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4)
2009 (169)
2010 (680)
2011 (872)
2012 (1247)
2013 (1564)
黄静怡 (2012-10-19)
香港楼市在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推出后一个月,出现“一手升,二手跌”的情况可以说是预期之内。事实上,美联于年初时已指出今年住宅物业表现的特色将会是出现一手量升、二手量跌的情况。
回顾今年初至今不足10个月内,新盘市场(截至10月15日为止)注册量已破万宗水平,与去年全年1万零800多宗相差仅5%左右,相信于本月内势必超越去年全年数字。
若以金额划分,楼价介于500万至1000万港元(约80万至160万新元)的比重最大,年内迄今达44%,500万港元或以下亦占约30%,逾1000万港元则只占约26%。
有趣的是,去年全年500万至1000万港元一手个案占约43%,比重与本年迄今相若,不过中细价与豪宅的比率却“对调”,500万港元或以下只有约25%,而逾1000万港元的则占约32%,正好互换位置。
然而,年内因有不少中细价新盘充斥,故纵使一手宗数逼近去年全年,但同期一手金额却仍相差一截,暂时仍少约19%,导致本年迄今平均每宗一手注册金额只有约1031万港元,与去年全年平均1207万港元比较减约15%。
由于预计第四季一手新盘依然不乏中细价物业应市,今年平均每宗一手金额因此不排除会进一步回落,有机会跌破2010年平均每宗一手金额998万港元的水平。
至于二手市场,今年注册量及金额表现与一手物业却呈相反。
年内迄今二手住宅注册宗数约5万7000宗,与去年全年约7万5000宗相比仍相差近两成半,但在楼价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同期二手金额差幅相对较少,约17%左右。在二手金额回落较少之下,平均每宗二手住宅金额已升穿450万港元,打破去年平均415万港元,创有纪录以来新高。
综合而言,今年新盘与二手市场走势各异,一手市场交投畅旺,突破去年总数仅属时间问题;而二手平均每宗金额在楼价上扬的带动下屡创新高,互有突出的表现。
(作者为美联集团副主席兼副董事总经理)
《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