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军总司令部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设在芷江七里桥,距县城七里。
1945 年4 月9 日到 6月7日,芷江保卫战时,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来到芷江前线,集结2 0个师的总兵力近20万人迎战,亲自指挥这次重大战役,确保芷江机场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随即迁来芷江,就在芷江机场空军的这所房子里,设立了陆军总司令部,历时两月的芷江保卫战,各种军事部署和军政会议,战役指挥都是在这里进行的。总司令何应钦的办公室也在这里,他在这里处理军政事务,指挥战斗。
1945年8月15 日,日本天皇裕仁接受7月26日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发出致中、美、英、苏四国投降电,中午,裕仁天皇在东京电台向全世界宣读《终战诏书》,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是日,中国国民政府主席 、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致南京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电,指示六项投降原则。8月16日,蒋介石又下令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全权处理受降事宜。8月17日,冈村宁次电复蒋介石,侵华日军遵命投降,特派今井武夫总参谋副长等人为代表。随后蒋介石又电告冈村宁次受降地点设在芷江。何应钦便带人再次从重庆奔赴芷江准备接受受降事宜。从8月18 日起,一直到 9月8日何应钦离开芷江,9月9日在南京参加侵华日军的正式投降签字仪式期间,所有受降的各项准备工作 ,包括在芷江接受今井武夫等人的请降,新闻发布会,以及赴南京正式签字,派遣赴南京的前进指挥所等,都是在这所中国陆军指挥部进行策划和指挥的。这里还曾多次召开了中国战区受降代表团和行政院顾问团会议。何应钦在芷江二十天时间,就是在这间办公室里,代表国民政府全权处理受降事宜和部内一切公务,并在此召见了日本降使今井武夫副总参谋长。
中国凯旋门
座落在舞水岸边的芷江七里桥,距县城七里,抗日战争胜利受降园建于此处。首先映入眼帘的这座古朴典雅的石拱门,是受降园的正门,它叫中国凯旋门。门上镶嵌的四个血红色V 字,是英语中的胜利“VICTORY”的缩写字母,象征着中华民族八年抗战的伟大胜利,是用鲜血换来的。这座中国凯旋门,在全世界六座凯旋门中,罗马、柏林、米兰、巴黎、芷江,平壤中,只有芷江这座凯旋门,是唯一标志二战胜利最有意义的纪念性建筑物。
受降纪念坊
抗日战争胜利受降坊,位于芷江七里桥磨溪口受降园内,离县城七里之路。是华夏大地,也是世界上唯一纪念二战胜利的纪念物。
抗日战争胜利之时,1945年8月21日至23日,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参谋总长萧毅肃、参谋副总长冷欣、美军作战司令部参谋长柏德诺等代表国民政府,接受日本侵华司令官冈村宁次的代表今井武夫、桥岛芳雄、前川冈雄等来芷江,在芷江七里桥向中国政府请降,为纪念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的彻底的反对法西斯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胜利,第一次接受帝国主义的请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国民政府决定修建了这座受降坊。1946年,国民党政府拟在芷江受降的地点,建一座5400平方丈的受降公园,只是后来仅拨款在原受降签字的房侧修建“受降纪念坊”,1946年兴工,1947年2月竣工。这座坊为四柱三拱门血字型牌坊式建筑,通高8、5 米,全宽10、64米,中拱宽3 米,门洞高3、5 米,坊基为水泥浇筑,上砌砖柱,四方形,水泥敷表面,柱面各边宽11、6米,坊上水泥柱上刻有蒋介石、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等国民党军政要人的题词、题联。受降坊由于用材差、质量低劣,逐渐剥落。1966年10月,文革期间被红卫兵破四旧拆毁。1983 年4月省政府下文批准了修复受降纪念坊的报告,省地县三级财政共同负担经费。由芷江县具体承担修复工程,要求在原地按原样复修。县里十分重视这一工作,安排了专门的县领导抓,组织了班子具体一一落实,复修受降坊的施工由县住宅公司来完成。复修后的受降坊将原来的砖柱改为了石柱,将题词都雕刻在石板上,1985年8月底竣工落成。
坊正面中间上部领联“震古铄今”四个字是国民政府主席蒋正中所题,下面横联“受降纪念坊”几个大字,这是当时芷江县县长杨化育所写。坊两边的第一幅对联也是蒋正中所题:
克敌受降威加万里
名城揽胜地重千秋
外面两边的对联是当时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长的李宗仁所题:
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甲
受降行大典千秋战史记名城
两边拱门上另有小横联:“布昭神武”&line;和“武德长昭”。
受降坊的背面,也有两幅对联,一是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一级上将主持芷江受降的何应钦所题:
名城首受降实可知扶桑试剑富士扬鞭还输一着
胜地倍生色应推倒铜柱记功燕然勒石独有千秋
另一幅是当时的国防部长白崇禧所题:
我武自维扬沧海依然归禹贡
受降昭盛典神州从此靖烟尘
另有几幅横联:万古流芳、名垂青史、气贯长虹。坊中间镌着的石板上是《芷江受降纪念坊记》:
我国崛起东亚,巍然五千年矣!立国精神,原在大同。睦邻柔远,扶弱继绝,斯为帜志。清季甲午以还,东邻日本,肆蚕食野心,强 前我台湾、琉球,而东北数省亦 假雯坐 见告。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芦沟桥肇衅,我最高统帅国府主席蒋公曾宣示:“和平未到绝望,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忍让为国,于兹可觌。然敌未悔祸, 乔逞其兵,以三月即可亡我。我为所迫,遂起全面抗战,顾敌侈志,欲争霸寰球,微仅在我一国已也。既美英苏各友邦与我同盟,德意瓦解,敌又以湘西之战失利,本土为美弹所震,乃袒服请降。时中华民国三十四年
历史书有时用笔抒写,有时则用实物雕刻。巍峨的受降纪念坊,是中华民族在八年时间里,用血肉之躯铸就的震天动地的惊叹号!她将中华民族百多年来,饱受外敌入侵和蹂躏的耻辱历史,做了一个灿烂的总结,划上了一个永远的休止符!她光照千秋万代,像警钟长呜,告诫着炎黄子孙,血的教训不能忘,只有团结一致,携手振兴中华,强我中华,才能抵抗外侮,傲然于世界之林!
受降纪念堂
震古铄今的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堂,位于芷江城东七里桥磨溪口,原系中国空军第五大队,又名中美空军混合大队第十四中队的营房,建于1938年,由三栋横条状黑鱼鳞板双层木结构平房组成,呈长方形天井品字型 。每栋长44、1米,宽8、8米,建筑面积388、08平方米。
当时受降为什么要在这里进行?因为这里一是靠近机场,二是这里是中美空军的驻地,便于警戒,三是交通也十分方便,房子是现成的,只要稍稍布置一下,便可以做为会场使用。受降场面积100、65平方米,两端房间为出入口和休息室,正中一栋作为受降堂,右侧有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左侧有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办公室,处理受降事宜方便。会场按当时标准礼堂布置,中间悬挂孙中山像,横联“天下为公”,直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像下端中悬“总理遗嘱”,右边是“党员守则”,左边则是“军人读训”,会场上的桌椅是派车从安江纱厂搬来的。一间会场分为两部分,进门右首为受降处,左首则是列席会议各界人士与记者所坐之位。
8月21日下午3 时,中方受降代表、列席代表、中外来宾、中外记者进入会场,受降会议上方为中方受降代表席,当时考虑双方代表身份对等,所以何应钦便没有出席受降仪式,便坐在会场后的休息室里紧密注视着会场上的一切。 只派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中将肖毅肃为全权代表,在正中位置坐下,右边坐着副参谋长冷欣、日文译员王武上校,左坐美国作战司令部参谋长柏德诺准将。所有人员都坐好以后,肖毅肃中将宣示受降时的有关事宜。会议记录为陈桂华中校,英文译员是汪敬煦少校。列席会议的有:汤恩伯、张发奎、卢汉、王耀武、杜聿明、吴奇伟、廖耀湘、郑洞国、张雪中、顾毓秀、刁作谦、刘英士、龚德柏等到及中外记者100余人。
受降会场门口,有一条公路直与外面的大公路相通,当时公路上都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站满了荷枪实弹警卫的宪兵,进入会场的公路口,扎有一座松柏牌坊,上有一对联:
庆五千年未有之胜利
开亿万世永久之和平
横联是:
和平永奠!
下午3点40分,日本降使今井武夫、桥岛芳雄、前川国雄,在我方人员陈应庄、陈昭凯等引导下步入会场,向中方的受降代表行礼后,得到允许,才在下首的投降代表席上坐下,今井武夫居中。
下午四时,日本投降典礼开始。今井武夫向肖毅肃出示了证明本人身份的作战命令副本;呈交了日本在华兵力配备分布图;接受了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致冈村宁次中字第1号备忘录投降命令。主要内容是:冈村宁次立即执行投降命令,令陆、海、空军投降;中国战区划分十六降区,规定受降主官和接收地区;冷欣中将赴南京设前进指挥所。下午4点40分,今井武夫在《受降证》上签字。肖毅肃还就南京设指挥所、空运部队接收南京、上海、北平;电台联络等问题作出指令。4 时50分,日本降使退出会场。5时,日本投降典礼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