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上海解放60周年:南京路上,胜利之师睡马路

(2009-06-02 20:14:39) 下一个
上海解放60周年:南京路上,胜利之师睡马路
2009年5月20日 04:36
来源:文汇报 作者:朱斌 实习生 周淑贤 钱蓓 选稿:朱燕亮

  关于上海战役,有一张蜚声海外的照片“胜利之师睡马路”:南京路上,整整齐齐的两排解放军战士们一个挨着一个,垫着不及身长的油布,席地而卧。这个场景,勾起了太多老战士的回忆。

  照片的主人公是上海战役中的20军官兵,记者找到了曾经的20军战士冯炳兴。来到西藏中路南京东路路口,他指着前方熙熙攘攘的街道:“沿着这个方向,我们进入南京路,当晚在大马路上过夜。”顺着他的目光,我们的思绪跟着回到了60年前。

  入城—雨夜睡马路

  “那个时候南京路很窄,我们一个团2000多个战士,就这么分两排,从浙江路路口一直睡到西藏路路口,你想想,500多米,该有多壮观!”1949年5月25日六七点左右,冯炳兴所在的20军60师178团到达西藏路南京路。

  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上海5月的夜晚有些微凉,连日行军的战士们的汗水早已浸湿了衣服。为了不影响市区环境,部队将伙房和拉机炮的骡马留在了龙华,战士们只好背着背包,有些还得扛着重机枪,一路行军。由于连续作战,战士们身上的衣服已破旧不堪,加上好几天没洗澡,“都能闻到自己身上的臭味”,冯老笑着摇了摇头。

  进入市区前,陈毅同志严格强调部队入城后一律不准进入民宅。可是,不入民宅到哪儿去找水喝?怎么解决上厕所的问题?

  178团前身是创建于黄浦江两岸的新四军淞沪支队,但部队战士几经轮替补充,到上海战役时,大多数都是来自北方老解放区的农村,对这个摩登都市可以说是完全陌生的。他们心里头又是好奇,又有些忐忑。

  三连连长陶妙根原是上海的泥瓦匠,这个“老上海”急中生智:他带着通讯员拧开了马路两边的消防阀门,让水流出来给战士们泡晚饭吃。所谓的晚饭就是炒米泡水。伙房没有跟进市区,战士们吃的是米袋里前些天炒熟了的米,水泡一泡,就算是一顿晚餐。陶妙根又捡了几条芦席,围住下水道窨井,揭开盖子“打造”成了简易的临时厕所,解决了战士们的需求,又不影响市区的环境。

  高歌—唱开军民心

  浩浩荡荡的部队坐在大马路上!好奇的老百姓纷纷从六合路、贵州路跑过来看热闹,当时的老百姓并不了解解放军是一支怎么样的部队,怀着好奇心看着战士们,不敢上前搭讪。胆子大一些的人,凑上前去看着冯炳兴和战友们手边的枪,“伸出手却不敢摸”,百姓的举动不禁让冯老觉得有些可爱。

  这时,马路一头忽然传来铿锵有力的《解放军进行曲》,歌声打破了南京路的平静。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歌声整齐而雄壮,响彻马路。

  此起彼应,战士们纷纷加入“合唱队”。住在周围的一些老百姓听到歌声都打开窗子循着歌声的来源。“我就看到头顶的窗子,啪、啪、啪地打开,一颗颗脑袋探了出来,他们从来没见过会唱歌的军队吧!”

  一曲唱罢,不知从哪个窗口传来一声:“再来一个!”战士们自然更加高兴,应了群众的要求,又唱了一曲。纠察队和学生们很热情,喊着:“解放军辛苦了!”

  “一些百姓看我们连开水都没得喝,就回家拿了水和吃的东西送给我们,也有的打水给我们擦洗,”冯老说,战士们心里都记着《入城守则》:不准进民房,不准买东西,不准吃群众的东西,对人民群众要和气……纷纷婉言谢绝了百姓的好意。回忆起百姓们的热情,他至今还觉得心里暖暖的。

  巡岗—追忆烽火路

  “没想到自己竟然这么快就回到上海了。”1945年,冯炳兴随部队抗日北撤去山东,原以为回上海的日子遥遥无期,谁知道不过4年时间,他又踏踏实实地坐在了南京路上。

  南京路还是原来的南京路。两边的商店,路上的电车的轨道,一切都再熟悉不过了。

  当晚,轮到他这个文化教员查哨。柔和的灯光下,同志们和衣抱枪而卧,连日劳累,睡得正香。“战士们都很单纯,满心想的都是执行命令、完成任务”,细雨绵绵飘在身上,是冷是热,他们毫不在意。“我替他们盖好油布,回想起当年在上海和我一起参军的22个人,有的已经躺在北方的土地上,再也不会回来了……”

  “那天晚上真的是想了很多,生在上海的战士,很多人再也回不到故乡,只有我,还能回来参加解放家乡的战斗。”

  一晃60年过去,如今,电车的轨道早已消失,繁华的南京路成为了上海的著名地标,每天吸引着从世界各地来的游客。冯老感叹:当年可想不到上海会变得这么繁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