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的脚——既非天生利爪,也无后打的掌——毫无保护地接触地面的那天起,鞋匠这一行当就存在了。在狩猎、奔跑和战斗中,鞋能为脚提供保护并创造优势。鞋可以用各种材料制成,而且能以各种方式固定在脚上。皮子成为制鞋的首选原材料,而凉鞋几千年来则得到普遍认可。远在靴子诞生之前,许多强大的帝国就是被脚穿凉鞋的人占领的。”这是我翻译的有关矫形鞋匠的一篇文章的开头。
我有幸或者不幸属于穿矫形鞋的人,说有幸是因为“ 19 世纪末,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人们对鞋匠的兴趣逐渐减少了。使用现代化机器的鞋厂大量成批生产的鞋价格低廉,这导致许多制鞋作坊关了张,有些改成了修鞋铺。其中只有相对少数作为定做鞋鞋匠幸存下来,尤其是在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匈牙利,他们的后人今天都是手工缝制的豪华鞋的制作者。一双好鞋从前都有哪些特征,今天买鞋厂生产的鞋穿的人大概已经无从知晓了。”说不幸是因为“今天的市民要想有一双这种质量的鞋,那他不是大款,就是得有一双畸形的脚,那样的话医疗保险就会出钱为他定做鞋。” 而我就不是大款,而是因为畸形的脚才穿上了矫形鞋。
我小的时候家里的小姨脚大,得穿 40 号的鞋。因这么大的女鞋在中国难买,所以常常要穿男鞋。我老爸就老拿这个生动的例子教育我,不给我买宽松的鞋,而是总让脚受着点委屈。大概也是三寸金莲为美的观念的余毒吧,从小脚趾的基础就不好,不直。后来得了风湿性关节炎,脚趾变形,突然就发现它们全弯了。后来大夫问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弯的,连我自己都回答不出来。
德国的大夫给我开了证明,说我需要矫形鞋。经申请得到医疗保险批准后,我就前往一家矫形鞋店,先是用电脑辅助,测量我双脚各部位的受力情况,测试是光脚站在一个仪器上,所踩的平面轻轻晃动,把数据传入电脑,里面的相关软件就画出被测人的双脚的特点。然后就根据我双脚的情况为我订做了鞋楦子,经试样后为我制作了量脚裁鞋的鞋子,而且是家穿拖鞋、出门穿的便鞋、旅游鞋和冬天穿的靴子各一双。当然是逐年陆续做的,每年一双,价格不菲,每双都在 1000 欧元以上,我自己出八九十块,剩下的医疗保险报销。我自嘲自己成了脚上万元户。
等我一穿上这种矫形鞋后,才知道什么叫合适或跟脚的鞋。从此以前的鞋统统不能穿了,送人的送人,扔掉的扔掉。从前我爱逛鞋店和买鞋,现在只好戒掉这种嗜好,因为曾经沧海难为水了。但我也庆幸自己的脚现在能享受穿矫形鞋的福分。
搜索你记忆的硬盘,让精彩如珍珠一样的故事连成串,最后可以装订成册出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