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一个人不管是生活在哪里,生活的是否快乐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生活在美国这么多年看到很多美国人的生活也看到了不少中国人生活在这里的状况,感触很多,就像想前边说的那样,咱们的生活态度跟美国人真的有很大的差别,我在《你来美国后悔吗?》里面写了咱们华人要拼命地工作赚钱、存钱为的时应对危机,前几天有个网友问我,那不是说美国人都是负资产吗?我说的是咱们中国人。在美国很多人都是负资产因为房子都是贷款的,没有太多的美国人把房子都付清了的,有些人是不能付清而更多的人是不想付清,他们有富余的钱会再投资,这样让钱生钱。
咱们中国人的想法不一样,我们把风险考虑的多一些,总在想万一怎么样的时候会怎么样,就像前边我说的那个朋友把自己的假期都存了起来,确实如果一旦生大病的时候你可以休假,可以还有薪水拿还有保险可以看病,这个不管在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会感觉心里非常踏实,就跟咱们国内的老百姓一样,银行里有存款,看病有医保,可是总觉得钱不够,还是要节省了再节省,就是担心一旦自己病了生了大病的时候钱会不够用,让咱们说赚点钱就花光,没钱再说没钱的,咱们绝对做不到。而美国人能做到,很多人没有了工作又没有存款房子贷款还不上了,银行没收房子了,那就走人,我很难想象要是咱们赶上了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样,这样的事情在美国人身上还是有很多的。
可是正由于咱们有忧患意识的人多,当危机来到的时候不但好多人没有受到影响,有不少人还抢着买了不少的拍卖房,就此做起了地主。尽管做的很辛苦不过这些人用不了多少年就真的富起来了,不用说美国经济复苏后房价的高升,就是租客帮着地主们付的贷款利息也足够让这些人赚一笔的,那样退休的时候也就能享受更好的生活了,如果孩子多的人家学费就不用发愁了,甚至孩子今后的生活都会得到保障,不但自己要生活的好,自己的孩子也要生活的好,这不也是咱们中国人的生活幸福的标准之一吗?
咱们总有一个家的观念,孩子不管多大都是父母的孩子,父母也永远都是孩子们的牵挂,我们无法真正感觉到美国人的内心,不过从表面上来看这样的家庭观念他们远不如咱们,也许他们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而已。我倒觉得他们跟的兄弟姐妹的关系好像比跟父母的关系还更近一些呢。
中国由于人口问题曾经有了计划生育,这个政策给中国解决了人口问题,却带来了不少其他的问题,由于政府养老没有及时跟进所以现在独生子女们要面临着照顾老人的问题,而独生子女由于父母从小的溺爱又没有这样的意识,加上现在中国社会结构家庭关系的默默变化,使得独生子女的老人们担忧自己退休以后的生活以及未来养老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人在年纪还不大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都会说将来不指望儿女,可是当自己面临养老问题的时候,想法就改变了,尤其是那些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更是忧心忡忡。
我有一个好友生活在国内的东北,女儿是独生女,父母从小对孩子好的就别提了,孩子学习也特别好,考重点一直是险些满分的成绩,在周围的人眼里简直可以用羡慕嫉妒恨来形容了,女儿考到了上海一所重点大学,又被保送读研究生,按女儿的学习成绩当初出国留学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女儿说不想走那么远,不想离开父母那么远,女儿曾经说:“我可不能走那么远,我要是走远了回不来,将来你们老了怎么办呢?”当父母的听到女儿这么说,内心的感动和温暖以及自己的成就感真的是不言而喻。现在我还记得朋友当年跟我说这话的时候她那种幸福的感觉。
女儿在上海研究生毕业后,学校要保送她读博士,这个时候家里人考虑的多了,女儿年龄大了,再读了博士以后工作不好找,对象再难找麻烦就大了,所以全家人商量决定不再继续读书了,找工作找对象,过正常人的日子。这样优秀的孩子找工作不应当成问题,父母想到女儿不愿意离开家太远,那么上海对于东北来说也是不近的,父母希望孩子回到东北,回到自己的身边,没想到,孩子不肯回来,不喜欢东北的气候,不喜欢从大城市回到小城市,而且孩子在上海找到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户口也马上解决了。听人说一个上海户口就值几十万呢,家乡的人们更加羡慕了,父母的心却悬了起来,孩子在上海定居了,这意味着自己就离孩子远了,将来怎么办?
在孩子刚刚工作的时候,妈妈经常去上海看望孩子,后来干脆跟孩子在上海生活了一段时间,说是孩子刚起步困难太多了,要帮一把。有一次我跟朋友聊天,问她女儿找对象的事儿,朋友说,女儿过去说过的,不想找对象就跟爸爸妈妈过了,她喜欢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当妈妈问她喜欢嫁给什么样的男人的时候,她说,我要找一个像爸爸那样对我好的男人。尽管妈妈一直催促她找对象,可女儿始终说没有合适的。
在一次妈妈要给女儿介绍对象的时候,女儿终于透露自己有一个朋友,谈不上是对象,但互相都有好感,聊天中妈妈知道男孩子来自韩国,孩子不但孝顺父母还做得一手好菜,而且对女儿也是非常体贴。不知道是不是孩子感觉到了男孩子对她能象爸爸那样对她好,所以自己不再考虑见任何其他的男孩子了。
父母的担心又开始了,韩国人不是咱们的鲜族人,属于外国人,嫁给他没有问题,可是如果将来人家要回韩国的时候怎么办呢?即便女儿能跟着去韩国,那么父母又怎么办呢?父母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忘记了自己曾经说过的不能离爸爸妈妈太远的话,她曾经跟妈妈说过的,我要走远了回不来你跟爸爸老了的时候怎么办?
很多做父母的都曾经被儿女的话感动过,不过孩子的话大人是不能当成是承诺的,以后实现不了,那也不是儿女不好,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想法会改变的,还有大环境的影响,现实生活的改变,有些话是只能留着回忆了,我们只能说孩子说那些话的瞬间内心是真的那么想的,也想将来会那么做,这对父母来说就足已了,感到高兴和幸福是应当的,而且应当永远记住儿女心里是有父母的,话不能当真,但还是值得骄傲和幸福的。
我有个在美国的朋友也跟我说过,她女儿也跟她说过的,将来你老了,我就像你对姥姥那样,这个朋友的妈妈一直在美国跟着他们家,她看着妈妈照顾姥姥很好,所以有这样的话,而网上也有妈妈听儿子说将来赚钱了要送妈妈贵重礼物被感动的,有网友的回复让我看了特别有意思:“别太当真了,我儿子还说过将来要给我买钻戒呢,钻戒他会买的,送给谁就不知道了,哈哈。”真是这么回事儿。我想不管怎样,儿女能说出这样的话也确实是很感动人的,毕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跟父母说这样的话的。
我的那位东北的朋友现在就想起了女儿当时不愿远离爸爸妈妈的话,她一定感觉内心特别不舒服,女儿背叛了自己的承诺,给了自己一个为养老担忧的未来。文化、传统和习惯让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跟儿女的关系即亲密又紧张。亲密的是我们时时刻刻都能得到和感觉得到父母的关爱,只要你愿意父母能关心到你每一个细胞,而紧张的是,父母把儿女的话都会当作承诺,实现不了的时候父母会格外的伤心。
我们看着美国的老人是那么的独立,到老了就都生活在老年公寓里了,原来我一直感觉老年公寓应当是老人们养老的好地方,那里有那么方便的条件,有医生有护士,有管理人员,自己什么活儿都不用做,到点吃饭,还有人照顾自己按时吃药,洗澡,可是慢慢的才知道很多美国老人也不是情愿去老年公寓养老的。(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