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大学 东方文化研究院 张京华
80年代台港地区对老子、庄子道家学说的研究,取得了十分可观的进展,涌现出了一批中青年学者,出版的各类著作非常丰富,研究比以前更加深入,更为系统,也更为普及,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在海外“新儒家”思潮一波又起之际,给人的印象是似乎也产生了一个“新道家”的思潮。台港地区学术界的这一倾向,与内地同期出现的道家热既相呼应,又相区别,在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独到的贡献。
台港地区对老庄学说的研究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研究能够持续地展开,在时间上保持一贯的连续性,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由于台港地区对古代文化、儒家文化的研究比较深入持久,从而更为明显地反衬出了道家一系的独特性质,也推动老庄学说研究走向深入的原因之一。对老庄学说的研究有些是独立地专门地进行的,也有一些是从古代文化整体和从儒道对比的角度提出的,因而历年来积累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著作的分量比较重,比较深入,产生的影响也较为广泛。
其次是在研究的观点和方法上,比较强调老庄学说的纯哲学意义,即它的形而上学部分。大陆研究老庄学说一般不讲形而上学,而对形而上学这一术语通常是理解为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方法,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台港地区称形而上学,则是使用《易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之后(Metaphysics)”的本义,习惯上称之为“形而上”,意即超感觉的抽象概念的哲学思辩,其核心内容是关于宇宙物质存在本原的讨论,也就是纯哲学本体论。台港学者对老庄学说在纯哲学方面的较高水平,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从五六十年代以来,台港地区对道家学说的研究一直持续不断。早在五十年代,就有钱穆、吴康等人从事老庄学说研究,钱穆的《庄子纂笺》出版于1951年,是五十年代以来台港地区出版最早的一部专著。钱穆此后又著有《老庄通辩》一书,吴康著有《庄子衍义》一书。
到六七十年代,一大批学者涌现出来,出版的各类研究著作十分丰富,其中研究庄子的著作尤占多数。这些著作计有陈鼓应《庄子哲学》、《庄子哲学研究》,庄万寿《庄子学述》,蔡明田《庄子的政治思想》,赖榕祥《老庄哲学研究》,周绍贤《庄子要义》、《老子要义》,封思毅《庄子诠言》、《老子述义》,赵文秀《庄子的知识论和人生观》,何铠琮《庄子义绎》,刘光义《庄子发微》,吴怡《逍遥的庄子》,吴丰年《庄子思想之研究》,袁宙宗《庄子学说体系阐微》,郑蕤《庄子研究》,颜昆阳《庄子的自然主义》,赵金章《庄子窥管》,郭为《老庄哲学与道学》,丁原植《老庄哲学中“有”“无”问题之研究》等。此外还出版了不少校订、注释、白话翻译类的著作,计有严灵峰《庄子章句新编》、《道家四子新编》、《老子宋注丛残》、《庄子集成初编》、《庄子集成续编》,张成秋《庄子篇目考》,陈冠学《庄子新传》、《庄子宋人考》,陆铁乘《庄子齐物论校诂并语译》,谢朝清《庄子天下篇疏证》,陈启天《庄子浅说》,严灵峰《庄子选注》,李勉《庄子总论及分篇评注》,郑琳《庄子内篇通义》,刘光义《庄子内七篇类析语释》,王叔岷《庄子管窥》、《庄子校释》,陈冠学《庄子新注》,黄锦鋐《庄子》、《庄子读本》,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庄子今注今译及评价》等。其中严灵峰的《庄子集成初编》(1972)和《续编》(1974)卷帙浩大,《初编》收录历代《庄子》注家自郭象以下64种,精装成30册;《续编》收录《庄子》注家自刘辰翁以下74种,精装成42册。总计138种72册,编末并附有未引书目140种和访求书目95种,在庄子研究的文献汇集方面有集大成之功。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从文学角度探讨老庄学说的著作,与哲学方面的探讨相得益彰。这一类的著作有黄锦宏《庄子及其文学》,徐公超《漆园之歌》,叶程义《庄子寓言研究》,宋晔《庄子的故事》等。这一时期发表的哲学研究、篇章释义和校订等各类学术论文,总数在120篇以上。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台港地区的老庄道家学说研究呈现出一派更为繁荣的新气象,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研究的角度各不相同,方法更为灵活多样,既有较为专深的学术著作,又有许多适合于学生和普通人阅读的著作。以下仅就大陆所见(主要是北京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八十年代台港地区老庄研究著作做一介绍。
八十年代的十年间,台港地区出版的老庄学说研究专著十分丰富,总数在30种以上。在老庄道家学说通论方面,有黄公伟《道家哲学系统探微》(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8),杨汝舟《道家思想与西方哲学》(中央文物供应社1983·5),张起钧《道家智慧与现代文明》(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10),金师圃《道家道教》(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5·4),程兆熊《道家思想:老庄大义》(明文书局1985·12),严灵峰《老子庄子》(正中书局1987),陈知青《老庄思想粹讲》(顶渊文化事业公司1989·3),庄汉宗《逆境中老庄思想》(汉欣文化事业公司1990·3)傅武光《孔孟老庄思想的平等精神》(文津出版社1990),胡楚生《老庄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92)等。在老子学说研究方面,有王邦雄《老子的哲学》(东大图书公司1980·9),郑良树《老子论集》(世界书局1983·2),余培林《老子:生命的大智慧》(时报文化出版事业公司1983·11),刘光弼《老子试读》(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12),黄汉光《老子“无”的哲学之研究》(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1983·12),黄金黄《道德经与人生》(逸群图书公司1984·4),林贵添《帛书老子校注》(香港影手抄本1984·5),曹乙贤《老子的智慧》(武陵出版社1984·7),贺荣一《道德经注译与析解》(五南图书公司1985·1)、《老子之道治主义》(五南图书公司1988·5),张默《老子道德经:字解,句解意译》(香港常道出版社1985·3),张扬明《老子考证》(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5·5),程南洲《伦敦所藏敦煌老子写本残卷研究》(文津出版社1986·4),葛勤修《老子研究》(星光出版社1986·11)等。在庄子学说研究方面,有苏新沃《郭象庄学平议》(台湾学生书局1980·10),罗龙治《哲学的天籁》(时报文化出版事业公司1981·3),林聪舜《向郭庄学之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81·12),葛勤修《白话庄子》(星光出版社1983·4),吴怡《逍遥的庄子》(东大图书公司1984·10),郑峰明《庄子思想及其艺术精神之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87·10),李英豪《庄子与香港生活》(香港博益出版公司1987·10),吴光明《庄子》(东大图书公司1988·12),陈耀森《庄子管窥》(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6),刘光义《庄子中的禅趣》(台湾商务印书馆1989),叶海烟《庄子的生命哲学》(东大图书公司1990),朱荣智《庄子的美学与文学》(明文书局1992),高柏园《庄子内七篇思想研究》(文津出版社1992)等。
黄公伟《道家哲学系统探微》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本源论,讲“道”的字义和2观念的起源,及道家哲学与管子哲学的关系。中篇专论老子哲学。下篇发展篇,论杨朱、列子和庄子。该书认为道家哲学含有宗教性,道家就其形而下者来说,是哲学的、抽象的。而就其形上本体来说,则不是哲学的,而是神学的。道家的形上本体不是儒家的道德体,而是神灵体。道家哲学可以转化为宗教哲学,这一点体现出道家哲学的显著特色。该书作为一家之言,在道家起源及与儒家人文学说的对比方面,有较多见解。杨汝舟(1925- )为美国太平洋大学亚洲研究院哲学博士,台湾老庄学会创办人、理事长,其他著作有《中国思想的精神特质》、《道家的起源及其发展》、《列子哲学的内外观》、《中国哲学之太极与道》等。《道家思想与西方哲学》一书用比较的方法对道家思想与西方哲学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全书共8章,前7章论述道家思想的起源及老子、列子、尹文、淮南子、魏晋玄学等道家和道教思想。第8 章为道家思想与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分早期道家与西方形上哲学比较、后继道家与西方自然哲学比较、道家与西方神秘主义哲学比较三部分。张起钧(1916- ),北京大学政治系毕业,现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其他著作有《中国哲学史话》、《老子哲学》、《老子》、《智慧的老子》、《文化与哲学》、《恕道与大同》等。《道家智慧与现代文明》为作者的论文集,共13篇,以老子研究为主,所以又名《老子十三篇》。金师圃(1920- ),台湾陆军少将退役,曾任工专教授,对《五经》及老庄哲学素有研究,其他著作有《道德经浅释》等。《道家道教》一书针对社会上常将道家与道教混为一谈的现象,强调道家与道教的区分。认为道家学说渊源久远,它肇始于黄帝,鬻子、管仲、姜尚为道家的先驱,老子为道家的始祖,其后关尹、列御寇也是道家正统,再后蜕变为杨朱、庄周、慎到等各派,其中庄周是道家中最杰出的人物。道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道教创始于东汉张道陵,由道家、儒家、阴阳家、医卜占星等思想精华,并参考佛家组织形式综合而成,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是中国的“国教”,对道教及其经典从哲学与实践两方面给予了较多新的积极的解释。程兆熊现任台湾私立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道家思想:老庄大义》一书共分前言、老子通讲、老子讲义、庄子讲义、庄子别讲5部分,为作者早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的讲稿汇编。严灵峰(1904- ),现任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兼任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著作甚丰,代表性的有《老子章句新编》、《陶鸿庆〈老子王弼注勘误〉补正》、《易学新论》、《易简原理与辩证法》、《道家四子新编》、《老子达解》、《马王堆帛书老子试探》、《马王堆帛书易经初步研究》、《列子辩诬及其中心思想》、《大学章句新编》、《校订王弼〈老子微旨〉例略》、《无求备斋诸子读记》、《诸子札记》,以及《胡适中国哲学史批判》、《老子研读须知》、《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等。《老子庄子》为《海外华人青少年丛书》之一,共二篇,分别论述老子、庄子的生平和学说。该书受丛书体例限制,旨在传述老庄的基本学说,故篇幅较少,言语浅近,但是对老庄学说的概括和评论极为中肯,既不主抑庄而动加批评,又不因尊庄而故作惊人之语。如认为庄子的“道”近于老子,但对于宇宙的起源比老子更进了一步;老庄的“相对论”和“循环论”亦自有其客观的根据;老庄的见解和主张治身有余,用世不足,他们的修养工夫对人们始终是有益的等等,均为不移之论。陈知青《老庄思想粹讲》为《中国古典文学新刊丛书》之一。该书侧重于对老庄人生哲学的研究,认为道家是入世的,儒家影响主要在上层社会,道家则流行于各个阶层;老庄思想在修身、待人、处世三个方面对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和人生修养有所帮助,提出要重新认识老庄思想。庄汉宗《逆境中的老庄思想》一书的副题为《老庄哲学与儒家思想的辩证》,为《中国人的书丛书》之一。该书上溯儒道二家的历史渊源,并联系现代社会问题和对将来社会的思考,重新探讨儒、道的关系,比较二者的得失利害。认为老庄思想依循自然法则,与宇宙的生态系统相调和,是现代人修身所必要的,也是将来社会中的新的立足点;应该疏远绝对主义的儒家,而将思想转化为宇宙的人道主义的道家。傅武光《孔孟老庄思想的平等精神》为《文史哲大系》丛书之一,其中第五章论庄子思想的平等精神,认为在庄子逍遥无待的人生论以及进一步提出的万物平等论中,确实孕含了平等的意识,与老子和孔孟思想中的平等意识一样对于推动当代的政治现代化具有一种超越的意义。胡楚生《老庄研究》为《中国哲学丛书》之一,共辑录作者的论文二十八篇,其中庄子部分主要研讨《庄子》内七篇的思想义蕴,解说《庄子》书中的可疑词语,并评论庄子思想的根本缺失。提出对原文的阐释应采取“回归原典”的方式,以老庄阐释老庄,从而彰明老庄思想的真实面目。
王邦雄(1941- ),新儒家第三代学者,台湾大学教授,现在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任教,并任《鹅湖月刊》社社长。《老子的哲学》分为生命哲学、形上哲学、历史影响三部分,认为中国的文化传统本是儒道两家的双重性格,中国人的生命情态也是儒道两家的和谐平衡;老子的思想不是被理解得太玄虚,就是太实用,实际上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生命反省,对老子做一哲理的诠释。郑良树为台湾国家文学博士,现在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任教。《老子论集》包括“论帛书本老子”等论文共5篇。余培林(1931- )现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其他著作有《老子读本》等。《老子:生命的大智慧》为《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之一,内容主要为《老子》原文81章的解析。前言部分论述了老子其人其书以及思想的形成与流传,结语部分论述了老子的思想体系、精神、价值和影响。强调老子所主张的柔弱、无为、无欲、居下、清静、自然,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智慧与作用,以及在解决现代社会问题和现代精神生活中的价值。刘光弼(1925- )现在台湾中央警官学校公共安全系任教。《老子试读》为《人人文库》丛书之一,为《老子》原文的逐章注解。认为儒家思想与老子哲学同为中华文化道统的两大支柱,二者都是以天道为主,以民生为本;老子的思想体系是由“道”的万物根源和宇宙论中心,泛演到人生论和政治论;老子之道有益于修养身心,洞明事理,体悟天道,从政处事。主张不以阴阳巫卜读老子,不以玄虚奥妙读老子,务求通畅明白,浅近易知,获益于平实之间。黄汉光《老子“无”的哲学之研究》为作者在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的博士论文,共分5章。第一章:无的表达方式与修养功夫;第二章:无的本体论性格:第三章:道的宇宙论性格;第四章:无的政治哲学;第五章:无的人生哲学。认为老子的学说是一虚明的境界,此境界由“无”的作用而显出,这也是老子学说最自然、最真实的原因;老子不立之立是高度智慧的表现,也是老子的方法论所在;老子最重要之处在其“无”的修养功夫论,因而老子哲学可称之为“无”的哲学;老子在形上学方面是一境界形态与主观形态的形上学。黄金黄《道德经与人生》为《逸群五术丛书》之一,包括《老子》原文注释和白话解说两部分。认为老庄哲学中富有“生命大智慧”的哲理,与现代人生息息相关。林贵添《帛书老子校注》内容包括序、校文、译文、解说及参考资料。校注依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及许抗生《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以帛书甲本为底本,乙本为补阙。认为墨家属于社会哲学,儒家属于伦理哲学,法家属于政治哲学,老子道家则为宇宙哲学,较墨家、儒家、法家有一个较高的层面,是形而上学的极峰;《老子》的地位在中国不下于儒家的《论语》,在外国比《论语》的地位高出许多倍。批评历来注疏《老子》的人,多走不出河上公和王弼的范围。曹乙贤《老子的智慧》一书共分81章,以《老子》81章为依托,并较多参照了《庄子》的内容,予以通俗解说。认为孔子的人文学说是一大肯定,道家学说是一大否定;老庄二人的哲学基础极为相同,但表达的方法却颇不相同。贺荣一现任意大利巴维亚大学亚非各国历史文化研究所教授。《道德经注释与析解》分为原文、注释、考正、语译、章旨、析解、观察(析解的补充意见)七部分,对《老子》81章逐一讲述。其中重点是析解部分。贺荣一的另一著作《老子之道治主义》对老子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引发论证,与前书互为表里。认为老子学说一言以蔽之就是“人君当以自然之道,亦即当以自然之方式治民”,用现代语言称之就是“道治主义”。其中第三章“论道治主义之形上基石‘道’”讨论了老子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张默《老子道德经》据《老子》河上公本和王弼本为底本,分字解、句解、大意三部分逐一解释,为《老子》的通俗读本。书前有“老子叙论”,认为《老子》与《论语》二书同为中国最应当注意的两部书,《论语》讲做人治事的平实道理,《老子》讲做人治事的最高原理,一是当然,一是所以然。张扬明《老子考证》一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考证老子其人,下篇考证《老子》其书,资料丰富,对历代异议多有澄清。作者前已有《老子校证译释》和《老子学术思想》二书出版,三书体系互为表里。程南洲《伦敦所藏敦煌老子写本残卷研究》一书分为残卷解题、校证、评价三部分,资料来源为原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收藏敦煌写本副本,据唐中宗景龙二年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易州龙兴观御注道德经幢等共15本互相参校,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宋常星《老子讲义》又名《太上道德经讲义八十一章》,分为章首注释和各句注释两部分,对《老子》原文逐一注释,每章选用原文中字句标出章名,为《老子》的通俗读本。葛勤修现在台湾东吴大学任教。《老子研究》一书共分老子学说、帛书老子等四章,对《老子》一书进行了详细的注解和诠释。
苏新鋈《郭象庄学平议》共分郭象生平、郭象庄学之渊源、郭象庄注与向秀注之殊异、郭象注对庄义之发明、郭象注对成玄英疏之影响等六章。认为中宗象注的成就高出历代所有庄注之上,现在所见郭象庄注实非秀注原貌,确为郭象增删润饰、改订编排之作,深深富有郭象的独特意向,是郭象一生以秀注为基础据而治庄的结晶之作。罗龙治(1942- )为台湾国家文学博士,现在辅仁大学历史系任教。《哲学的天籁:庄子》为《中国历代经典宝库(青少年版)》丛书之一是由《庄子》改写而成的白话故事,并配有席慕蓉所绘插图。认为《庄子》是比《四书五经》更高的大自然的智慧。林聪舜《向郭庄学之研究》分为向郭庄注的历史地位、向郭生平及庄注疑案、向郭庄注产生的社会原因、逍遥义、自生论、齐物观、迹与冥论、向郭庄注对般若格义的影响等九章。认为向郭庄注妙析奇致,对弘扬庄子起了重要作用;向郭庄注往往曲解庄子原意以附合己意,虽不合庄子原意,却与当时的文化、政治、社会背景有关,有其独立于原书的价值;向郭庄注在魏晋玄学承前启后的历史转折中,具有关键的地位。葛勤修《白话庄子》共五章,总论庄子其人其书及篇目并分论内七篇及外杂各篇。认为庄子之道是文化之道,是宇宙万物之本;荀子讥其“蔽于天而不知人”、扬雄讥其“放荡而不法”是门户之见,魏晋袭其说为狂放清谈是庄子之罪人;外杂26篇非庄子所作。吴怡为台湾国家文学博士,曾任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现任美国旧金山亚洲研究所教授。《逍遥的庄子》为《沧海丛刊》之一。该书认为在《庄子》诙谐滑稽的文字背后,有着极为严肃而正大的主题;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寄托于逍遥,逍遥是一种心灵境界,在逍遥的境界背后还必然有切实的修炼工夫;自古以来庄子思想在玩世不恭、反对知识和扬弃道德三个方面最易为人误解,而该书的目的就是意在揭示庄子逍遥的本义,提出知识和道德是通向逍遥境界的两条大路。郑峰明《庄子思想及其艺术精神之研究》认为《庄子》一书本不是艺术之作,但其思想蕴含着艺术原理。该书的目的即在于由对庄子思想的研究,进而探索其艺术精神。李英豪《庄子与香港生活》为《新生活系列丛书》之一,内容为68则庄子寓言,注重阐述庄子的生活态度。认为庄子的思想和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使人从现代文明社会的通病和一般城市人的心态及苦恼困惑中得到自我反省,在物质繁荣和利益追求之外进一步上升到精神生活的层面。吴光明(1933- )为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现任美国威州大学哲学教授。所著《庄子》为《世界哲学家丛书》之一,认为庄子是文学、哲学、谐谑三者的结合,因此该书的目的不是阐述庄子的哲学,而是要阐述庄子的“哲思”;“哲学”是西方的特有概念,“哲思”则是将逻辑、分析显明于见解、论说、察悟和处事之中,浑然成为一体,是中华文化的有关重要方面,也是庄子的特殊贡献。林耀森由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任香港中学教师,著作有《先秦两汉史论稿》等。《庄子新窥》为作者的论文集,收录论文15篇,以论述《庄子》内七篇的内容为主,为作者的读庄心得。刘光义的其他著作还有《司马迁与老庄哲学》、《庄子内七篇类析语释》、《庄子处世的内外观》、《庄子发微》、《庄学蠡测》等。《庄学中的禅趣》共五章,分别论述印度佛法的中国化、禅与中国文化、庄子的撄宁与禅定、庄与禅的死生观念、庄与禅的无为齐物观、庄禅与语言文字等,重在解释中印文化背景与地理环境迥异何以佛法能够移植中土和唐宋而后何以上承庄学者乃禅宗高僧及其法义如何这两个问题,并试图对现代文明中一般人的精神空虚作出指导。叶海烟《庄子的生命哲学》为《沧海丛刊》之一,为作者在辅仁大学由罗光指导的博士论文,共十一章。提出庄子的哲学是一种独特的生命哲学,是生命自我超越的具体成果;生命意义的探讨与生命问题的解决是庄子哲学的中心论题。朱荣智《庄子的美学与文学》为《人文社会科学丛书》之一,分章探讨庄子的美学理论、人生理想、自由精神、浪漫情怀、语言艺术、寓言人物、鬼神世界、神气思想、文章风格和修辞技巧。认为美的特质是自由与无限,庄子不是一位为谈美学而谈美学的美学家,不过庄子所揭示的人生理想——逍遥自适、无求无待的至境,同时也是美学的极致。高柏园《庄子内七篇思想研究》为《鹅湖学术丛刊》之一,全书共九章,导论、结论各一章,分论内七篇各一章,书后附“论庄子与嵇康的养生论”、“庄子鱼乐之辩探义”、“庄子庖丁解牛的道家与智慧”三篇论文。认为庄子的思想以内七篇为主,内七篇的精神在于一种生命的实践、痛苦的化除、自家生命之修养,因此庄子的“道”的观念是建立在一主观的境界修养上的。
以上均就大陆所见著作而论。大陆所未见者尚有颜昆阳《庄子的寓言世界》(尚友出版社1982·2)陈品卿《庄学研究》(台湾中华书局1982·3)和《庄学新探》(文史哲出版社1983·3)、游信利《庄子心理卫生之道》(文史哲出版社1983·6)、王素存《老子忖原》(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8)、蔡宗阳《庄子之文学》(文史哲出版社1983·9)、林文雄《老庄法律思想》(中央文物供应社1985·4)、杜而未《庄子宗教与神话》(台湾学生书局1985·10)、金嘉锡《庄子寓字研究》(华正书局1986·9)等等。此外未知书目估计亦应不少。
除以上著作外,近年来台港地区还影印、再版了多种老庄写本、注本,包括帛书《老子》。影印出版了一些50年代以前的学术著作,如叶国庆《庄子研究》、胡哲敷《老庄哲学》。50年代以后的学术著作也不断再版印行,其中包括一些大陆学者的著作,如任继愈《老子新译》等。
自50年代以来,台港地区还出版了不少翻译类著作,其中有日本福永光司著陈冠学译《庄子》、李君爽译《中国的存在主义——庄子》,日本诸桥辙次著李君爽译《庄子平话》,日本宇野精一主编邱綮阳译《道家与道教》,西班牙杜善牧著宋稚青译《老庄思想与西方哲学》,林语堂著《老子的智慧》和《庄子》(原文为英文),邬昆如著《庄子与古希腊哲学中的“道”》(原文为德文)等。就老庄学说的研究状况来看,对老子的研究仍然盛于庄子,老子在道家学说中仍然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在庄子研究方面,严灵峰、牟宗三、钱穆、王叔岷四人被公认为研究庄子的专家。而近年中后起的一些中青年学者,如陈鼓应、封思毅、周绍贤、葛勤修等人,则同时对老庄都有研究。80年代在老庄研究方面还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就是生命与智慧成为老庄研究中的一大主题,语译类、文学传记类比较浅近通俗的著作占了较大比重,甚至出现了蔡志忠《漫画老子:智者的低语》、《漫画庄子:自然的萧声》那样深受一般读者喜爱的系统的漫画作品,标示了现代社会对于古代文化继承与认同的一个新方向。
八十年代台港地区老庄研究成果之丰富已见前述。不过,纵观四十年间台港老庄思想研究,成就最大的仍然要数一批具有通识的大家,主要是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罗光等人。方东美等人都是在晚清学术和西学西化的背景之下,主张继承发扬宋明理学,重新认识和构造中国哲学,以此做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因其侧重点在儒学,所以有“新儒家”之称。但新儒家的学者都是通才,要求对全部哲学史进行重新认识,以此在新儒家学者的著作中,也包括了许多对老庄道家思想的论述。又由于新儒家的学者是在整体上省视中国哲学史,因此在其研究老庄思想的时候,就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具有比一般的老庄研究专著还要深邃的见解。方东美等人的学术活动在50年代就已开始,而到80年代形成高潮,达到顶峰。方东美和唐君毅二人虽然在70年代后期先后辞世,但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很多是在死后的80年代中整理问世,或多次再版,广为流布的。
方东美(1899-1977),精通英、法、德文,并略通希腊、拉丁、梵文。主张融合中西印哲学之长,建立以形而上学和人性论为主体的当代哲学。曾在台湾大学、辅仁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著有《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死后,学生据其讲课录音整理出版了《原始儒家道家哲学》、《中国大乘佛学》、《华严宗哲学》、《新儒家哲学十八讲》等书。他对老庄道家思想的论述,主要是《原始儒家道家哲学》(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3)一书。
唐君毅(1908-1978),方东美的学生,1949年在香港与钱穆等人共同创立了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1957-58年又与张君励、牟宗三、徐复观共同发起“中国文化复兴运动”。学术著作有《中国哲学原论》(分《原性篇》、《原道篇》、《原教篇》三大册)和《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二大册)等。他对老庄道家思想的论述主要是《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香港新亚研究所1976再版)一书。
牟宗三(1904- ),曾在台湾师范大学、东海大学和台湾大学任教多年,蔡仁厚、王邦雄、曾昭旭等人都受他的影响。著述甚丰,在中国哲学史方面主要有《才性与玄理》、《佛性与般若》、《心体与性体》,以及据讲课录音整理出版的《中国哲学的特质》、《中国哲学十九讲》等。他对老庄道家思想的论述主要是《才性与玄理》(台湾学生书局1980)和《中国哲学十九讲》(台湾学生书局1983)二书。
罗光是台湾士林哲学(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在台湾任天主教总教主、辅仁大学校长。士林哲学主要侧重形而上学、认识论、心性哲学和宗教哲学等方面,罗光的著作较多,在中国哲学史方面主要是《中国哲学思想史》八大册,其中《先秦篇》、《两汉南北朝篇》各一册,《魏晋隋唐篇》二册,《宋代篇》二册,《元明篇》、《清代篇》各一册。他对老庄道家思想的论述主要是《中国哲学思想史·先秦篇》(1982重版)。
1982年是近数十年中台港地区老庄思想研究最富于成就的一年,故而值得特别提起。1982年7月,由美国夏威夷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及美国学术团体联合会主办、由陈荣捷主持召开的檀香山国际朱子学研讨会,规模浩大,推动了全世界研究中国哲学的高潮。1982年在台湾增订重版了罗光的《中国哲学思想史·先秦篇》、出版了李震的《中外形上学比较研究》等哲学史专著。论文集方面出版了牟宗三、梅贻宝等著《中国文化论文集》(四),收论文49篇;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编《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研讨会论文集》,收论文24篇;刘岱主编《中国文化新论》,1982年出版10个分册;以及钱穆的《古史地理论丛》,陈荣捷的《朱学论集》,许倬云的《求古篇》,徐复观的《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编》,蔡仁厚的《新儒家的精神方向》,余英时的《史学与传统》,邬昆如的《文化哲学讲录》(二),郑良树的《竹简帛书论文集》,杨政河的《中国哲学之精髓与创化》等,其中对老庄思想多有涉及。这一年还创刊了由台湾国家图书馆汉学研究资料及服务中心主办的《汉学研究通讯》季刊、《汉学研究》半年刊和《台湾地区汉学论著选目》年刊。1982年台湾在各种期刊上发表的关于老庄研究的学术论文共24篇,出版了陈品卿的专著《庄学研究》。在问题授予的老庄思想研究方向的国家博士中,1983年有一人(即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由王邦雄指导的袁保新,论文题目是“老子形上思想之诠释与重建”),1984年有一人(即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的黄汉光,论文题目是“老子‘无’的哲学之研究”),1982年则有三人,即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由罗光指导的丁原植,论文题目是“老庄哲学中‘有’‘无’问题之研究”;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由李震指导的张家俊,论文题目是’海德格与老子的超越观研究“;中国文化大学文学研究所由林尹指导的陈德昭,论文题目是“老子思想与汉初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