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冰血长津湖(1)(2): 志愿军战事珍闻全记录

(2009-11-30 20:42:47) 下一个
zt 冰血长津湖(1)(2): 志愿军战事珍闻全记录



第二部分:神兵从天降 秋风扫落叶:

冰血长津湖(1)

长津湖和赴战湖在高寒的盖马高原东北部,两大湖泊及其附近地区被称为长津湖地区。两湖周围丛山林立,平均海拔约1,300米,几乎全是崇山峻岭,连绵不断的崎岖山区,山上林木繁盛,山间道路狭窄,偶有几处村落也是人烟寥落。此时,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30℃,风雪交加的严寒气候,山高路窄的复杂地形,战场环境是异常险恶,可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就连基本生存都不容易。

在西线大战的同时,就在这样的东线战场上,志愿军第9兵团同美第10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血战。

11月中旬,美国海军陆战1师和美7师沿着咸兴、江界公路,开始向朝鲜临时首都江界推进。

美国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是个经历过太平洋残酷的岛屿登陆战的“老牌陆战队员”。当那些挡在路上的中国人莫名其妙地消失后,史密斯的心情就开始忐忑不安起来,脚下是条崎岖不平的碎石公路,蜿蜒伸进险峻的狼林山脉沟壑,弯弯曲曲地一直向北面的中国爬过去。陆战1师和步7师4万多部队、 200辆坦克、600辆汽车竟沿着这唯一的一条徒有其名的公路拉开了100公里!中国人只要从山上冲下来掐断任何一段公路,最负盛名的陆战1师和横扫太平洋的劲旅步7师就非得全部冻死在长津湖畔不可。史密斯下定了决心,见到中国人就撤退!

步7师是战争中唯一到达鸭绿江边的美军部队,为此还得到了麦克阿瑟的嘉奖,但第7师师长巴大维对他的顶头上司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毫不领情,他曾经愤怒地告诉史密斯:“是他逼着我不顾一切地前进的,没有侧翼的保护,天气极其恶劣,我手头上的补给从来没有超过一天的用量,好像占领鸭绿江边的一个前哨阵地,就他妈的赢了这场该死的战争。这真让人弄不明白。在这个根本没有路的鬼地方,咱们还是小心点为好!天哪,我已经有18个士兵冻掉双脚了!”

装备高度机械化,补给充足的美军也开始饱受寒流的困扰,每天的最低气温已经达到零下45~50℃,美军所有的机械化车辆每2小时必须发动15分钟,否则它就再也不能动了。那些卡宾枪冻得和干树枝一样一碰就断,连钢铁都受不了,更别说人了。

11月25日,西线打响了,东线却出现了可怕的寂静。就在这一天,陆战1师从俘虏的3名中国军人那里得到情报,志愿军20军、27 军2个军正埋伏在第10军两侧,随时准备向其发动进攻。麦克阿瑟对此事的反应是:“不可能,普通士兵不可能知道那么多!东方人是很狡猾的,他们喜欢吹嘘自己的强大以便让对手做噩梦!”

久经战阵的麦克阿瑟错了,10万来自中国江南水乡的9兵团将士虽然大多数尚未换上冬装,身穿一层空空的棉袄——许多人甚至是身着夏季单衣,每天靠几个冻土豆充饥,脚穿一层薄薄的胶底鞋,但靠着坚强的信念和意志,他们趴在零下45℃的雪原中,紧握手中钢枪,随时准备给史密斯和巴尔致命一击!

仓促上阵的9兵团共15万人,于11月7日、12日、19日3天之内悄悄渡过鸭绿江,连冬装都来不及换,就投入自然条件异常恶劣的东线战场。

司令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都是身经百战的骁将。20军、26军、27军是经过革命战争千锤百炼的3支劲旅。作为原定攻台军的主力,3个军超额编制,每个团都是四四制甚至五五制加强营,结果竟达15万人。应该说,在这样的雄师劲旅面前,任何敌人都不在话下!

但是,9兵团久居江南,一切战备训练都是着眼解放台湾,现在却来到风雪连天的高寒地区打仗,几乎没有任何准备。另外,入朝太仓促了,部队在开往东北的火车上才得到通知的。朝鲜军情如火,彭总急盼增援,原定在辽阳、沈阳换冬装的十几万将士只好直接渡过鸭绿江。临时停车的时候,东北边防部队看到9兵团衣装如此单薄都吓呆了,赶紧动员干部战士脱下身上的衣帽送给9兵团,可就连这么一点临时脱下的衣帽都还有很多没来得及送上军列。入朝第一天,就冻伤700人。

在1950年这个朝鲜50年间气温最低的冬天,9兵团每个班10多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夜间,战士们只好将这一两床棉被摊在雪地上,10多个人挤在棉被上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零下45℃的酷寒,每到早上点名,队伍就又要短上一大截……

雪上加霜的是后勤供应跟不上。东线只有一条山间公路可以勉强走车,但天上到处是美国飞机,27军40多辆满载物资的卡车被凝固汽油弹烧了个精光,部队只好轻装前进,连能充饥的冷土豆和炒面都供应不上。

武器装备方面与美军的差距更是无法想像。对只有少量迫击炮的志愿军来说,手榴弹居然成了重武器。面对拥有空中、地面重火力的美军,9兵团唯一占优的就是人数的优势和钢铁的意志。

第二部分:神兵从天降 秋风扫落叶

冰血长津湖(2)

迫于无奈,战斗打响前,宋时轮、陶勇只好把26军留在二线,开上去的2个军连吃的都供不上,怎么上去3个军?

11月25日,西线反击开始。彭德怀本来让东线同时反攻,但宋时轮这员执行命令从不打折扣的虎将也无法按时进攻,部队太苦了。在一两尺深的积雪中不可能按时赶到进攻位置。考虑到东线是一个独立方向,推迟进攻无损大局,彭德怀同意宋时轮拖后2天进攻。

11月27日夜10时,西北风卷着棉球般的雪花,吹得人睁不开眼,美10军的大兵们多数缩头缩脑躲在蹒跚行驶的汽车上,少数则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狼林山脉的山林中忽然传出惊天动地的军号声和呐喊声,宋时轮、陶勇指挥20军、27军8个师向美10军发起猛攻,10万穿着银色盔甲似的中国将士扑下山,一夜之间将美7师和陆战1师砍为五截。分割包围进行得十分顺利,但是消灭被围之敌却艰难无比。

被围的美军立刻用200余辆坦克在三处主要被围地域组成环形防线。志愿军每个团只有八九门老式火箭筒,很难冲破坦克防卫圈。用于火力突击的大炮一门都没有,只有中小口径的迫击炮试图掩护步兵冲锋,可是万没想到,连迫击炮的钢铁炮管都受不了零下四五十度的酷寒,2/3打出去的炮弹成了哑弹!连迫击炮这种轻炮火力的掩护都得不到,步兵只能用步枪、机枪去冲击敌人的钢铁堡垒了!尽管志愿军是世界公认最优秀的步兵,但是物质力量的巨大差异不是靠精神力量和战术就能彻底弥补的……

许多美国兵面对中国军人勇猛的进攻和酷寒而神经失常,但也有许多美国军人也表现出了职业军人的本色。在柳潭里,志愿军突入阵地,与美军展开血腥的白刃格斗。在德洞关,一些中国士兵将两枚一组的手榴弹塞进袜子里对着美国阵地猛甩,美国陆战队则在雪夜里借着月光狂舞工兵锹,像打垒球一样在空中猛挡手榴弹,虽然被炸死不少人,倒也守住了阵地。

单纯地贬低敌人无助于增加一场胜利的光辉,志愿军后来承认,陆战1师是“美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但是美国陆战1师无论如何顽抗,战场形势已经决定他们打的是一场必败之仗。接战仅仅一天,见势不妙的麦克阿瑟命令他们向南突围。史密斯师长瞪着眼睛告诉部下:“退却?见鬼去吧,我们不过是换个方向进攻!”他讲的确实是实话。向南撤退的路早就被志愿军切断了,除了杀开一条血路,陆战1师别无选择。

在成群的美国飞机掩护下,美10军开始竭力往后收缩,企图先聚集到有临时飞机场的下碣隅里,然后再往南逃。美机猛炸逃跑道路上的每一个山头。在一次战斗中,轰炸机对志愿军占领的一条山脊整整轰炸了25分钟,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无用的地皮之一”。但仍有不屈不挠的中国士兵从山脊上射出致人死命的子弹。

在下碣隅里,美军的行动说明了拥有超强的国力在战场上意味着什么,高度现代化的美国陆战队工兵用3天时间就拓宽了一条可以通行坦克的道路。仅仅十来天时间,一座可以起降C-47运输机的临时机场就在下碣隅里这个四面环山的小谷地里建成了。在工兵部队修建机场的同时,军需官兵和卡车队在建设供给基地,医疗部队在兴建野战医院。随即,美国空军就给史密斯运来了大量急需的弹药、食品、药品、防寒服装、油料……史密斯需要什么他们就隔海从日本运来什么。运输数量如此之多,以至于美军最后逃离此地时,开动推土机和坦克破坏了以千吨计的各种物资。与此同时,与中国本土仅隔一条封冻得到处可以通行的鸭绿江的志愿军却连保证基本生存所需的物资都不能得到,百年积弱,志愿军在用人力打仗;国力雄厚,美国人在用机械力打仗……面对如此悬殊的物资对比,志愿军将士气贯长虹,威震敌胆,其勇敢精神和战斗力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

在一条山谷,20军58师困住了一股向下碣隅里增援的美英混合部队,经过浴血奋战,敌军指挥官率众投降。仅在这场激战中,志愿军就打死了总共922名增援部队中的321人。美国军史伤心地写道:“阵亡者中有60名皇家别动队员,48名第1陆战团C连的官兵,169名陆军第31团B 连的士兵,50名陆战师指挥部的官兵和43名坦克、卡车和通讯部队的官兵……另外还损失了75台车辆。”还有240人当了俘虏。

美国人给这条充满死亡的山谷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地狱之火谷地。”

在“地狱之火谷地”血战正酣的时候,58师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带着一个排,牢牢地驻守在可以俯瞰下碣隅里的1072高地。

上阵地以前,营部送来两筐地瓜蛋,杨根思亲自分给每个战士3个地瓜蛋,然后带领战士们走上了阵地。

潮水般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们向高地上猛冲,连坦克都出动了8辆。冲上来被打下去,再上来,又丢下一大片尸体往回跑,杨根思甚至亲自带了一个战士用炸药包炸毁了一辆重型坦克……血战从清晨一直打到中午,几百具美国人的尸体已经铺满了小高岭。美军的飞机和重炮不断向这个小小的阵地倾泻着钢雨,当炮火终于停止后,杨根思告诉从土里拱起来的战士:“只要有我们的勇敢,就没有敌人的顽强!”

“阵地不能丢,丢了阵地是一件可耻的事。”杨根思发出了最后的誓言:“就是剩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打退又一次进攻后,阵地上只剩了3个人。杨根思下令让两个负伤的战士撤下去。此时天色已近黄昏,杨根思将阵地上所有的炸药块收集起来捆了一个重达几十斤的炸药包,然后一把拉燃导火索,冲进了蜂拥而来的美军陆战队员的队列中……

杨根思是英雄如云的志愿军中第一个荣获“特级英雄”殊荣的军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