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4)
2009 (169)
2010 (680)
2011 (872)
2012 (1247)
2013 (1564)
(2011-12-25)
财经人语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投资分析、报告与推荐充斥市场,需要小投资者去粗取精,避免跟风。雷曼债券事件刚平息不久,市场上又出现不少新的高风险投资产品。在追逐财务自由梦的时候,还是先看管好自己辛劳累积的退休准备金。
新加坡人的理财意识在提高,有不少人愿意花上两三千元报名参加一两天的理财课程,这带动了理财培训行业的发展。此外,证券行及房地产中介公司为了争取顾客,也积极主办投资讲座,介绍形形色色的投资产品。这些讲座一般上是座无虚席。
理财课程兴旺,标志着新加坡中产阶级的壮大,也反映人口老化趋势。没钱谈不上理财,有钱才需要理财。战后婴儿潮(1947年至1964年出生)世代恰逢新加坡经济起飞期,因此比上一代有较多储蓄,但他们正走向退休的人生阶段,需要为退休后的生活费及医药费做好财务准备。因此,理财课程往往吸引了这批人。
商业化的理财课程,一般上会有一两个小时的免费预演,以吸引人们报名付费上课。在这预演中,主讲者会找几个学员谈他们在课程中如何受惠,如何运用课程中学习的窍门赚取可观的“被动收入”(passive income)。接下来,主讲者现身说法,分享他们如何从投资获得远超过当打工仔时的收入,以及他们目前达到“财务自由”(financial freedom)的骄人成就。根据这些主讲者,有些在短短几年内靠股票及房地产买卖就赚取第一个一百万,有些则通过集资方式在新加坡及海外拥有100多个房地产。
“被动收入”与“财务自由”是理财的主要内容,赚取被动收入是为了更快地实现财务自由。
何谓“被动收入”?从理财角度而言,被动收入是指不工作也依然能够获得的收入,它主要是资产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及房地产投资、租金。如果一个人的被动收入足以支付生活开销及医药费,那他便达到财务自由。
钱存入银行生息算是被动收入
将钱存入银行生息,也算是被动收入。但对理财顾问而言,这是最差劲的理财方式,也不可能因此达到财务自由。目前,银行存款利率少过1%,通货膨胀率则超过5%,因此从银行存款得到的利息实际上是负利率,钱在缩水。理财顾问要争取的是每年10至15%或甚至更高回报,换句话说,投资在五到七年后就增加一倍。如何使投资在更短时间获得高回报?在新加坡的理财课程中,选择的投资工具不外是股票、房地产及外汇。其他的投资工具如红酒或字画,还不是那么普遍。在股票投资方面,理财导师有各自的投资策略。有一批是推崇“股神”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法,建议购买优质股长期持守。另一批则是通过图表分析,抓市场时机,顺着市场走势做短线交易。还有一批是在两者之间,建议见好就收,但不倾向频繁的交易。
在房地产投资方面,理财顾问一般上除了分析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外,也教导学员们通过融资发挥贷款的杠杆作用。他们也以集资的方式进行团购,或是将房地产证券化,让投资者通过参股的方式进行房地产投资。
在这低利率的环境下,通过贷款的杠杆作用进行投资,风险似乎很低。但是,低利率往往也产生资产泡沫的问题,一旦利率回升导致资产泡沫破裂时,高杠杆的投资方式就会陷入困境。市场周期如潮退潮进,周而复始,但在每一个周期都有一些企业因资金周转失灵而遭灭顶,更何况是个人投资者。
商业化的理财课程,往往通过成功的故事,激励听众。虽然风险与回报如影随形,回报越大,风险越高,但如何获取高回报会比如何降低风险,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2006年进行的调查显示,在每100名售卖投资产品的财务顾问当中,只有8人提醒客户投资的风险。两年后,美国雷曼兄弟倒闭揭露了毒债券事件,本地不少投资者成为苦主,他们在买这些债券时,并不知道这些投资工具的风险,只听到债券的收益。
成功的故事,让人忘了风险。但若要万无一失,则谈不上投资,也很难通过被动收入达到财务自由。投资就是根据个人可承受的风险水平,为资金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以争取最高的回报。目前全球经济动荡不安,股市及房地产市场也漂浮不定,投资风险不断提高,但在每一轮的经济周期中,市场出现惊慌抛售时,也浮现捡便宜货的机会。关键是:投资者是否有支付与持守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投资分析、报告与推荐充斥市场,需要小投资者去粗取精,避免跟风。雷曼债券事件刚平息不久,市场上又出现不少新的高风险投资产品。在追逐财务自由梦的时候,还是先看管好自己辛劳累积的退休准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