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波义耳赢得“现代化学之父”美誉的,不是这个“波义耳定律”,而是他在1661年出版的、为人津津乐道的科学著作《狐疑的化学家》。这本书一出版,即轰动科学界,成为化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人类从此告别炼金术,走向了真正的化学研究之路。
本文原刊于《举目》69期
如花少年
1627年,波义耳出生于爱尔兰,在15个孩子中排行14。波义耳生性顽皮。同伴中有人口吃,他在一旁冷嘲热讽,并且故意学着口吃的样子,使人难堪。他以此取乐,岂料乐极生悲,竟养成了口吃的习惯,且终生伴随。
8岁时,波义耳进入著名的伊顿公学。在这个学校,他不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学习英国上流社会的习俗、举止。作为贵族中的贵族,波义耳享受到最优厚的待遇。也正是在伊顿的3年时间里,波义耳的求知欲大大地激发出来。他一生嗜书如命(平均每天读书12个小时),就是在伊顿公学形成的。
11岁时,年迈的父亲决定叫波义耳退学,回家伴随自己。波义耳是父亲最喜爱的小儿子,关系如同圣经中的便雅悯和父亲以色列。波义耳的父亲高薪聘请了最优秀的法国教师,在瑞士的日内瓦给波义耳授课,内容包括语言、逻辑学、数学、历史、圣经、加尔文教义、网球和击剑等。波义耳每天上午学习2章旧约圣经,晚上学习2章新约圣经。
暴雨之后
一个异常闷热的夏季午夜,突然间,倾盆大雨以雷霆万钧之势,铺天盖地而下。天空中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让人胆颤心惊。
波义耳从睡梦中惊醒,只当是世界末日的审判到了。
波义耳一直自认是很不错的基督徒,按时上教会礼拜,喜读圣经,行为检点,不像哥哥们那样出格。但在那一天晚上,想到要面对上帝的审判,波义耳突然察觉到,他平时的宗教经验毫无作用,他的罪还未被赦免,“我完全没有预备好去见上帝的面”。
于是,他双膝跪在床边,开口承认所想到的一切罪,并且请求耶稣基督的赦免。他郑重地祷告:“上帝啊!从今我要做真正的基督徒!”
第二天醒来,想到昨夜的举动,波义耳不禁感觉有些诧异。然而他不但没有后悔,更将昨晚所发的誓言,在上帝面前重新述说了一遍。这件事成了他整个人生的转捩点。时年波义耳刚满13岁。
他催逼自己用心查考福音、明白救恩,从此打下了坚固的信仰根基。
某日,波义耳与一伙朋友聊天。有人说:“若是我们可以放松一点、随意犯罪,只要记得在临死一刻认罪悔过,这样的生活不是很潇洒吗?”波义耳即刻回答:“不能!我们已经失去了犯罪的自由!我们应当尽心竭力地服事上帝!”
才华展露
在17世纪中期的英国伦敦,有一群品行端正、志同道合的年轻科学家,常常聚在一起探讨数学、化学、神学和物理学等领域的问题。他们没有固定的地点,亦没有固定的组织,所以被人戏称为“影子大学”。
通过姐姐凯萨琳的推荐,波义耳加入了“影子大学”,并成为非常活跃的成员。1662年,“影子大学”在伦敦正式注册为“皇家自然科学学会”,波义耳是12个创办人中的领袖。多年后,牛顿接续他成为学会的掌门人。
“化学之父”
父亲留下的庞大遗产,使波义耳有足够的资金,为实验室添购最好的仪器设备,并雇用助手。
1660年,33岁的波义耳发表了第一篇研究论文,《关于空气的弹性及其效果的物理力学新实验》。这篇论文,使他声名鹊起。传统上认为,真空状态是不存在的,但波义耳与罗伯特.胡克一起,证明真空是可以存在的。
波义耳是历史上第一个发现声音依靠空气传播的科学家,也是第一个确定“空气有重量”的人(证实了《约伯记》28:25上的话)。今天人类进行的所有与气体有关的科学研究,都离不开以波义耳的名字命名的定律——“在密闭容器中的定量气体,在恒温下,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定律”。这个定律开创了利用气体为人类造福的时代。
然而,为波义耳赢得“现代化学之父”美誉的,不是这个“波义耳定律”,而是他在1661年出版的、为人津津乐道的科学著作《狐疑的化学家》。这本书一出版,即轰动科学界,成为化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人类从此告别炼金术,走向了真正的化学研究之路。
波义耳在书中,大胆地提出了“元素”这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认为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就是那些“无法用已知手段继续分割下去的微粒”。此“微粒说”与现代原子理论非常吻合,令人啧啧称奇。1665年,牛津大学授予波义耳荣誉物理学博士学位,以嘉其卓越成就。
今天许多常见的实验室技术,都出自波义耳之手。他是第一个从水中收集氧气的化学家,也是第一个使用密封温度计的人。他还发明了石蕊试纸。
波义耳才华横溢,在神学、医学和哲学领域,也多有建树。他还是一位极受欢迎的、多产的科普作家,擅长用浅显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把读者带进抽象而瑰丽的世界。
忠心管家
波义耳出生高贵,又继承了相当丰厚的财产,但他一生生活俭朴,为人谦和,从不以财富自负。作为东印度公司的主管,他自费请人把四福音书和《使徒行传》翻译成印度的方言、土耳其文、亚拉伯文和马来文。他全力赞助向美洲印第安人开展的宣教事工,与著名的清教徒宣教士约翰.艾略特长年保持着友谊和通信往来。他还在家乡爱尔兰,耗费巨资,请人将全本圣经翻译成爱尔兰和威尔士当地百姓可以读懂的方言,并且把圣经免费赠送到千家万户。
波义耳从不炫耀财富,更不以金钱换取地位和名誉。他几次婉拒所属的安立甘教会请他出任领袖的邀请,认为自己“平信徒”的身份能够更好地为基督作见证。虽受眼疾和其他疾病的缠绕,波义耳终身保持着清晨灵修的习惯,严格遵循“读经,默想,自省,祈祷”的灵修步骤。
为了更加明白上帝的话语,他自学了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可以像引用英文圣经一般,熟练地引用希腊文新约圣经。他开办了“波义耳讲座”,每年选出8篇最优秀的护教学证道,阐明基督教的信仰经得起科学的考验,是合乎理性,并且超乎理性的。
虽有亲朋好友多方撮合,波义耳仍然终身未娶,立志奉献自己,以科学研究来事奉上帝。回顾他的一生,他确实未虚掷年华。
1691年,波以耳自知不久于人世,立好了财产的遗嘱,将私人实验室中的珍贵资料,赠送给皇家自然科学学会:“祝愿你们在研究上取得愉悦的成就,并以种种成就造福人类,将荣耀归于那位造物的主宰!”
1691年圣诞节前,与波义耳相依为命的姐姐凯萨琳离开了世界。1周后,波义耳也在睡梦中溘然长逝,时年65岁。
波义耳多年的挚友,安立甘教会的吉伯特主教,在安葬礼拜上,引用《传道书》2:26中的话,准确地概括了波义耳,这位令人崇敬的科学家的一生——“上帝喜悦谁,就给谁智慧、知识,和喜乐。”
作者在国内时从事医疗研究,现在美国北卡州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