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席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关于陈章良的抄袭和恐龙蛋答网友问

(2005-03-21 11:22:40) 下一个

陈章良是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搞植物出身的,据说闹不清恐龙是爬行动物或两栖动物,竟执掌中国的一流学府:北大。任内还闹出论文抄袭的丑闻。不知蔡元培胡适辈地下有知,该做如何想。

关于陈章良到北大,俺知道的版本,是陈章良开始回国的时候,没有敢去北大,想去的是中国农业大学,当时还叫北京农业大学,想要一个破格提拔的副教授的职称。当时的校长,正好是个搞兽医的,搞育种的教授姓蔡,也是一位牛人,桃李满天下。想这兔子都不拉屎的海南岛的作物学院,能出什么好学生,陈在美国的学校,也不是什么牵牛耳朵的,就没有理陈章良的茬。可好,宋健的科委要树回国的典型,基因工程也是个新鲜玩意儿,还没有什么人真的懂行,就给陈先批了经费和实验室,陈去哪儿,经费和实验室就带到哪儿。北大的消息灵,就把陈要了去,给了个副教授。农大这时候再去要时,陈章良已经牛了起来。后来陈在北大待不下去,到中国农大当校长,虽然有政治上的原因(丑闻),也有陈个人的意愿,算是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

至于陈申请当院士的事,则是公开的秘密,大家都知道的。可能也都是名声上的原因,好几次在中间就被一批老先生们给放倒了。但我想陈章良当院士,也只是时间上早晚的事儿,因为院士中拍马屁和见风使舵的人,实在也多的是。就是江泽民的妹妹江泽慧,也有一大批人,如中国农学会的会长卢院士等,要举荐她当院士呢。

有网友提出陈章良在论文挂名这件事情上不能免俗,只是他没想到事情闹出来后,大家会对他这么关注,狠抓他的辫子。俺的答复是:

第一个、陈章良回国后,具体做过多少研究,不是特别清楚,但听做同样研究的朋友说,陈也不过是每天到实验室去打个卯,屁股上吊着个BP机,然后就去忙他的开发公司去了,具体的实验都是博士后和学生们做的。或许是文人相轻,说陈在学术上并没有什么,只是机会很好。而且成果挂名也确实不是陈章良一个,而是中国特色,或中国人特色,海外也有的。别说大领导,如部长科协主任之类,连科技部的处长科长们都要去挂名的,而且还不能低于第XX位。可是到出事了,闹丑闻了,大家又都躲得远远的,推了个一干二净。

话说回来,如果是潘的这一篇文章不是抄袭,而是不小心得了个诺贝尔大奖,人们会怎么反应?肯定会说,那是北大的成果,是在陈章良的实验室里做出来的。而且陈章良教授高风亮节,连名字都署在后面的倒数第二的。

最近还有几个基金委的人,结伴到海外去旅游,一群海外的教授,在国内挂了百人计划和海外杰出人才基金的,象菩萨似的给伺候着。

本身这公众人物去挂名,官员去挂名,或者听任别人去挂名,就是很不地道的一件事儿,批个项目,或者向上级领导汇报过这样的工作,结果成果就是自己的了。中国的事儿,我们也都知道,有一些势利和交易的东西在里面。挂名几百篇,或一年带几十个研究生,这样的人到处都是。不知最终都弄出一些什么玩意儿来。

第二个、像恐龙蛋、特异功能,都是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偷偷儿的作点研究,未必也不可以,可非要让人炒作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当事人的科学素养就成问题,尤其是成了名人,会产生社会效应,涉及到这样的事情就应当特别的慎重。

还有一件是非豆科作物固氮的事,从70年代开始,就不知道闹过多少次丑闻,隔几年就一次,里面有北大的,也有北朝鲜的,还有中科院的,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都报道过。自己身边的一件事儿:90年代初期,一个科研小组的首席科学家,拿了李鹏的总理基金好几百万,结果做不出来,就作假,在《中国科学B》发表文章时也挂了位姓陈的微生物界的泰斗,因为听说挂名院士的文章,免审什么的,结果被人揭露了出来,这位学界泰斗开始不知道挂名的事儿,知道后倒也主动承担了责任,在科学院的学部内检讨和通报,说是带徒不严什么的,还是让人十分崇敬的。

人怕出名猪怕壮,北大的名气在那里,陈章良的名气在那里。丑闻出来了,你不兜着,谁兜着?你不倒霉,谁倒霉?(话是这么说,可丑闻之后,人家北大和陈章良都更牛了。这不,都上了《SCIENCE》了,还受了洋人的表扬,连打假专家方舟子也不好去碰,有什么办法。)

关于方舟子,他不立此存照,是因为按他的标准,觉得陈不够条件。方的标准,是要打大老虎,现成的,原创的,而不是别人已经揭露过的和处理过的,这样才有轰动效应,也值得下功夫。但方也并没有完全否定陈所涉嫌的两点:即抄袭和炒作恐龙蛋的事儿。只不过方试图做比较合理的解释,以推托他为什么不“立此存照”的疑问。从老虫提供的材料中,知道潘文在引文和讨论两部分,完全照抄,而且不注明出处,这应该是十分恶劣的剽窃行为。只不过是北大在这方面的善后工作做得比较好,请杂志的主编到中国“一个礼拜”,对事件进行了漂白。这样的善后工作,在别的国家,是不会出现的。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北大本身,也就是一种丑闻,至于挂名第几,那是因为出了事儿,否则,挂名的文章多去了,没有见谁谁谁,说这文章不是我参加的。至于恐龙蛋,方认为是实验室污染,明知道别人的结果有污染,自己也就偏偏的做出了污染的结果出来,这本身也就是抄袭。抄对的结果,还情有可原,但去抄错误的结果,就需要有点儿水平了。当年对有机锗的研究,有相似的情况,日本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显示出人参呀什么的含锗量很高,原来是因为数据处理错误,小数点儿错了两位。结果在国人的报告中,有许多人得出了十分相似的结果,一时间,神州大地上,兴起了有机锗饮料和有机锗的补品热。这一点,我是非常叹服国人尤其是某些中国科学家们的创作力的。

2005年3月21号整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