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博客一般评论已发生的新闻事件的多,但写财经,很多是有预见性的,并不是事后诸葛。比如春节前建议降低车辆购置税,刺激汽车产业作为经济复苏的龙头,这个政策现在来看成效明显,中国现在已经超越美日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这是春节前没有几个人能想到的;再比如去年上半年我就一直担心经济过热和通胀,多数经济学家不以为然,但4月以后,物价开始加速上涨,到奥运时达到涨幅顶峰,接近两位数的涨幅,当时的调控,中央是慢了半拍的,但周小川下手比较狠,多次上提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没有估计到全球金融危机突然爆发和出口需求雪崩式的狂减,导致后来很多股民指责周小川紧缩过度了。现在从政治家到央行都担心这一幕重演,不敢过早调整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人民日报今天的评论员文章依然是这个调门。这篇文章主要是在说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民生,但有意回避了物价两个字。 其实看看今天的新浪财经新闻,物价飞涨的报道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开始大面积蔓延到各个行业,从点到面地扇形展开,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态势,用统计局达人的话说,中国居民开始形成了通胀预期,中国企业也开始形成了通胀预期,这正是他们窃喜的,他们盼着这一天到来,因为他们上半年反复谴责通缩预期。 随便摘一下今天的财经新闻:
还有最近几天的: 跟如此严重的全面涨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天人民日报的态度: 如果不动摇,坚持两个宽松,那么可以肯定到10月国庆节的时候物价已经涨得面目全非,社会不稳因素大大增加,甚至难以控制。因为上半年疯狂增长的货币供应量,到9-12月一定会传导到商品市场,导致物价全面上涨。 3-7月这段时间,股市和楼市帮助消化了一部分所谓的市场流动性(也就是滥发的钞票),但进入7月以后,股市和楼市疲态毕露,难以再为消化剩余货币服务,过剩的货币必然杀向商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这在8月已经迹象很明显了。因为过低的存款利率吸引不了居民,7月的存款首次出现下降。 一个是过热的投资已经开始拉动就业,春节时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工现在几乎都找到了工作,这达到了决策者的预期。浙江卫视的新闻说,8月在义乌和温州已经出现劳动力短缺,招不到工人(广东和深圳还想降低工资指导线,真是痴人说梦),上个月我在晋江调研也有类似情况,安踏的生产经营很不错,晋江的大企业都在快速发展,并没受到金融危机多大影响,困难的主要是小企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那真是学校无能,学生自己不努力,他们竞争力的确是不如农民工的。总的看,现在就业已经不是第一大问题,宏观调控的注意力应该转向物价。 第二个是食品价格在缓慢上升,这是个值得注意的信号。去年的通胀就是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带起来的。今年猪肉还没涨,但粮食和蔬菜价格涨得厉害,方便面涨价除了康师傅的垄断因素,也有成本推动。我问了一下杭州送米的工人,现在20斤袋装东北大米是48元,今年是从42,45这样一路涨上来的,他说去年才40元,也就是说大米一年间同比涨了20%,这是个比较惊人的数字。杭州农贸市场的疏菜要比福州贵得多,据说也比上海贵,蘑菇一斤9元,西兰花7元,福州今年的西红柿也很贵,一斤7元,比很多水果都贵,这是不正常的。 第三个是民间投机囤积生产资料的风气很浓,尤其是浙江,浙江商人都在赌通胀,赌有色金属下半年暴涨,囤积了不少有色金属就指望下半年转手获得暴利,这也是个重要信号,说明民间先行者已经看准通胀是大势所趋,也说明资金不愿意进入生产领域而要进入商业投机。 第四个是企业产能过剩的现象在很多行业已经快速消除,最困难的造船行业都开始接到新的订单,尤其是热得发烫的汽车制造业,大多是产能不足,新车上市步伐很快,为了给新车型排产,不得不压缩老车型的产量,北京现代正在上马第三工厂,准备把产能从现在年产50万辆提高到90万辆,这样它就足以和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抗衡了。汽车行业现在过热,已经出现质量下降投诉上升的问题,尤其是热销导致经销商4S店服务水准下降,这一切都不是经济萧条的表现,而是经济过热的表现,只有过热时期,企业才会追求产量销量,不顾质量,也不会去压低成本,因为有需求在。7月的轿车环比销售虽然少于6月,但同比去年7月增幅高达60%以上。 第五个是建筑市场质量大幅度滑坡,成都上海都出现住宅严重质量事故,杭州西安地铁建设频频死人,建设部终于要全国大检查了,这说明高强度投资的隐患终于爆发。 国庆前的两个月,8-9月是宏观调控的敏感期,这个时期如果不微调政策,打预防针,那么到国庆后才动手就迟了,代价就会很大,因为上半年末货币供应量高达28%的增速到那个时候一定会发作起来。 | |
文章录入:heji 责任编辑:hej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