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纳百川

人生苦难多多,坚守乐观天性
正文

在德国近距离接触中国作家——中国图书走向世界侧记

(2009-05-02 07:38:53) 下一个



作为文学和社科书籍的翻译,我对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有着特殊的兴趣。因工作关系在德国慕尼黑先后有机会参加了余华、郭小橹和毕飞宇的作品朗读活动。这三次的 作品朗诵会都是在慕尼黑玛丽亚广场附近一家历史悠久的书店—— Lentner 举行的,这家书店创建于 1698 年,时常举行此类活动。他们有自己的“读书发烧友”名单,一有活动就电邮通知在册的诸位,每次来参加者人数最少也有 20 位左右。一般是由作者从自己的一部作品中选择一段亲自朗诵,如果作者是外国人,则由一位德国人(一般是播音员或演员)声情并茂地用德文译本再朗诵一遍,然后开始讨论。与会者可以自由提问,作家直接回答,中国作家和与会者的交谈当然要借助翻译。

德国教育发达,国民受教育程度很高。英语十分普及,知识分子中会几门其他外语的也大有人在,就是拉丁文也有不少人掌握。另外德国的各语种翻译也属于非常勤奋的群体,根据官方统计,德国书业每翻译七本各种语言的文学作品,才有一本德语文学作品被译成其他文字。这一方面是由于德语与英语相比语法复杂、不容易翻译,另一方面则是德国作家重思辨、轻情节,这也增加了其作品的阅读难度。尽管德国的汉学家们也在努力工作,但被译成德文的中文作品数目却远远落在汉译德文书籍数字之后。上面提到的三位作家迄今为止被译入德文的作品有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和《兄弟》,郭小橹的《我心中的石头镇》和《恋人小词典》以及毕飞宇的《青衣》。

但今年十月德国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把中国定为主宾国,重点译介中国作家和作品,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中国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走向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现在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为书展做前期准备工作。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已经派专人在法兰克福坐镇协调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也在把知名作家分期分批地派来德国巡回朗读作品。上周笔者有幸为作家戴来和谭旭东担任口译,陪他们在南德的奥格斯堡和维尔茨堡两个城市与文学爱好者见面。

戴来出生于 1972 年,苏州人,现任职上海作协。她从 1998 年起发表作品,是春天文学奖的首位获奖作家。主要作品有:《甲乙丙丁》、《鱼说》、《准备好了吗》和《亮了一下》等。这次她在德国朗诵的片断就选自《甲乙丙丁》,书中描述的是 纠葛不清的情感故事,一件谋杀案。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一个事件在多个人的叙述中变得丰富立体起来,同时也更扑朔迷离。每一个人说的似乎都是真相,但每一个人其实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生活和与那三个人有关的那点瓜葛,每一个人似乎都有做案的动机和可能性,最终也未揭示清凶手究竟是谁。因为德国有很多人爱看侦探悬疑小说,再加上书中对暴力的描写和情感的探索,所以与会者觉得一点都不陌生,相反太熟悉了。他们问作者书中的人物是否堪为当代中国年轻人的代表,戴来回答说,她不是为大众写作的,而是为小众写作的,所以这四位人物不应被看作当代中国人的普遍形象。

谭旭东出生于 1968 年,湖南人,现任职高校。他是位多面手,既研究儿童文学、写文学评论,也创作诗歌。主要作品有:《重绘中国儿童文学地图》、《寻找批评的空间》、《生命的歌哭》和《夏天的水果梦》等。这次他朗诵的是两首诗,一首是写给成人、特别是家长看的,一首是写给儿童的。因为翻译得很好,所以下面的听众有很多都深受感动,眼放光芒,令人感到德国这个民族是诗人的摇篮,他们对诗也情有独钟、容易产生共鸣。

这两次活动(此前埃尔兰根的孔子学院还为他们举行了另一场朗诵会)主要由 2009 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办公室的刘永淳先生亲自督导,法兰克福一家公关公司负责组织,上述两座城市的德中友协协助举办。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馆主管文化的领事戴继强先生也专程赶到 奥格斯堡出席了此次朗诵会,还 有不少中国学者和留学生也前来参加了活动。这两所城市的大学也有一些教授到场,他们提了一些很有深度的问题。

这种巡回朗读活动唤起了许多人对中国文学和作家的浓厚兴趣。我们祝愿这类活动越办越好、更多的中国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能够走向世界,让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精神文明大放异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