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20)
2011 (77)
2014 (69)
2021 (1)
美国学校里不得不入乡随俗的几件事
舒怡然
对于我们这些第一代新移民来说,在美国所经历的每一件事几乎都是新鲜的,有些是因为个人经历的局限,更多的则是由于中美(或者广义点说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所致。
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刚进学校时,好多事对我来说都十分陌生,因为从未经历过,每件事都象是第一次。正因为是头一遭,注定没有经验,也不知道别人是如何处理的。好在孩子在学校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久了自然就有了自己的经验。总起来说,有一个原则是必须坚守的,那就是入乡随俗。
入乡随俗,用老百姓的话说,不就是随大流嘛,那有什么难的?这话说起来容易,真要领略其精髓并贯彻于行动之中,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下面就列举几件在美国学校应该入乡随俗的事。
(一)不可思议的Fundraising (募款)活动
记得儿子刚上一年级时,有一天拿回来一个大纸口袋,里面装了一本产品目录,还有订购单。儿子告诉我说,这是Fundraiser,老师让我们回家去问爷爷奶奶还有街坊邻居,看看他们需不需要买这些东西。我把那本目录大致溜了一眼,净是些包装纸,礼品袋,巧克力什么的,价格一般在十到十五美元左右。但是,那些商品若是放到商店里卖,顶多也就是四五美元。我一下子就意识到,这是学校的PTA(Parents Teacher Associates)搞的变相募捐。我就有些搞不懂,既然目的是想筹款,还莫不如让我们每个家长写张支票,不就完了,何苦来费这么大周折呢?
我知道有为数不少的人有我这样的想法,其实这就是老外了,因为这可算得上是美国学校的一个习俗。甭管你怎么理解Fundraising这种活动,它已经成为学校运作资金的来源之一。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有这类募款活动,而且,公立学校搞得更加名正言顺。大概是觉得你孩子来上学,也没交学费(尽管你可能会认为我已经缴纳州税了),搞些小型捐款活动,也在情理之中吧。
遇到了Fundraising咋办呢?当然是买东西捐款了。想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在中国,左邻右舍绝对不可以去打扰,人家也有孩子要Fundraising,怎么可以转嫁于人呢?所以,就只有自己买单了。第一年我买了好多礼品包装纸,够用几年的了。到了第二年,我就琢磨能不能买点别的。果然有其他选项,可以订杂志。于是订了两年的《时代周刊》。越到后来越不知道买啥,该买的都买完了。
不过近两年来,募款活动又有了新的动向。许多网络公司取代了以前那些营销Fundraiser 产品的公司,他们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更现代更与时俱进的募款方式,并把这些新方式推广到学校。比如,让学生到他们的网站注册,建立自己的帐号,然后搞有奖募捐。由学生自己选择准备fundraising的数量,捐款多少直接与奖品挂钩。到了真正兑现那一天,凡是注册的学生,均得到一件印有标志的T恤衫,然后参加跑步或其他健身活动。孩子当时跑多少圈直接关联到捐款的数量。这种新颖的募款方式,使学校的PTA轻而易举地就募得了很多款。真堪称是网络公司与PTA联手打造的新举措。
由Fundraising活动募来的款项,基本上是由PTA掌控,很大一部分也都是用于改善学校教学的必备设施,可以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比如,前两年我儿子的学校为了购置足够的Smart Board,就曾经大力募捐,因为郡里的教育拨款是不足以用来做这种“奢侈”的设施更新的。
据我所知,对于公立学校的这种募款手段,很多家长都颇有微词。但是,每年的Fundraising已经成为学校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改变的只是形式而已。既然已成定局,作为家长就该采取正面的态度。因为捐款的数量并不大,不能因为我们的负面姿态,让孩子在学校感到窘迫。就象前面提到的网上募捐方式,如果你不让孩子参与,在学校他/她就会显得非常孤立和另类,眼睁睁地看着别人穿着崭新的T恤衫跑步,自己却不得不站在一边,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所以,入乡随俗无疑是比较正确的选择了。
(二)非买不可的头像照
每年秋季一开学,学校里都会组织给学生拍照,其目的是为了制作Year Book(年度学生纪念册)。学校请来了专业摄影studio的摄影人员给每个学生照大头像,照完之后,放到当年的Year Book里。学生也可以买一套,给自己留个纪念。一般来说,一套照片最便宜也要将近二十美元。有些家长就犯嘀咕了,现在谁家没有数码相机,到外面商店打印照片,一张才十多美分。这样想来,干嘛要跟 摄影沙龙买照片呢?
在这桩事上,我的想法是最好还是给孩子买上一套照片,不为别的,就为了孩子有份高兴的心情,和不被视为另类的感觉。听我儿子讲,每次照相,老师都把同学分成两队,一队是花钱买了照片的,另一队是只照相不要照片的。孩子大了也渐渐明白了这其中的涵义。我们破费二十几块钱是小事,可是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感觉比什么都重要。当然,每位家长心里都明白,买照片无非是PTA和studio联手搞的另一种募款活动,利益分成。可是有的时候,还是难得糊涂一些吧!
其实,每年保留一份孩子的近照,以后翻开看看,还是蛮不错的感觉。我时常看看儿子女儿的大头像,从三岁在幼儿园的一直到现在,那模样每年都有些许变化,但总还是看得出小时候的影子。照片就是留给未来的回忆啊,所以,这入乡随俗的举动还是很值得的,不是吗?
(三)给老师送“集体”礼
马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圣诞节了,每年在这个最隆重的节日期间,学生会以各种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和祝福。而给老师买礼物是最直接方便的形式了。咱中国人一向有尊师的传统,给老师买点小礼物应该是没什么踌躇的。可美国学校里,最盛行的一种方式是买集体礼,按中国的话说就是凑份子。班级里一般是由Room Parents出面张罗,给每个人发e-mail,收钱,然后征求老师的意见,或是买礼品卡,或是买实物。
这样一来,就有人想不通了,为什么要把钱给Room Parents,那样的话,老师不是只感谢他/她一个人了吗?当然不排除会有这类情况,但是在这件事上,最好还是随大流比较好。因为也不是什么大钱,只不过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敬意。当然,如果你特别在意,也可以选择自己单独赠送老师礼物,尤其是当你觉得应该更特殊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谢与敬意的话。
我自己也曾经做过一年的Room Mom,想起来也很辛苦,有时还费力不讨好。有了这种感受和经历,我总是积极支持Room Parents的工作,包括去孩子班上帮忙,野营(Field Trip)时去做陪队,等等。。。
上面说的这些事,看上去都是些琐屑的小事。可是,不能因为事儿小就不引起重视,处理不好,真的会因小失大呢。从大的方面着眼,华人在美国,毕竟属于少数族裔,我们的所作所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民族的形象,反映了民族的素质。若是从我们自身利益和孩子的感受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那就更应该入乡随俗了。这不光是要不要面子的事儿,而是关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大事。为了孩子,要这个面子也值。
想想自己当年都未能免俗地跟风来到美国,今天,又为什么不能再“俗”一把,彻底地做到入乡随俗呢?
写于2010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