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原创](1)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三种教训”

(2009-05-29 13:10:58) 下一个
(1) 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三种教训”

张曙光(沈阳)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太平天国革命战争,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且勇敢地抗击了外国侵略

者的武装干涉,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史上

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但是,太平天国革命,最终遭到失败,其教训主要有三

种。

一是政治上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太平军领袖洪秀全用拜上帝教的形式,创立了一套以

朴素的平等思想为内容的农民革命理论,对于发动农民群众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他

硬要人们只拜“独一真神”,企图用在中国社会中没有群众基础的外来的宗教迷信代替

旧有的宗教习惯,不仅一般群众难于接受,而且造成了人民群众信仰的盲目性。虽然太

平天国反对某些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封建思想和文化,对于解放农民的思想起了一定的作

用。但是,他们领导层自身却不能冲破封建思想和旧礼教的罗网,在建都金陵以后,竟

将封建等级和世袭制度以及“三纲五常”等与神权相结合,作为巩固其政权的工具,结

果日益走向封建化,并愈来愈严重地脱离了群众。太平天国对清王朝的坚决斗争精神,

给受压迫受剥削的农民带来了鼓舞和希望。但在斗争过程中,没有把打击的矛头集中在

清王朝以及依附于它的大地主大官僚身上,而是无区别地把中小官僚以及清军中的下级

官弁等也列为“妖”类而加以打击,因而不利于分化瓦解敌人,进一步扩大自己的队

伍。尽管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为农村制定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土地政策,被广大农民所拥

护,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革命纲领,使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政治目光短浅,无法取得全面

胜利,难以推翻当时还比较强大后来又得到资本主义列强支持的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二是组织上没有建立坚强的领导核心。太平天国起义初期,虽然形成了一个以洪秀全为

首的六王领导核心,但内部存在着广东、广西等派别和较为明显的宗教迷信色彩。建都

金陵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之间不仅宗派情绪有所发展,而且迅速滋长了享乐腐化思

想,争权夺利,终于导致最高领导集团内部的相互残杀,产生了最大的领导危机。天京

内讧以前,洪秀全未能善处矛盾,事后又没有正确汲取教训。他不是大胆地选拔和重用

有威望有才能的将领,组成新的领导核心;相反,却增加了疑忌心和宗派情绪,开始搞

家天下。石达开被迫出走以后,天京的军政大权操于洪氏家族手中,引起不少将领的埋

怨和不满。到了晚期,洪秀全不得不依靠陈玉成、李秀成等有作为的年轻将领支撑危

局,但对他们同样不是真心信任,竟滥封诸王,致使陈、李不能发挥统一指挥的作用,

结果助长了分散主义,甚至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没有一个能够统筹全局的有权威的

领导中枢,对前线也就不能实施集中统一的指挥调度。清军则相反,由开始时的多头指

挥逐渐改变为由曾国藩集中统一指挥。这是太平军在后期战争中经常失利,并最后失败

的一个重要教训。

三是军事上缺乏战略思想。在建都金陵之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没有重视部队的思想建

设和组织建设,以致军政素质和战斗力明显下降。后期的不少战斗,太平军虽在兵力上

占有明显的优势,却屡为清军所败,除了作战指挥方面的原因外,与部队的战斗力下降

直接有关,不仅如此,在战略上太平军实行军事冒险主义,作出了不符合客观条件的“

北伐”又“西征”的战略决策,在无法实施战略协同的两个方向同时出击,兵力分散,

各自为战,缺乏集中统一的指挥,偏重于城市攻防战,忽视在机动作战中大量歼敌有生

力量。结果,北伐军全部覆灭,西征军也付出了重大代价,虽然占领了武汉、九江、安

庆和其它部分地区,但未能在天京上游建立起连成一片的根据地。这种战略决策上的错

误,使太平军损失惨重,坐失了有利的发展时机和战略上的主动权。此后,太平天国的

领导者在军事上开始由冒险变为保守,一系列大的作战行动都是围绕保卫天京而进行

的。虽然取得了攻破江北、江南大营的胜利,并乘胜开辟了苏南根据地,但太平天国的

领导者仍然未能客观地分析形势,认真研究敌情,确定主要打击方向,以致在战略决策

上又接连犯了错误,丧失许多好的战机。

太平天国革命战争虽然失败了,但这次战争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激励着中国人民再接再

厉地向封建主义和外国侵略势力进行英勇顽强的冲击,从而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奠

定了基石。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3560612_1.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