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席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非豆科作物固氮

(2006-01-17 08:57:39) 下一个

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路过北京大学的校门口,看到有非豆科作物固氮的学术鉴定会,就十分的好奇。因为在大学里上生物课时就知道,关于非豆科固氮,已经闹过多起丑闻。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都宣扬过的,过几天又发出文章来辟谣。真真假假,也假假真真,就觉得很好玩。记得其中还有一则是北朝鲜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后来也说是乌龙一场。于是就很好奇,后来打听了一下,也没有什么结果。

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去看望一个很有名望的老科学家,说起来了这一件事。老科学家就递给我一本刚出版的中国科学B辑,那是当时国内的最高学术刊物。说你看看这个吧,是总理基金的课题,XX学部委员挂名的,就是搞非豆科作物固氮的,看有什么问题没有?。

喔,重大发现也!看不出什么毛病来。我赶紧说。

这篇文章的毛病,不在文章里面。老科学家一边说话,一边拿给我一封读者来信,是内部刊物上发行的。这篇读者来信说,这篇XXX教授打头的文章,其中的四张电镜照片,都是抄袭和拼接的,原作者的排序是ABCD,到XXX这里成了BDCA。在文章的结尾,XXX教授宣称做成了非豆科作物的根瘤,并具有固氮的活性。

我问,这怎么可能呢?XXX是知名的科学家,每年上百万元的经费,怎么可以做假?而且还有XX学部委员的挂名,再加上中国科学严格的审稿系统,怎么就发出来了?

问题就出在这里。按照刊物的惯例,有学部委员挂名的稿子,发表时一般不经过审稿这一步。说着,老科学家又指给我看XX学部委员在科学院内部做的检查。检查上说,XX学部委员原来并不知道XXX发表的这篇文章,但犯了对学生管束不严和失察的错误,望大家引以为戒云云。

XX学部委员是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是国内微生物学界的创始人之一。桃李满天下,学问道德,都令人尊敬。但不幸摊上这样的一个学生。虽然这个学生早已毕业多年,而且也不在一个单位工作,但XXX学部委员,最后还是被拖累了一把。

XX学部委员刚去世不久,写出来有关他的一件旧闻,聊表纪念。

2006-1-1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