。
命令指出,“中央”和“南方”两个集团军群从4月28日起即应做好准备,发起“堡垒”战役,即对库尔斯克突出部发动进攻。
但由于计算失误,进攻时间一再推延到7月5日。
希特勒特别重视“堡垒”战役。
他在作战命令中指出:“这次进攻意义重大,必须速战取胜……
有鉴于此,一切准备措施均须严密周全,全力以赴实现之。
在各主要突击方向上应使用最精锐的兵团、最精良的武器、最优秀的指挥官和大量的弹药。
每个指挥官、每个列兵都应深刻认识到这次进攻的决定性意义。
库尔斯克之胜利应成为照亮全世界的一支火炬。”
为了进攻库尔斯克,德军统帅部集中了强大的兵力:50个精锐师,其中有16个坦克和摩托化师。
这些师被称为德军之“花”,有“阿道夫·希特勒”坦克师、“骷髅”坦克师、“帝国”坦克师、“大日耳曼”摩托化师等等。
敌人对新式武器——“虎式”(重约56吨)和“豹式”(重约45吨)坦克、“费迪南式”强击火炮寄予很大的希望。
集中在库尔斯克方向上的德军共有90万人,1万门火炮和迫击炮,27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2000多架飞机。
苏军最高统帅部根据情报部门取得的大量材料,确定敌人准备在库尔斯克地区发动强大攻势,于是改变了准备在西南方向发动进攻的意图,于4月12日决定转入防御。
目的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修筑纵深防御体系,在防守战中消耗敌人强大的坦克集群,创造有利条件转入反攻。
这在当时条件下是最有利的打法。
于是便出现了战争史上非常罕见的情况——“强者一方有意识地转入防御”。
苏军最高统帅部在库尔斯克地区集中了强大的兵团,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并准备了反攻的大部队。
担任主要作战任务的是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中央方面军和瓦杜丁指挥的沃罗涅什方面军,两军共有133 6万人,1 9万门火炮和迫击炮,3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约2200架飞机。
此外,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后方还有强大的战略预备队,即科涅夫指挥的草原方面军。
所以,在库尔斯克方向上,苏军在兵力和兵器方面都占优势。
在库尔斯克方向上,苏军共建立了8道防线,纵深达300公里,重点是反坦克防御体系。
这个地区的居民大力帮助部队修建防御工程。
苏军最高统帅部非常重视夺取整个战线上的制空权。
为此目的,在5、6两个月,苏联空军主动出击,炸毁敌军机场,使其遭受重大损失。
与此同时,最高统帅部下属的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1942年5月底成立),命令敌后游击队开展积极活动,破坏敌人的交通,使其后勤供应陷于瘫痪。
苏军用了3个月的时间,周密地准备粉碎德军的强大攻势和以后的反攻。
这就要求作战部队训练有素,斗志昂扬,士气高涨。
因此,党的政治思想工作显得特别重要。
苏共中央的许多负责人都参加了苏军总政治部的宣传鼓动工作。
他们用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广大指战员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苏军广大指战员在军事方面和思想方面都有充分的准备,以迎接即将到来的严酷考验。
7月2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告知各方面军和集团军司令部,德军有可能于近日内发起进攻。
7月3日,据投诚者报称,德军已在做最后的准备:在地雷场中开辟道路,拆除铁丝网等等。
但到第二天早晨,一直没有任何开展大会战的征兆。
时值盛夏季节,正在成熟的小麦飘着一阵阵麦香,使人感到了丰收的气息。
果园里闻名俄罗斯的库尔斯克苹果挂满了枝头,发出诱人的果香。
蝉在鸣叫,仿佛在歌颂和平。

---------------
3.库尔斯克大会战(2)
---------------

然而这种静寂只是恶战前短暂的假象,暴风雨即将来临。
4日夜里,从新抓到的俘虏那里得知,德军确定于凌晨3时发起进攻。
拂晓,敌人果然进攻了。
苏联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什方面军对德军的战斗队所进行的猛烈炮击,使敌人大为惊愕,其进攻受阻。
但敌人的这次进攻已策划多时,不会轻易放弃。
6时整,在一阵猛烈的炮火急袭之后,库尔斯克突出部南侧的德军发起进攻。
敌人沿奥博扬方向以坦克第4集团军对苏联近卫第6集团军的战斗队形实施主要突击。
苏联集团军的各部队在抗击敌人的疯狂进攻时发扬了集体英雄主义精神。
加格卡耶夫上尉指挥的、由共青团员组成的反坦克炮兵连,在交战的最初几天就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他们同法西斯匪军战斗到最后一人。
加格卡耶夫牺牲后,被追赠苏联英雄称号。
由共青团员、车长札伊采夫指挥的一辆坦克在战斗中两次扑灭了车上的火焰。
当坦克第3次被击燃时,已经无法灭火了,于是英雄的坦克手们就用燃烧的坦克去撞德军一辆重型坦克。
7月5日下午,沃罗涅什方面军司令命令坦克第1集团军在奥博扬方向占领近卫第6集团军第二防御地区。
此时德军已在一些地区楔入苏军防御阵地。
苏联坦克兵迅猛地冲入指定地域,在行进间就占领了防御阵地。
在恰帕耶沃、雅科夫列沃地段,德军“阿道夫·希特勒”坦克师、“大日耳曼”摩托化第3和第7师以及步兵突破了近卫第6集团军的主要防御地带,但没有料到,在第二防御地带还有苏联一个坦克集团军。
德军高兴得太早了,以为突破了防御,主要困难已经克服。
但就在这时突然撞上了苏军设伏的坦克。
“虎式”、“豹式”坦克和“费迪南式”自行火炮在冲破第一道防线以后,即展开战斗队形,疯狂发起冲击。
在草原上、丘陵地、山沟、谷地以及居民住地,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坦克大战。
大地在震颤。
苏军指战员热血沸腾,万炮齐鸣,汇成连绵不断的轰隆声。
在奥博扬方向上,苏、德双方共投入1400辆坦克,2000多门火炮,500多架飞机。
交战的规模超出了人们的想像。
无数的坦克、火炮和飞机堆积成了废铁山。
成千上万发炮弹、炸弹同时爆炸,烟尘迷漫,火焰冲天。
太阳在浓密的烟雾之中,也只能透出微弱的光线。
炮弹打在坦克的装甲上,砰砰啪啪地乱响,燃烧着的车辆升起一根根浓黑的烟柱。
德军拚命向前推进,不断有新的部队投入战斗。
双方的搏斗非常残酷,毫不妥协,坦克、步兵满山遍野展开厮杀,战斗队形互相交混,白刃格斗到处可见。
会战的规模越打越大,越打越激烈。
7月7日和8日,是库尔斯克南翼沃罗涅什方面军活动方向上战斗最为激烈的时期。
正如苏军副最高统帅朱可夫元帅指出的,在这里进攻的是强大的敌军集团,在这里指挥作战的是能果断行事、经验丰富的将领,为首的正是德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泰因元帅。
到7月12日,德军以惨重的损失为代价,楔入沃罗涅什方面军阵地35公里,但占领库尔斯克的计划彻底失败。
在库尔斯克北翼,德军于7月5日对奥廖尔方向发动进攻,打开了一个缺口,纵深约10至12公里。
7日,德第9集团军坦克的炮弹消耗殆尽,进攻也随之停止。
从北面突入库尔斯克的企图也遭失败。
德军虽遭挫折,但不肯善罢甘休。
狂怒之下,在库尔斯克南侧继续进攻。
德军变更部署后直向普罗霍罗夫卡冲击,企图从东南占领库尔斯克。
7月10日和11日,德军向普罗霍罗夫卡发动攻势,一部分敌军沿奥博扬公路向北突破。
但两天的战斗未能使法西斯侵略军的态势有任何变化,各坦克师既未能进抵普罗霍罗夫卡,也没有到达科罗查。
于是德军指挥部不断加强这一地区的兵力,把精锐兵团调到这里:有“帝国”坦克师、“骷髅”坦克师、“阿道夫·希特勒”坦克师和坦克第3军的主力。
此外,在库尔斯克南部活动的德军全部航空兵也都用来支援这个突击集团。
德军一味地向前猛攻,并不断增强突击力量。
但这已经是希特勒企图在东线赢得第三次进攻的最后的挣扎了。
苏军最高统帅部火速向沃罗涅什方面军增援,把近卫军坦克第5集团军和近卫军第5集团军调归该方面军指挥。
这两个集团军奉命实施强大的反突击,歼灭楔入的德军。
苏军炮兵也受命使用全部加农炮,直接瞄准射击敌人的坦克。
7月12日,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域,双方交战的坦克和自行火炮达1200辆之多,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罕见的坦克遭遇战。
这一天,战斗之激烈达到了高潮。
后来担任苏联装甲兵元帅的罗特米斯特罗夫(当时任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司令员)写道:“战场上,各种摩托不停地隆隆作响,履带声嘎嘎刺耳,炮弹飞鸣,直到深夜。

---------------
3.库尔斯克大会战(3)
---------------

数百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燃烧。
尘土弥漫,烟雾蔽天……
的确,1943年7月12日是个历史性的日子。
这一天苏联军人表现出空前的英雄主义,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在残酷的坦克战斗中,他们重创德国法西斯侵略军的突击集群,迫使其转入防御。”
普罗霍罗夫卡激战的结果是,苏军获胜。
德寇损失大量兵员和400辆坦克。
7月12日大战标志着德军从南面进攻库尔斯克的彻底失败。
7月13日,希特勒把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和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泰因召到设在东普鲁士的大本营。
会上,曼施泰因充满自信地断言:“最近几天,敌人把几乎所有的战役预备队都投入了战斗,在顺利地打退敌人的进攻以后,胜利已经在望了。
现在如停止作战,那也许就意味着放弃胜利。”
但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认为,由于遭受的损失和俄国人已经开始的反攻,他的军队已不能继续前进。
尽管如此,曼施泰因的观点还是占了上风。
会议决定,南方集团军群的突击集群继续向库尔斯克进攻,中央集团军群转入防御,并在现已占有的阵地上挡住苏军的进攻。
然而没过几天,这个决定就落空了:曼施泰因继续进攻的企图又遭失败,他的军队被迫回到原来发动进攻的阵地上。
德军在东线的第三次大规模进攻——“堡垒”战役又以失败而告终。
苏军最高统帅部密切注视着德军动向,并已制定了反攻计划。
话分两头。
在库尔斯克北面,即奥廖尔方向上,德军转入防御的部队约有37个师,其中有8个坦克师和2个摩托化师。
总共约近60万人,7000多门火炮和迫击炮,12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100架飞机。
在苏军反攻开始时,在这个方向上对付上述德军的苏联部队,计有西方方面军左翼、布良斯克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
这三路大军共有128万多人,2 1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2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000多架飞机。
可见,在兵员和兵器方面苏军都占优势。
7月12日,苏联西方方面军左翼部队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各部队在奥廖尔方向上实施了突击。
至16日,苏军各部队楔入德军防御区17至22公里。
7月15日,苏联中央方面军转入反攻,至17日,把德军赶回到他们在会战开始前占领的阵地。
德军在奥廖尔地域广泛构筑了野战工事,并以工程障碍物和地雷场加以掩护。
堑壕和交通壕四通八达,构成坚固的防御地带。
德军力图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奥廖尔地域,并调去新的增援部队。
从7月12日至18日的7天内,共调去7个坦克师、1个摩托化师和4个步兵师。
苏军最高统帅部为发展攻势,决定将战略预备队投入作战,调遣第3、4两个坦克集团军和第11集团军增援前线,使形势发生了有利于苏军的变化。
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痛击德、意军队。
意大利形势危急。
7月26日,希特勒在大本营会议上要求从中央集团军群抽调几个师投入意大利战场。
但是,这个要求遭到克鲁格元帅的坚决反对。
他说:“我的元首,我请您注意,此时我无法从前线撤下任何一个师。
这在当前是完全做不到的。”
希特勒已开始面临东西线作战,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了。
就在这次会议上,希特勒做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从奥廖尔地域撤退的决定。
希特勒匪军在准备撤退时,要把奥廖尔地区变成废墟,掳走居民,毁掉庄稼,运走所有的物资。
对此,苏军最高统帅部及时发出指示,决定以航空兵不断猛烈袭击撤退的敌军纵队。
8月1日至5日,苏联空军第15、16集团军出动飞机9800架次,轰炸希特勒军队撤退路线上的铁路列车、道路交叉点、桥梁、渡口和运货的汽车队。
在苏联飞机空袭过的道路上,布满了敌军官兵的尸体以及炸毁的汽车、坦克和各种技术兵器。
8月3日夜,布良斯克方面军所辖第3和第63集团军的先遣部队推进到奥廖尔附近。
在实施决定性的攻击之前,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向官兵发出号召:“指战员们!你们亲眼看到,希特勒匪军在毁灭奥廖尔……
前进,尽快解放奥廖尔。”
在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苏军官兵奋不顾身,为解放家园甘洒热血。
首先突入奥廖尔市区的,是米哈利岑上校的步兵第5师、潘丘克上校的步兵第129师和库斯托夫上校的步兵第380师以及舒利金上校的近卫坦克第17旅。
留在市内的居民立即前来帮助部队。
他们把德军在市内的防御体系的重要情报交给苏军指挥部,并帮助部队渡过奥卡河。
苏军迅速摧毁了市内德军的抵抗。
8月5日拂晓,被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占领近两年之久的奥廖尔解放。
城内居民兴高采烈地欢迎解放者。
同一天,南部的别尔哥罗德也获得解放。

---------------
3.库尔斯克大会战(4)
---------------

8月5日,午夜12时,在苏联首都莫斯科,由最高统帅斯大林倡议,120门火炮齐鸣12响,庆祝苏军这一伟大的胜利。
从此,鸣放礼炮庆祝胜利便成为一个传统。
苏军在奥廖尔方向上乘胜前进,8月10日解放了霍蒂涅茨,15日进入卡拉切夫,18日进抵敌人预先准备好的防御地区,即所谓“哈根”防线。
苏军对奥廖尔的反攻持续了37天(7月12日至8月18日),向西推进了150公里,击溃敌军15个师。
在奥廖尔作战期间,苏军航空兵共出动飞机6万多架次。
德军航空兵在此期间损失飞机1400多架。
苏联空军牢牢地掌握了制空权。
参加奥廖尔战役的还有法国“诺曼底”大队的飞行员,他们在对敌斗争中作战英勇,技艺超群,行动坚决。
仅在7、8两个月的战斗中,法国飞行员就击落德国飞机33架。
该大队第一大队长让·路易·杜里杨少校等5名飞行员,都壮烈牺牲。
在库尔斯克南部,8月3日,沃罗涅什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在西南方面军的协同下,对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上的德军发起反攻。
到8月初,这个方向上的德军已经削弱——只有18个师,其中有4个坦克师,总兵力约30万人。
他们拥有3000多门火炮和迫击炮,近6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000多架飞机。
8月初,苏军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上的反攻已准备就绪。
沃罗涅什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经过人员补充和部署的调整,共有官兵980500人,火炮和迫击炮1 2万多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400辆,飞机1300架。
苏军在兵员和兵器方面都拥有绝对优势。
8月3日清晨,沃尔涅什方面军在炮火准备和航空兵突击以后,开始反攻。
中午,两个坦克集团军组成的快速集群投入作战,在同一作战方向进攻,犹如钢铁洪流冲入敌方纵深,实施分割突击。
经过一天的进攻,各集团军推进了30公里。
草原方面军在别尔哥罗德以北进攻,急速向该城挺进。
德军在该城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准备固守。
苏联近卫第7集团军强渡北顿涅茨河,从东面威胁敌守城部队。
机械化第1军在城市以西迅猛进攻,切断了别尔哥罗德至哈尔科夫的铁路和公路。
法西斯守军担心被合围,便仓促撤退。
8月5日傍晚,苏军解放了别尔哥罗德。
别尔哥罗德解放后,苏军继续顺利地发动进攻,目的是解放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
坦克第1集团军和近卫第6集团军在5天内推进了100多公里,于8月7日傍晚占领德军重要防御支撑点博哥杜霍夫城。
苏联第27集团军于同一天解放了格赖沃朗。
使德国坦克第4集团军和“奋斗”战役集群之间形成了一条宽55公里的缺口,希特勒军队陷入困境。
8月1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指示:“尽快截断通往波尔塔瓦、克拉斯诺格勒、洛佐瓦亚方向的主要铁路和公路,以孤立哈尔科夫,从而加速该城的解放。
为此目的,苏军坦克第1集团军应切断敌军的主要道路,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应从西南迂回哈尔科夫。”
德军指挥部特别重视哈尔科夫工业区和城市本身的防御。
元首要求“南方”集团军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守住哈尔科夫。
德军广泛使用“虎式”坦克和“费迪南式”强击火炮,不断实施反突击。
苏军粉碎了敌军的猛烈抵抗,紧逼哈尔科夫外围环形防线,并从东面和东南面进抵哈尔科夫近郊。
在此期间,沃罗涅什方面军向南方和西南方推进得更远了。
这样,苏军便有可能对哈尔科夫地域的德军集团实施深远包围。
为了防止被围,8月11日,德“南方”集团军群在博哥杜霍夫集中了3个坦克师,对苏军坦克第1集团军和近卫第6集团军左翼进行反突击。
12日,他们把400辆坦克投入交战。
德军航空兵不断出动20至50架飞机的机群,支援反突击的兵团。
苏联空军第2集团军在12日这一天出动飞机达600架次,轰炸敌人的进攻部队,并进行了17次空战。
战斗越来越激烈。
德军哈尔科夫集团军群的处境日益恶化。
继续保卫该城已毫无希望,且有被合围的危险。
8月22日下午,苏军地面和空中侦察发现敌军开始从哈尔科夫撤退。
草原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科涅夫在回忆那些日子的战事时写道:“为了不给敌人逃脱打击的机会,8月22日晚,我发出了夜间强攻哈尔科夫的命令。
当夜,市内展开巷战,大火弥漫,巨大的爆炸声不绝于耳。
第53、69集团军、近卫第7集团军、第57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指战员,勇猛顽强,巧妙地绕过敌军支援点,深入敌军防御,从后方攻击敌军守备部队。
苏军指战员一步一步地前进,肃清了哈尔科夫的法西斯侵略者。”
8月23日拂晓前,枪炮声逐渐平息下来。
到中午,哈尔科夫已完全从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

---------------
3.库尔斯克大会战(5)
---------------

傍晚,莫斯科以224门火炮齐射24次,向哈尔科夫解放者致敬。
苏军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上的胜利,标志着库尔斯克会战的结束。
库尔斯克会战是希特勒在苏德战场上第三次大规模的进攻,也是苏军取得的第三个伟大的胜利。
这次会战持续了将近两个月。
就其规模、激烈程度和战果而言,它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
交战双方共投入400多万人,6 9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1 3万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将近1 2万架飞机。
德方参战的有100多个师。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战。
在这次会战中,苏军击溃德军30个师,使德军损失50万人,1500辆坦克,3000门火炮,3700多架飞机。
结果使战略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苏军手中。
正如斯大林所说的:“如果说斯大林格勒附近的会战,预告了德国法西斯军队的覆灭,那么,库尔斯克附近的会战,就使得他已经处于覆灭的边缘。”
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敌人后方的苏联游击队非常活跃,四处出击,大逞英豪,为苏军的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此事还得从头说起。
早在1941年6月29日,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就向各政党组织和苏维埃发出指示,要它们“在敌后区建立游击队和破坏小组,同敌军部队做斗争,到处发动游击战,炸毁桥梁、道路,破坏电话和电报联络,烧毁仓库等等”。
1941年7月18日苏共中央的决定,又把组织敌后斗争和领导斗争的一些重要问题具体化了。
决定中说,“为使这一斗争具有广泛性和战斗性,各个共和国、州和区的党组织和苏维埃的领导人必须亲自抓好组织工作,他们应亲自领导此事”。
此后,在敌占区,苏联人民的游击队纷纷建立起来。
仅在白俄罗斯共和国,1941年下半年就建立了92个游击队。
但这时游击队的人数很少,规模很小,而客观条件又非常严峻。
希特勒分子残酷讨伐,游击队本身既无战斗经验,又缺乏物资供应,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在战时初期(1941年下半年),苏军连连失利。
在好几个大战役中,大量苏军指战员被敌包围,其中许多人被俘。
到1941年11月,希特勒扬言:“我只要说出俘虏的人数,就足以大致说明这场战争的胜利。
我们不到半年就俘虏了360万人。
我不准任何英国笨蛋说什么这还没有得到证实。
德国军事机构的统计一向是准确的。”
他实际上是在宣告胜利近在咫尺,对他来说已是唾手可得了。
他当然没有也不可能意识到,拿破仑失败的阴魂就在他的背后。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关于苏军被俘人数的确切材料。
西方一些出版物引用了德军各司令部的材料。
据它们的报告,自1941年6月至1945年4月,德军共俘获苏军官兵516万人。
苏联学者认为,这个数字有些夸大。
据他们估算,在战争的最初半年内,约有300万人被俘;在整个战争期间,苏军官兵被俘人数约为460万至470万。
希特勒分子残酷迫害战争俘虏,尤其是苏联战俘。
他们不顾公认的国际法关于战争法规的规定,虐待俘虏,不给他们应有的衣食和住所,致使成千上万的苏联战俘饥寒交迫,饿死冻死。
希特勒分子还公然杀害军官,尤其是苏军的政委,认为这些人是不共戴天的死敌。
更有甚者,他们还策动战俘背叛祖国,为虎作伥,与法西斯侵略者合作去屠杀自己的人民。
在投敌叛国的苏军战俘中,最为臭名昭著的是A·A·弗拉索夫中将。
弗拉索夫出生于俄罗斯高尔基州,父母是中农。
毕业于新城神学校,1917年在神学院学习了两年。
十月革命后参加过国内战争。
此后在军队工作,表现一直很好,还被派到中国工作过。
他历任师长、军长和集团军司令员。
1942年4月在担任第二突击集团军司令员时还“兼任”沃尔霍夫方面军副司令员。
1942年5月底,第二突击集团军在沃尔霍夫方向上遭到德军包围,弗拉索夫中将等被俘。
德军经过一番阴谋策划之后,便让弗拉索夫粉墨登场。
弗拉索夫打出了“俄罗斯委员会”的旗号,自任主席,公然发表了“告红军官兵、全体俄罗斯人民和苏联其他各族人民书”,狂叫“俄罗斯委员会的宗旨是:推翻斯大林及其集团,同德国缔结光荣和约,建立新俄罗斯……”
就像中国大汉奸、卖国贼汪精卫之流搞什么“忠义救国军”一样,弗拉索夫也组建了“俄罗斯解放军”。
希特勒分子不断从战俘营中搜罗渣滓,把他们派到弗拉索夫的俄罗斯解放军以及其他民族军团去服役。
1942年,在德国法西斯的策划下,一时间出现了许多军团,如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土耳克斯坦、高加索、波罗的海沿岸军团等。
西方关于弗拉索夫写了不少书。
德国人约亚西·霍夫曼所著《弗拉索夫军史》一书特别提到,至1943年5月,受德军指挥的俄罗斯解放军有90个营,其他民族军团加在一起也有这么多人马。

---------------
3.库尔斯克大会战(6)
---------------

但苏联学者认为,这些数字被严重夸大了。
实际上,弗拉索夫部队吸收的主要不是“有理想的战士”,而是刑事罪犯、民族主义者和贪生怕死的意志薄弱者,是一群乌合之众。
苏联政府为了制止和声讨叛变行为,1943年2月举行了一系列公开审判,对同法西斯匪徒积极合作的前红军将领弗拉索夫等人进行了缺席审判,并判处他们死刑。
1945年5月初,苏军占领了柏林。
弗拉索夫的那个师向西部逃窜。
苏联坦克部队切断了他们的退路,在一个小卧车里将他抓住了。
弗拉索夫及其同党随后受军事法庭的审判,并被处决。
随着前线战局的改观,苏军连连败退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红军转败为胜,大长了苏联人民的志气,因而投敌叛变的现象逐渐减少。
1942年底和1943年实际上已经绝迹。
以列宁格勒方面军为例,1942年8月共发生投敌事件22起。
1943年1月仅有两起。
再以后这种可耻现象就没有了。
在每次大战役中,与大量苏军被俘的同时,总有不少苏联官兵突出重围,滞留敌后。
这些突围的苏军官兵在与地方秘密党组织取得联系之后,便很自然地同当地游击队结合到一起。
他们把自己的军事知识、作战技能、战斗经验和组织纪律性等等提供给游击队,不仅壮大了后者队伍,而且提高了游击队的素质。
1942年5月3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成立了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其任务是对敌占区所有的游击运动进行领导和指挥。
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波诺马连科被任命为参谋长。
这个司令部的成立对进一步开展游击战争具有很大的意义。
此后,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共和国都相继成立了游击运动司令部。
这样,全苏联的敌后游击战便进入了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的新阶段。
1943年7月5日,库尔斯克会战打响。
7月9日,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参谋长波诺马连科给斯大林写信,建议组织各地游击队在同一时间内实施一次破坏铁路路轨的战役,以打乱敌人的铁路运输。
在得到最高统帅部同意后,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于7月14日向各游击部队下达了一项任务:“在开展其他各种破坏活动的同时,进行一次系统的、普遍的破坏敌人铁路路轨活动。”
为了获得出敌不意的效果,预定第一次袭击按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的信号,在同一时间实施。
各游击队的指挥员都得到命令:“观察敌人列车集结情况,及时向游击运动司令部报告。”
8月2日,根据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的命令,167个游击队(近10万人)对敌人的交通线实施了猛烈的袭击。
游击队在宽达1000公里的正面同时发起袭击。
从前线到苏联西部边界的德军后方,到处都有游击队员毁坏铁路路基和路线设备,破坏通信联络,炸毁机车和供水设施。
按照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原订的计划,这次突击要破坏钢轨2 6万根。
结果大大超额完成了原计划,一夜之间,游击队就破坏了钢轨4 2万根。
此后一个多月,“轨道战”继续不断,而且威力日益增强。
至9月15日,敌后游击队员共破坏钢轨214705根。
苏军胜利西进,逼近第聂伯河时,苏联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又发出指示,要在敌人交通线上发动第二次破坏钢轨的战役,代号为“音乐会”(这个战役一直持续到1943年底)。
在实施“音乐会”战役期间,游击队又破坏钢轨148557根。
两次战役累计,共破坏钢轨363262根,可铺设铁路2270公里。
在“轨道战”期间,游击队员还广泛出击,消灭敌人的预备队、技术兵器和运输工具,炸毁敌人列车、车厢、平车、水塔、铁路和公路桥梁,炸毁敌军坦克和装甲汽车等等。
很多游击队员和地下工作者在对敌斗争中建立了奇勋,为祖国立下了丰功伟绩,成为万人钦佩的传奇式英雄。
共青团员费奥多尔·克雷洛维奇就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之一。
7月29日晚上,德军一列装满油料的油槽车从明斯克开往莫吉廖夫。
当油槽车停在奥西波维奇站上时,英勇机智的克雷洛维奇把磁性地雷绑到了油车上。
午夜时分,油车开到铁路枢纽站莫吉廖夫,在油车旁边还停着两列装载弹药的货车和几列装载装甲汽车和坦克的平车。
深夜2时,一声巨响,油车爆炸起火。
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火苗乱窜,飞快窜向旁边的三列军用列车。
两列装载弹药的列车着火,炮弹、炸弹、地雷猛烈爆炸,腾空而起,然后又落在附近装载坦克和装甲车的列车上,把它们炸得七零八落。
结果,炸毁机车两台,油槽车31节,炸毁坦克和装甲车共2l辆。
这是共青团员克雷洛维奇的一个战绩。
敌战区成千上万的苏联游击队的斗争,搞得敌人不得安宁。
德军最高统帅部命令各集团军群分兵讨伐,“应将同游击队的斗争看作同前线作战一样”。

---------------
3.库尔斯克大会战(7)
---------------

1943年夏天,德军被迫在其后方保持25个师和大量讨伐队以对付游击队。
然而,敌人消灭游击队的幻梦从未实现过。
随着苏军的反攻西进,游击队的作用越来越大,经常与苏军大部队保持着协同动作,协助主力部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直到把法西斯侵略者赶出苏联国境。
话分两头,在希特勒准备攻打斯大林格勒时(1942年6月),日本海军也在太平洋上攻打美国的中途岛。

---------------
http://hi.baidu.com/%C2%ED%B1%A6%BE%FCyes/blog/item/5f9838caf41b7141f31fe720.html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正好电影院在演福尔摩斯,转个老英国在阿富汗失败的帖子
  • 小转帖:有多少大国在阿富汗进进出出
  • zt《神圣的战争》歌词、创作背景和作者
  • zt保卫莫斯科
  • 加一段千军万马的:),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