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向印度知识分子学习

(2009-06-26 03:04:53) 下一个
向印度知识分子学习
朱蓬蓬
为什么要提向印度知识分子学习呢?这是因为读了原中国驻印度孟买总领事袁南生的《感受印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由于作者在印度和印度知识分子接触很多,对中国知识分子也十分了解,于是就自然而然地对比起来,他认为中印两国知识分子的差别很大。
什么差别呢?在一次印度商会成立94周年的会议上,代表印度中央政府的一位事务部长在指导性的讲话中说到:“中国为什么比印度发展快?这是因为中国是全国一盘棋。而印度则是一盘散沙。”部长讲话后,《印度时报》的一位编辑接着发言完全不同意部长的观点:“中国发展比印度快是因为政策正确,印度落后是因为政策错误,如果印度全国还要一盘棋则会更加落后。”
两个人的讲话真的是针锋相对,不留情面,使人耳目一新,不能不对印度的知识分子刮目相看。记得我在上海童年生活的印象中,印度人就是“红头阿三”,大概是警察或保安的职务,成年后知道印度的瑜珈可以和中国的功夫媲美,而如今,我们已经知道印度的软件比中国走到了前面。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令世人注瞩目,应该肯定,中国知识分子精英的贡献是决定性的。
但有点遗憾的是,如美国女记者海伦·托马斯,作为记者,在白宫的新闻发布会上,曾经对肯尼迪到小布什九任美国总统提出责问意见,中国有吗?中国记者敢吗?自从反腐败以来,媒体所揭露的社会上贪赃枉法、沽名钓誉、勾心斗角、吹牛拍马、阿谀奉承、欺上瞒下、同行相嫉、互相攻奸、趋炎附势、急功近利、争名夺位、买官卖官、道德败坏、品格低下……等等,在中国知识分子中,也比比皆是。中国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又云,饱暖才思淫欲,饥寒才起盗心。如果说在上个世纪的阶级斗争过左路线下,许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出现一些非常事件是可以理解的,那么现在,已经扬眉吐气的臭老九,反而在国泰民安、自由经济的条件下,为什么就露出了众多的丑恶现象呢?(在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2006年7月,天津大学校长单平被免职,人们提出,作为知识分子的单平,他算是大学校长呢还算是企业家?据称,许多大学校长都有同样的尴尬。更为有趣的是中国科学院,以宋正海为首,已经有150多位知名学者签名上书,要求政府科技部明令取消“伪科学”的说法,而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麻却指出:“宋正海等签名学者,我们都比较了解,他们大多数都是支持伪科学的。”
应该说,中国知识分子搞原子弹氢弹的时候,他们是万分艰苦的,万分坚定的,万分令人钦佩的,他们中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的确是中国的脊梁。
当今,曾经预言的中国“科学的春天”早就来到了。中国的知识分子精英,基本上集中在有7200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内,而近年来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和决策,都是知识精英的杰作。为什么仍有一些号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知识分子作家教授的行为竟然如此恶劣呢?
袁南生先生在他的《感受印度》一书中说,印度虽然是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10亿人口中有5亿是文盲,但是印度知识分子自尊、自重,不浮躁,不近利,甘坐冷板凳,潜心基础科学研究,独立以来三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医学、经济学奖。中国人熟知的柯棣华大夫,后人中有40多人行医,和许多印度的知识分子医生一样,他们本来可以过富裕舒适的生活,但是印度的医生,每周普遍在自己的诊所里不收分文,义务为穷人看病,我们的医生知识分子为什么不能做到呢?
古老的中国历史实在是太丰富了。因为过于丰富,有几个历史学家能读得透呢?最近,廖伦焰(笔名龙康)写文章说:“诸葛亮虽然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形象,根源在于皇权的神圣,实际上他是破坏国家统一的罪魁。公元207年,曹操讨乌桓取得胜利,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但诸葛亮在隆中提出三分天下的策略,使得战争更加频繁,国家可以统一的形势走向分裂,人民生活更加生灵涂炭。东汉末年,全国人口5600万,三国结束时只剩下767万。”
另外还有文章认为,从尊孔、反孔,到再尊孔,其“是—否,否—是”的过程,都不是没有道理,但对于中国的古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十分重要的。从报刊媒体和现代网络文字看,相当多的份量对知识分子是蔑视的,甚至对于上帝赐给82岁杨振宁的28岁的翁帆,以及他们在清华园的定居,也不过是保持着一种冷然无奈而不宜多说且看下文的心态而已。为什么是这样呢?如此丰厚的中国人文精神,到底哪一位完美的知识分子是值得中国人学习的呢?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屈原投身汨罗表怨情,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声称的“此恨绵绵无绝期”,李白在“黄河之水天上来”中宣泄的奔放,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叹息……能给我们现代人什么,每个不同的读者只有自己去体会。
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否可以虚心一点,向印度的知识分子学习一下呢?也许可能很难。因为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国家都要发展改革,而发展改革难免不破坏传统。大致来说,印度和中国差不多,都有众多的佛教徒,烧香拜佛,心灵向善。但从许多介绍的文字来看,其中有着某种区别。笔者有一个身居官、学、商三位一体的知识分子朋友,他并不信佛,却在各大圣庙烧香拜佛,问其为何?答曰:“寻求菩萨保佑得到心灵安慰。”因为人总是要被“恶”所诱惑的,当“恶”被人们审问时,心神气定,稳如泰山,决无破绽,有了心理优势,就能逢凶化吉……哇!原来如此!记得去年6月,世界佛教论坛在上海举行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佛家高僧参加,他们提出: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心平天下平。
美极了的佛家教义是以和谐为主的,因此鄙人曾万分赞赏甘地的非暴力主义。今天,鄙人也万分关注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对知识分子“八荣八耻”的要求。如果知识分子做到了,普通的人民群众也就认同了。
中国要和谐,世界也要和谐。据报道,从12月21日开始,歌剧《秦始皇》将登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连演九场,高达2500美元的票价,已经销售一空。这是大都会120年历史以来第一次上演中国题材的原创歌剧。为此,谭盾写了10年,张艺谋花了300万美元,而多明戈则是“收山之作”。
一篇有关秦始皇的故事,所有的残暴、凶杀、讨伐、悲情、成就,随着音乐的展开,始皇帝发现,“天下可以用的统一人心的音乐,原来是建造长城的奴隶之歌。”到底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歌剧,将是见仁见智,但谭盾要把西方的歌剧和中国的京剧和谐地结合起来,带着全世界所有的机构,把所有的文化体制拿弄到一起,当吴兴国用中文叙述秦始皇的故事,当多明戈让秦始皇用了英文的唱段,这个世界将会变个样子的。你说呢?
世界要变,和谐万岁!
2006-12-15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