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唱选自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 ,是伯爵年轻的仆从凯鲁比诺的一段抒情曲。有的中文书把这首歌也叫“咏叹调”,但“咏叹调”的原文是 aria,而这首歌是arietta,还是译作“抒情曲”以示区别为好。 凯鲁比诺由女中音扮演。这是第二幕中,凯鲁比诺在好友苏珊娜的鼓励下,向伯爵夫人表明心情时演唱的。她很好地表达了陷入情网的人那种美好而又复杂的内心体验。
歌曲总的结构虽然可以按照常见的 A B A’这种带重复的三段体来解释,但三段的长度很不平衡,A 和 A’比较短,而 B 很长,超过了A 和 A’的总和,并且 B 本身又可明显地分为两段,所以,依我看来,全曲结构实际可分为 A B C A’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一气呵成,中间没有间奏;速度也一直保持中速,旋律平稳,给人以娓娓道来之感。全曲的调性以降B大调为主,即 A 与 A’都是降B大调,中间的 B C 出现多次转调和暂传调,为了方便起见,我把转调时的调性标在 B C 两段歌词的句尾,文中就不一一说明了。
在第一部分 A 之前,乐队有个简短的引子,两个乐句,旋律来自A 的第一三句,由木管乐器主奏旋律,弦乐器轻轻地拨弦伴奏,音乐平稳而优美。因为在舞台上,苏珊娜是弹着吉它为凯鲁比诺的歌声伴奏,所以弦乐器的拨弦也是在模仿吉它伴奏的音型。歌声开始后,这样的配器也一直延续,只是木管乐器改为演奏歌唱间的走句,而弦乐器则一直在拨弦。这个引子虽然短小,却先现了全曲的基调。
第一部分 A 有三个乐句,与三句歌词的结构吻合 (一下各段也是如此),歌词中文译文是:
“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
你们可了解我的心情?
你们可了解我的心情? ”
降B大调,三个乐句大体是两上一下,结构并不平衡,所以结尾虽然落在调性的主音上,但需要往下发展的倾向很明显。
第二部分 B 有六个乐句,歌词中文译文是:
“我要把一切讲给你们听, (F大调)
这奇妙的感觉我也说不清。
只觉得心里翻腾不定,
我有时欢乐,有时伤心。 (F大调 -> f小调)
爱情像烈火在胸中燃烧,
但等了一会儿寒冷如冰。 ” (降A大调)
这部分一开始就转到属调F大调,使调性与 A 有所变化,但在节奏方面,保持了 A 的一些节奏型,使这两个部分的衔接很自然。唱到第四句“有时伤心”时,转到同名的f小调,直到第六句,也就是这部分的最后一句,才又转回到大调,是f小调平行的降A大调,其旋律与第一部分 A 的最后一句基本相同,这样加强了全曲内部的
联系与统一。
第三部分 C 也是六个乐句,歌词中文译文是:
“幸福在远方像我召唤, (c 小调)
想把她抓住怕又逃走。 (g 小调)
我悲伤叹息,我在发抖; (g 小调)
我心跳激动,我在发抖。
我整日整夜不得安宁, (降B大调)
但我却情愿受此折磨。” (降B大调 -> 降b小调)
这部分开始两句再次转到小调。接着,第三四五句在保持前面的节奏型的同时,连续运用上行大二度的模进,表现出不断高涨的激动不安的情绪,调性则从 g 小调 转到降B大调,但并不稳定,直到第六句,也就是这部分的最后一句,旋律才相对稳定下来,速度稍微渐慢,调性则转到第一部分 A 的同名小调降b小调,为后面第四部分 A’ 转回到主调降B大调上做了巧妙而又有效的准备。
第四部分 A’ 有四个乐句,歌词中文译文是:
“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
你们可了解我的心情?
甜蜜的爱情在我胸怀,
甜蜜的爱情在我胸怀。”
这是第一部分 A 的变化再现,但有四个乐句,即在 A 的第二三乐句之间加了一句,使A的第三句成为这里的第四句,形成了两上两下的结构,两下之间又是变化重复的关系。这样, A’的结构很稳定,有收束感。歌声后简短的器乐尾声,速度渐慢,使得收束更加完满。
这段抒情曲旋律优美,词曲情绪结合天衣无缝,是女中音非常喜爱并经常演唱的名曲。
参考音像:Frederica von Stade sings Cherubino's "Voi che sapete"-197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7y3_SZqNi4
Voi Che Sapete - Maria Ewing (有英文字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e0fHUoKD8&feature=related
Teresa Berganza: "Voi che sapete", Le nozze di Figaro. W. A. Mozart (有曲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JKalCbpBvI&ab_channel=rinconcetepun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