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百岁开国将军 王兆相 之 抗战中的王兆相

(2009-06-18 23:14:27) 下一个
Zt:抗战中的王兆相将军

时间:2005-9-12 6:58:25 作者:榆报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以后,党中央、毛主席命令神府红军独立师迅速改编

开赴抗日前线。师长王兆相随即奉命东渡,于9月4日带领神府八百健儿在盘塘渡过黄

河,由黑峪口进入山西。部队经五寨改编后,为八路军一二O师的警备六团,归贺龙指

挥,到晋西北驻军偏关,继而向雁北挺进,奔赴炮火连天的抗日战场。


  党中央为了提高部队指挥员的抗战素质,在延安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警备六团的

团长王兆相被批准回延安学习。在延安,他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他先住抗大,后进

马列学院,并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然而,抗战的急迫使他来不及参加大会,就又奔向

战场,而且是到敌后山东抗日最前线。


  1941年春天,王兆相和夫人刘静历时7个月艰难历程,终于到达山东敌后抗日根据

地。他被任命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副司令员。


  一支队活动的地区就是沂蒙山区腹地。这里当时是整个山东抗日的中枢之区,

所以也是日军进行反复扫荡的主要目标。这里是在敌占区,我军的一切活动都在敌人的

心脏里运作,都是在日本鬼子的眼皮子底下往来。可是当地人民群众对八路军的爱护、

对鬼子的仇恨和所有抗日根据地一样,和家乡陕北人民一样,坚定地跟着共产党,决心

抗战到底!就凭这一点,王兆相把从延安学到的抗日“持久战”理论,把他多年带领神

府红军打游击战的经验,结合现实战场情况进行了充分的发挥,和敌人兜圈子、转山

头,大小战斗百余次,敌人因此而对他恨之入骨,对沂蒙山区的“扫荡”一次比一次激

烈。


  这年11月,侵华日军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烟俊六来到临沂,亲自指挥对沂蒙山区的

“铁壁合围大扫荡”。日伪军出动了50000余人,包括第十七、二十一、三十二共3个师

团,外加第六、第七、第十混成旅团主力,企图一举消灭临沂、沂水、蒙阴地区八路军

及其指挥机关,彻底摧毁我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我军根据形势需要,一支队改称二分

区。11月4日,日军偷袭我八路军山东纵队领导机关驻地沂南县马牧池。纵队首长和领

导机关突围后,发来急电要求二分区在这次反“扫荡”战斗中就地领导所属部队和地方

民兵武装坚持斗争。

  接电后,二分区在黑风泉村召开了军政干部紧急会议。会上王兆相按照毛主席提出

的战略方针,主张继续和敌人兜圈子。但是由于这次是敌人重兵来犯,他认为“为保存

有生力量,我们既必须尽快转移,但也不能走得太远。”因为转小圈,地形我熟敌生,

我们主动。转大圈,敌人有优势兵力,可以对我进行四面围堵,反而会使我军陷入被

动。王兆相的主张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他和王一平政委,共同议定了作战部署,以“

转小圈”之法,拖得敌人昏头转向。并在敌人对我包围圈尚未合拢时,瞅准北路之敌立

足未稳,集中力量对其一股采取突发性进攻。敌人毫无防备,一触即溃,我军成功地突

破了敌人包围。就这样,在转圈子中,瞅见敌人空子就干他一仗,随即转移,转移中随

时变换方向,让鬼子整天追跑,不得休息,恨不能将我一口吃掉,可又一再扑空。加

之,由于活动在小圈内,敌人的大兵团很难发挥作用,而我军来去方便。

所以大队敌人多次与我来来回回转小圈近在咫尺,只是他们仍然蒙在鼓里。

即便敌人抓到群众,在日本人的屠刀下群众宁死也没把八路军的消息走漏过。

不过在这次敌人的“大扫荡”中,我军也牺牲了不少好同志。

有时一天之内要打好几仗,一夜之间要转移好几次。王兆相的妻子刘静,

时任二分区司令部代理指导员、支部书记。她在长途的跋涉路上累得吐了血,

还坚持抓住马尾巴行军。特别在后来情况紧急时,与部队走失,在鬼子临近时,

她钻岩缝、跳井下,宁死不降,九死一生,结果仍然在群众保护下返回部队。

  12月7日,日军袭击了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鬼子战线拉得更长,

敌人在山东的“大扫荡”搞不下去了,各路日军开始撤退,我军反“扫荡”获得成功。

敌人的这次“扫荡”是抗战以来在山东对沂蒙山区用兵最多的一次。但是在我抗日军民

机动灵活的打击下,鬼子依旧损兵失将,除了丢下1000多具日军尸体之外,一无所获。

而我军在战斗中却得到了发展和壮大。

   1942年8月1日,山东纵队改编为山东军区,下辖鲁中、清河、胶东3个军区。

此时山东仍然是日军“扫荡”的重点。1943年王兆相任清河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

此地是鲁北垦区,包括利津、广饶、沾化、无棣东部的滨海地区。4月22日,

日伪军对清河区进行“拉网大扫荡”;5月下旬,日伪军又出动12000 余人分两路“蚕

食”清河区抗日根据地,均被我军击退。可是,就在我军反“蚕食”斗争顺利进行之

际,与四分区临近的冀鲁边军区出了大事,即我军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旅长兼冀鲁边军

区司令员邢仁甫叛变。王兆相一马当先护送清河军区副政委刘其仁同志及时赶到冀鲁边

军区,教育了动摇分子,稳住了冀鲁边军区的独立团,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使叛

徒的追随者最后只剩下少数人,未成大祸。


  1943年11月,在日军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策划下,驻山东的日军第十二军司

令官西多诚一纠集其混成第七旅团、第三十二旅团、第五十九旅团全部,及第四、第五

旅团一部,加上各地伪军,共26000多人,对我清河区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大“扫荡”。

这次“扫荡”为时21天,四分区在这次反“扫荡”中经受了十分严峻的考验。

但也适应了形势变化,与冀鲁边军区独立团紧密配合,广泛地采用地雷战,

成功地打击了敌人嚣张气焰。到12月8日,日军在付出伤亡600多鬼子的代价后,

被迫停止了这次“扫荡”。年底,清河军区在垦区永安镇召开了反“二十一天大扫荡”

胜利总结大会,会上宣读了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发来的电报,

传令嘉奖清河军区部队。经此之后,山东日军基本上停止了对我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

荡。


  1944年8月,八路军在山东已开始局部反攻。清河四分区独立团跃先出击。

16日夜,向利津县城发起进攻,到17日傍晚,经一夜一日战斗,全歼守敌。

计有日军40余人,伪军1600余人;击毙日军小队长井田中尉,俘虏伪军“华北绥靖军”

第八集团军二十七团团长和副团长,缴获步炮11门、机枪5挺、长短枪1000余支、

子弹10余万发以及其他大量军需物资。利津城也是八路军在山东解放的第一座县城。


  利津战役结束后,渤海军区首长命令王兆相所部乘胜向垦区西北发展,

全力拔除日伪军据点。独立团未及休整,连续作战,在沾化、滨县一带连连铲除了许多

敌人炮楼。但在攻克黄升店的战斗中,王兆相想乘敌立足未稳打反击,亲自登高观察地

形。警卫员盛开文同志觉着危险,两次拉他下来,他备战心切,未听劝阻,

结果腿部负伤。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对他的负伤作了及时报道,

延安《解放日报》

也于1944年10月10日刊登了这一消息。神府和陕甘宁边区的老同志以及群众们这才知

道,好长时间没听到王兆相的消息,原来这几年他一直在山东敌后抗日前线。

  然而,王兆相在山东抗日期间,两个女儿(一个尚未见面)在战争中的丢失。

每每想到这一点,他就会想到许多革命战友和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场面,

使他心情不能平静。他不只一次地回忆起过去抗战的经历,

总要说:“抗日战争我们胜利了,可是我们中国人负出的代价实在是太沉重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