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亲近上帝,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远离上帝。——贝多芬
贝多芬的信仰之旅
1. 来自黑暗的家庭却不能阻挡他生命的热情:从1770年出生起,贝多芬就面临著排山倒海的困难处境,酗酒的父亲苛刻而不负责任,慈爱的母亲一直体弱多病,四十岁就早早离开了人世。
2. 朝令有错夕改何妨的真实:贝多芬是在整个欧洲都处於社会动荡之时成熟起来的。当时的空气中弥漫著革命的气息,所有的既定格局无不受到挑战,拿破仑正在远征,无情地征服著途中的每一个民族。起初,贝多芬非常钦佩这位征服者的威力,準备把自己的第三交响乐曲献给这位英雄。但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贝多芬在狂怒中把乐谱的扉页撕成了碎片。
3. 失聪的打击让他淬炼出对神的惊奇:他生命中确定无疑的损害他职业生涯的悲剧是渐渐的失聪。对於这种可怕的打击,贝多芬不让自己沉落在怨恨之中。在他著名的Heligenstadt Testament中,失聪的作曲家抒发了他最深的渴望:“全能的神,你鉴查我心中的灵魂,你也测透我的心,知道里面充满了对人的爱和对善的渴望。”事实上,贝多芬的确能顾念别人并同情他们的苦恼。当他知道巴赫仅存的女儿需要帮助时,立刻出版了一部新作,将所有的收入赠给了这位老妇人。贝多芬的耳聋日益严重,他越来越退缩回到作曲的工作中,并进入与神之间非正统的亲密关係。贝多芬一直活到1827年在临终的床上,他再次向弟弟表示“已作好充分準备”回到神的平安里面。他在生命尽头的最后举动是领圣餐,他的朋友哈顿布瑞纳一直和他在一起,直到他在有暴风雨的那一天去世为止。他亲密的朋友费利克斯·辛德尔坚持说贝多芬的“整个生活是他内心虔诚的证据。”
4. 天主教的背景,基督教的影响:贝多芬出生和受洗在罗马天主教家族。他妈妈据说非常虔诚,从小就把贝多芬送往天主教的学校学习。他后来讲,那儿的一个耶穌会会员老师让他“在箴言”中成长。年轻时他参加各种各样的教会,而他最重要的良师益友哥特布·尼夫是个新教徒(基督徒)。贝多芬的日记,信件和对话本(耳聋后用来和别人沟通)有许多地方虔诚地提到神,是坚定信仰的有力证据。他以自己特有的确信写道:“不是原子的偶然碰撞形成了这个世界,如果宇宙的构造反映出秧序的美丽,那么必定有位创造者:神。” 他和神的关係非常个人,在生活中感到不平时他向神寻求答案:“因此,我将平静地忍受一切不合理,并把信心放在你永恒的良善上。哦,我的神,在你自有永有的神里面,我的灵在欢唱,你是我的磐石、我的光、我永远的信任。”在1815年,他甚至表示希望成为一小教堂的作曲家,以求安寧和满足,在那儿他将把作品献给“永恒的神的荣耀。” 在他的日记中记录著他热烈的祷告:“无论怎样,让我转向他并在创作中结出累累的硕果。”1810年,他向一好友坦白自己近乎孩气的信心。他写道:“我没有朋友,必须独自生活。然而我知道神比其他人更亲近我。我一点也不怕他,我总是能认识和理解他。”贝多芬写给他的朋友鲁道夫大公爵的信时说:“我要比其他人更亲近神,并且在人类中彰显他的荣耀,没有什么比这更棒了。” 贝多芬拥有法文和拉丁文的圣经,至少在晚年,他每天早上和晚上都与年轻的侄子一起祷告。他的图书馆藏有一些基督徒祷告的文献。像托马斯·阿·坎培斯的《效法基督》,还有一本非常著名的克里斯蒂安·斯姆写的《神在大自然奇妙作为的反映》——一位路德派传教士的著作。“苏格拉底和耶穌是我的榜样”。1820年贝多芬在对话本中写道:他的虔诚而且隐密,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他说:“今天恰是礼拜日,所以我从《圣经》中引点东西给你:“看见你们彼此相爱。”
5. 贝多芬的人生目的是要完成神的託付:贝多芬了解他属天的任务,曾在遗嘱裡写道:「直到完成上帝要我做的,否则我不可能离开这世界。」在日记裡一个简短的祷告道出他的心声:「不管如何,让我倚靠你而结满丰盛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