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观潮起潮落洒脱,看云卷云舒怡然
个人资料
舒怡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都是出国惹得祸

(2011-04-08 06:13:10) 下一个

都是出国惹得祸

 『这是为万维网‘海归,海不归’专题讨论写的征文,将分几个小标题登出』

海归海不归系列之一-----都是出国惹得祸

舒怡然

说句心里话,当年我踏上飞往美利坚的波音747的那一刻,从未曾想到将来有一天,我会坐在远离故乡的美国,谈论“海归”还是“海不归”这样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客观地说,那时的我,既没有终于脱离苦海飞奔自由王国的欢欣,也没有踌躇不前一步三回头对故土的留恋。我心里一片茫然,因为我不知道自己要去美国干什么。

是啊,放弃了国内稳定的工作和还算不错的收入,只身一人拎着两只大旅行箱,我怀揣着一颗准备去远方流浪的心,惶惑不安中夹杂着些许期盼,那是对前途渺茫的惶惑与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的期盼。我在心底里千百遍地问自己,“我去美国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证明自己也能做成这件事吗?还是为了给自己经年的努力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抑或仅仅是为了赢得周围人艳羡的目光?连我自己都不能确切地知道自己的心思。

我知道,每个人出国都有着自己非常个人化的目的,有些人是为了拿个博士学位,从而使自己在本学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一些;有些人是为了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也有些人就是希望通过出国移居海外,过上和西洋人一样的令国人羡慕不已的幸福生活----富裕而自由,头上还有一片湛蓝的天。不管抱着怎样的目的,有一点是共同的,每个人出国都是为了谋求更令人满意的好生活。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这实乃人之常情。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我们自己选择了离开故国,没谁强逼着你非走不可;同样也是我们自己选择了留在海外,没谁刻意拦住你回归故里的脚步(除非因政治上的无奈)。那么,何来海归还是海不归的烦恼呢?这似乎不是一个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问题。

从我个人在美国生活的经历,从我看到的周围人包括国内和海外华人的现实人生,我对于海归海不归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这里只是想把我的心路历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文中讲述的故事都是普通人的故事,但它们都是真实的故事,真实的平常人的故事。

 

(一)都是出国惹的祸

江月是我以前一起工作的同事,她一直折腾着出国,九一年终于拿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全奖,如愿以偿地赴美留学去了。可去了没两年,回国探亲又来单位看望我们这些仍然没动窝的同仁们,她看上去十分沮丧,一问才知道,是老公迟迟不愿意去美国,因为担心到了美国根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会摸不着北。后来江月还是和他离了,孑孓一人领着才几岁的女儿,回到美国继续读她的博士。一个好端端的家就这样散了,我同办公室的老太太不无感慨地说,“唉,看看,都是出国惹得祸。”

想想也是,出国使多少原本平静的家庭,硝烟四起,争吵不休。许多夫妻因为志不同道不合,最后只好分道扬镳,为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出国过上那尚未可知的更美满的日子吗?今天我们可以毫不气短地发出这样的疑问,可是退回到二十年前,谁会问这样的问题。那时出国一方占有绝对的优势,好象另一方根本就不存在任何话语权,真的是西方绝对地压倒东方。

琳达是我来美国后交往较深的第一位中国女人,那时她带着一个刚满十岁的女儿。大学毕业后琳达被分配到某省外贸厅工作,也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使她有机会接触到了许多外国人和外面的世界,于是她动心出国了。一切都办得极其顺利,她很快如愿以偿地来到了美国。可是接下来的问题却让她头痛不已,她丈夫并不想过来,他的理由很简单,在国内他已经有了事业发展的资本,无需再去奋斗什么了,可是到了国外,一切都必须从头开始,他不愿意做那种没有意义的事情。经过几年的拉锯式持久战,最后他们还是分手了,女儿跟着琳达。

为了在美国生存,琳达什么都做过,在中餐馆打工,到超市卖东西,为的就是混口饭吃。她改行读了会计专业的硕士,找到了一份薪水并不高的工作。买不起房子,只好租人家的房子住。想多挣几个钱,她业余时间干起了房地产经纪人。很多人干那行赚了大钱,可琳达却什么也没赚到,因为她性格太内向,不会忽悠。有一次琳达跟我谈起了出国的感受,她说,她以前外贸厅的同事们如今混得都不一般,车房子哪样都不缺,还个个有了喊起来响亮的官职。想想自己在这里混出了什么名堂呢,就是赚了个能住在冬暖夏凉的空调房子里,还不是自己的。听了她的一席话,我从心底里为她难过。为了出国,她不但失去了完整的家,而且也无法在自己所学的专业上发挥特长,唉,这一切不都是出国惹得祸吗?

如果说江月和琳达婚姻的最终破裂,是因为她们自己执意要呆在美国,致使其个人生活遭遇了诸多不幸,(但离开她们的先生们却未必感到不幸,或许还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快感呢);那么徐非所陷入的心理困境,却恰恰是因为深爱她的丈夫,妇唱夫随地跟她出国来到了美国。

出国前,徐非的先生已经是某大型国企的中层干部,但徐非身为高知的父母特别期望女儿能够留洋,她遵从了父母之命,刚一拿到硕士就申请赴美攻读博士,这无疑给她的先生出了一道难题。经过反复思量,也许是源于爱情的伟大力量,最后她先生还是放弃了国内的位置,跟随徐非来美国一起打天下了。象所有陪读丈夫一样,他经过了打工攒学费,申请学校读了MBA,找到了一份银行职员的工作。后来又几经跳槽,但无非是使薪水长了一丁点儿而已,他试图做管理阶层的梦想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回想当年他已经身为国企的中层领导,能够经常参与公司的许多决策,而如今在美国,连这样一个小小的芝麻官都成了“黄粱美梦”。而他那些当年的中国同仁们,因为公司的上市,不仅身价陡增,而且都成了业界的领军式人物,每每想到这些,他的心理落差就可想而知了。丈夫内心的苦恼又怎么能不影响妻子徐非的心境?他们活得一直很纠结,然而出于现实的考虑,俩人都觉得海归于他们是天方夜谭。徐非的先生经常半开玩笑地说,“唉,等到六十退休就好了,那时大家就都一样了,他们(指国内的同事)也就没什么好牛的了。”听他这么讲,怎不令人感到人生有多少无奈啊?

应该承认,开放国门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增加了一道人生的选项,也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这道选项可能会给某些人插上翅膀,使他们的梦想成真。可是另一方面,出国并非适合于任何人,这不但取决于每个人自身的素质和追求,更取决于人们当时所处的境况和氛围。然而,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出国潮好似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把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分青红皂白地席卷于其中。出国潮的确改变了我们许多人的命运和生活轨迹,也改变了许多家庭的命运和运行轨迹,有幸运的也有不幸的。所以今天来看,我们可以算得上是当时的弄潮儿,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志在博客 回复 悄悄话 文章写的好。我去东赢,再到美国,最后老婆恰留东赢,不肯来美。只好从东赢搬了个喜欢来美的过来。
舒怡然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高子的评论:
高子:
真高兴你喜欢我的文章,谢谢!
高子 回复 悄悄话 很理解。
很失落。

舒怡然大作篇篇精彩,曾在网上看到一篇好文,感叹作者不明,有一天发现是你的原创,佩服至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