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长篇连载小说:落叶 (现在的女人,让人哈哈哈) 十五

(2008-11-02 07:06:16) 下一个

十五、前妻

 

我一直觉得,前妻天生是来克我的,在婚内,只要遇到她,我就没什么好事。如果我是林顿,那她就是克林顿。然而,离婚后情况却不一样了。就在我被“一仆二主”的生活累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前妻的一次莽撞,居然无意中做了一件好事,把我从左右为难的处境里拉了出来。

 

自从跟C女同居,我就和C女互留了对方家里钥匙,有时跟C女在她家过夜,有时在我家过夜,但一般情况下,来我这边比较多。

 

转眼到了2005年年末。我在外边出差了一个多星期,这个星期六就要回到北京了。根据安排,那天我要和C女一同度过。因为出差要换衣服、放行李之类的,星期五白天,还在外地的我跟C女打了一个电话,C女说干脆我到你家去等你吧,免得你回家后又往我家跑给累着了。

 

虽然那时我同时和CD来往,随着与两人交往的不断加深,两人的优点也越凸显:我对D女的第一印象跟她实际情况非常相符,而且对她感觉越来越好;同时,经历了那次思陵前的心灵碰撞之后,我对C女的印象也发生了质变化,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和她的默契。这时我已经断定了,C女和D女都是百里挑一的好女人,品质上无可挑剔,但两人“好”的侧重点不同。我的犹豫,就是我吃不准到底自己究竟更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但说实话,如果谈及性爱,那么C女更让我痴迷和销魂。尽管D女年轻有朝气,但与她的性爱,带给我的感官快感和心理满足感远远不能和C女相提并论。和C女在一起,不仅是肉体的交合,而且还有灵魂的撞击,这种感觉,是D女所不能提供的。而与此同时,D女似乎比以前变得忙碌了,也经常有事。所以在这几个月时间里,我逐渐地减少了与D性爱的频率,一周才见面做一、两次,剩下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了C女这边。

 

小别胜新婚,一个星期没搞了,我和她都极度渴望。C女那天早晨到我家后,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当时我刚下火车,就跟她说大概四十分钟后到。

 

C女是个很懂得情趣的女人,那天别出心裁,为了给我一个惊喜,提前都把丝袜高跟情趣内衣什么的都穿好了。当时已经到了隆冬时节,即便家里有暖气,光穿内衣也会感觉冷,C女就披了我的一件夹棉睡袍,坐在客厅里边看电视边等我。

 

谁知,我前妻那天竟然不请自来地到我家了,还带着我女儿。

 

本来,我跟前妻离婚后,根据离婚协议约定我可以随时探视女儿,但两人约定俗成是每月两次。一般都是我周末下班后直接到学校去接她,待两天后星期一早晨直接送到学校里边去。这样,我就能避免见到前妻,有什么事都是电话里边商议。后来,前妻送女儿进了培优班,星期六全天都得上课,晚上还得弹琴。而我星期六一般和C女过,就改成星期天早晨去接女儿,一般是约好时间到前妻住的小区门口去接。这个约定起初是执行了的,但渐渐地不严了。

 

其实,前妻从来都没真的打算过跟我离婚,她属于色厉内荏的性格。归根结底,我一个大男人,一不靠她吃二不靠她喝三不靠她照顾,怎么可能会怕她呢?过去十几年里,和我相比她的条件处于绝对劣势,我过去十多年之所以忍气吞声做模范丈夫,只是从最善良的初心出发,尊重她,呵护她,照顾她,让着她,履行“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疾病还是健康,都不离不弃”的承诺而已。

 

但是,我没有承诺过,如果她算计我,侮辱我,欺骗我,伤害我,我照样会不离不弃。不,我从来没有这么承诺过。

 

我的前妻来自安徽淮河流域一个贫穷的农村。我们上大学那阵子,她们那里发了大水,她家就属于灾民,被大水冲的家徒四壁,连家里人穿的衣服都是别人捐献的。跟我好上以后,我才发现她家是名副其实的“穷的连裤子都没有”,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所以,当她哭着跟我讲,当年发洪水时他们全家人逃到高地上,连着两天都没吃饭,在雨里冻得瑟瑟发抖,都不知道能不能活过明天时,我也忍不住为她哀伤,为她唏嘘。那晚我指天发誓,我,李守杰,今后一生一世,要视她为自己的双目,珍惜她,爱护她,关心她。从此,我开始认真履行自己的诺言,履行了整整十年。

 

我的父母起初虽然不太赞成我找个外地人,觉得风俗和生活习惯差异大,对她的家庭也不够了解,没准会在以后因为这些问题出现龃龉。但他们也算思想开通,主张婚姻大事由儿女自己作主,所以见我坚持也就默认了。不但如此,我们两个大学毕业时,凭借我前妻那条件怎么着都挤不进北京的,还是我父亲和当时在某部委里当处长的大哥托了老关系,也不管专业对口不对口,给弄到区政府里边当了个办事员。而且后来,在我与前妻相处发现问题,摇摆于请我看电影的女孩和前妻之间时,我妈关键性的表态,迫使我选择了前妻。

 

但很遗憾,付出与奉献带给我的,不是感恩与回报,而是折磨与算计。婚后不久,一门心思打算跟她白头偕老的我,稀里糊涂地掉进了前妻与丈母娘精心构筑的驭夫陷阱中,如困兽般痛苦挣扎了十年,耗尽了青春与活力,这才伤痕累累地逃出生天。

 

现在回想起来,我之所以选择前妻,主要症结在于发了同情心。我小的时候,记不清楚为什么,我父亲曾在我面前感叹过一句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的名言:“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长大成人后,这句话我虽然不是常常想起来,但它在我潜意识里形成了一个信条:女人是弱者,那么作为男人,作为强者,我必须保护弱者。但是很遗憾,我没有把握好尺度,这种爱护与珍惜,在执行中慢慢变成了迁就和姑息,反而让前妻恃宠而骄,助长了她的跋扈嚣张。

 

同情心这玩意,人人都应该有,但是在谈恋爱时绝对不能有。一有这个东西,你对一个人的判断就不准了,没法理性地思考这个人究竟是否与自己适合,能否和自己互相扶持走过这一生。我一生都在理性中度过,唯独这件事,我冲动了,感情盖过了理智,因而做出了一个让我无比后悔的选择。

 

十二年前,作为一个具有善良单纯本质的小伙子,我对前妻的贫困滥发了同情心。而太多的同情,蒙住了我的眼睛,让我没考虑过去看清前妻这个人的本质;而后来,面对她逐渐暴露出的、越来越多的劣根,我依旧傻乎乎地抱着同情心,自己找理由原谅她。这些理由不外乎:风俗不一样,习惯不一样,家境不一样,教育不一样,她是女人,她比我小几个月,她不懂事,她吃过太多苦……等等。而且那时我乐观地认为,凭借我的自律与耐心,一定可以感化她,改变她。

 

但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十年一婚两茫茫,我的努力,不但没感化她丝毫,反而让自己开始变得消沉了,开始走向自暴自弃。这时我突然觉悟了,知道再持续下去,我这一生就毁了,于是我离开了她。

 

这是个教训,谈恋爱不是搞慈善救济,不能滥发同情心。为什么呢,因为你同情她,就意味着你站在一个高高在上的强者地位,那么她的那些缺陷,都成了你认为要拯救的对象。须知,一个人物质贫困可以拯救,一个人精神贫困你是拯救不了的。否则,你就是世界上头号教育家,你就是孔子耶稣和释迦牟尼那样的救世主。你要是能拯救一个人的灵魂,就等于你具有了拯救全世界人灵魂的能力,这种人不是救世主是什么?

 

可惜,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救世主就出过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可见,我们大都是凡夫俗子,我们是不具备拯救他人灵魂能力的。能够自救,保持着善良的初心就算不错了。可是我年轻时,却沉浸在自己做了前妻的救世主的成就感中,沾沾自喜,却没想到以后会给自己的一生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不仅我父母大哥帮助她进了北京找了体面清闲的工作,刚参加工作时,我俩收入都不高。为了让她生活好一点,她住集体宿舍时父母就给了我一万多块钱,让我给她购买洗衣机电视等电器;而且,怕她到单位自卑,我妈还专门交待我,里边有一部分钱是用来给她置装的。

 

其实我妈的交待有些多余了,从我俩谈恋爱开始,我就开始打扮她了。在学校里时,我家庭条件比较宽松,看她衣着寒酸,跟别的同学一比差距太大,就给她买了不少衣服,而且起点比较高。在九十年代前半期,一般大学女生还在穿几十块一身的地摊货的时候,我前妻就已经穿上了七八百一身的中档名牌,比如伊都锦之类。

 

买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只是想让她打扮得美一点,让她不至于在别的女生面前自卑,甚至还想让她体会一点优越感,满足她的虚荣心。为此,我还为她订了本《世界时装之苑》画报,一起为她琢磨衣着搭配。但我没料到的是,她的自卑感那么强,以至于必须不断地从物质满足中寻求平衡。从那时起,她的物欲就一发不可收拾,等我明白过来,拦都拦不住了。

 

地位的提高和经济环境的改善,并没有改变她的自卑感和畸形的消费观念。在获得小康满足后,她立刻盯上了有钱人,依然充满了自卑感。在这种自卑感的驱使下,她买东西奉行“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原则。比如,葡萄没到季节时,味道又不好,价格也腾贵,一斤要好几十块,她天天都买着吃;而夏天季节到了,价格便宜又好吃的葡萄下来了,她反而不买了,转买其他不到季节的昂贵水果。

 

大概是为了求得“我现在也是有钱人”的心理平衡,她买衣服跟玩命一样,不惜一掷千金,一晚上败光一月薪水眼睛都不眨一下。前妻曾经买过一条价格为2688元的牛仔裤,拿回来后我见到上面的价格标签,初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自己是不是得了散光什么的,看了好几遍才敢确认。于是我问她:“这条裤子你怎么觉得能值这么多钱?它只不过是条牛仔裤啊?”前妻不回答我,她也找不出这条牛仔裤值这个价钱的理由。别看她在我面前知道算计,但在商家面前,她又是个不折不扣的白痴。

 

所以,无论男女,找人结婚过日子的话,最好不要找那种心灵扭曲的人。而那种幼时受过创伤,有些心灵扭曲的人,也应该懂得自控。你必须明白:无论你过去曾经经历过什么,你的心理扭曲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必须学会首先要为自己负责,而不是苛求别人承担你的心灵扭曲。别人愿意承担你的扭曲是别人大度,别人不愿意承担是别人的权利,别以为天下人都是要为你服务的。

 

应当说,我和我家的人对我前妻都算不错的。我们的家庭,关系比较简单:我父母二人都属于自觉的奉献者,虽然角色分工不同,但配合默契;他们之间互敬互爱了一辈子,几乎没有过争吵;我们三兄弟也都从小规规矩矩,一心读书。可以说,数十年里,我们的家庭和睦而温馨,一直是社区里的“五好家庭”。

 

从我们这样一个家庭里出来的人,会有两个特点:一是不会吵架,任何事情都是通过协商解决;而且认为一旦都需要吵架了,那绝对是不可调和的激烈矛盾。二是根本就料不到夫妻之间竟然也会彼此防范;不仅料不到,而且无法接受。如果那样,还过什么夫妻?

 

所以,我们家接受我前妻时,一是没有给什么盛气凌人的“下马威”,二是没有搞什么侮辱人格的 “立规矩”。我们都天真地以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又接受了我们这么多关心和帮助,那一定是自觉得不得了。

 

可惜,我们根本就打错了算盘。我们自以为费了很大努力给予她的帮助,不但没有得到任何感激的表示,反而激起了不满。

 

这确实是件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是所有的人思维方式,或者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跟我们是一样的。我前妻的妈妈,也就是我的那个前丈母娘,就对我和我们家的表现相当的不满意。

 

当年谈恋爱时我并不知道,我的前丈母娘是她们村子里一个出名的泼妇,那是吵遍十条街都遇不到对手的主,一生在吵架技术上精益求精,以至于练就了一身文武双全的超级大话王的本领,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无论你是雄辩家还是雌辩家,一旦遇着前丈母娘,那就成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有肺结核的会被她气得吐血,有心脏病的会被她气得梗死;什么毛病也没有的,也会被她气得神经错乱。鉴于前丈母娘吵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连平时横行霸道的村干部见了丫都躲着走,生怕被丫撞着了惹出什么没有必要的是非来。

 

我前妻有三个哥哥一个弟弟,五兄妹就混出她一个上大学的,那在她妈眼里她就成了金凤凰,全家都指着这一个呢,所以那期望值是相当的高。我俩刚谈恋爱的时候,她的三个哥哥都出去打工了,剩下她弟弟还在上中学,结果成绩不好没考成大学,后来复读了二年也没考上。

 

因为我已经给前妻安排了工作,丈母娘就要求我家再接再厉,把她弟弟也弄进北京算了。而且,人家还点单位,起码也得跟前妻一样,进个政府机关或者银行什么的捧个金饭碗,还必须解决户口。

 

这下我可就犯难了:我靠,你丫异想天开吧?就凭丫这条件,连托关系咱都张不开这嘴,当年为把前妻这个本科生弄进去,我老爸和大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托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钱才搞定啊,何况这个高中生。

 

所以,这事最后没办成。但也尽力了,给他在一个公司里边找了个销售的活,可他吃不了那份苦,做的也没啥成绩,又回去了。这下我那前丈母娘可就不满意了,横竖都看我们家人不顺眼,总觉得我们家欠了她什么一生一世无法偿还的孽债似的。

 

尽管她自己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而且能记得起来的祖上都是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出身,但令人奇怪的是,丈母娘却是个十足的“精神贵族”。她就跟认为自己家是皇亲国戚、金枝玉叶似的,始终坚定不移地认为:我们家门槛不够高,因为我父亲只是个普通的机关干部,连个部长都不是。而她的儿女就该成龙变凤,起码也得配个“北京县长”公子什么的。

 

有了这种心理,她对我和前妻的婚姻就很不满意了。前妻找了我,在她眼中属于龙困浅潭、虎落平阳似的低就,人家那是怀着多大的不甘、作出了多大的自我牺牲,才勉强同意我们相处的啊。当然,我跟前妻谈恋爱、为前妻找工作时,丈母娘可没说过这个话,这话都是婚后说的。

 

甚至,后来连我把前妻弄进北京都成了我的罪过,在前丈母娘嘴里,北京城这个破地方,比她们家所在的那个县城差远了。在她的口中,我把前妻弄进北京,属于她们家为成全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是我几辈子都还不完的人情,我可得知恩图报。

 

戈培尔说过:“谎言被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我不知道丈母娘是不是读过《戈培尔日记》,但我认为她真的领会到了戈培尔的精髓。在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唠叨下,前妻居然也渐渐就信了,也跟着丈母娘重复:北京不好,她们那个县城好;我把她弄进北京城,是我欠了她们家一笔怎么也算不清、还不完的债。她找了我属于低就了很多,要不是我李守杰耽误了她,她绝对会出国嫁比尔盖茨。

 

一般小两口闹矛盾,要是老人明事理,那还能镇得住局面;而要是老人不明事理,妻子比较明事理,那也能起到缓冲作用。我的不幸在于,我的前妻和丈母娘都属于不明事理那类人。面对丈母娘的无理取闹,我前妻非但不起任何缓冲作用,反而一屁股坐丈母娘那里,跟着丈母娘胡说八道。我在丈母娘那里受了气,到前妻这里更是气上加气,横竖都没个出气的地儿。吵吧,我也吵不过人家,安徽人说话语速特别快,我说一句人家说十句,而且声音又尖又高,转眼就能把我吵得头昏眼花、瞠目结舌了。

 

也许在家做霸王做习惯了,丈母娘遵循着一种“我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的逻辑。在她的脑子里,不光是我,而且这个世界上的芸芸众生,都欠了她。她的思维方式是:我认为我家是金枝玉叶→所以我家就是金枝玉叶→所以我女儿该嫁国家领导人的公子→李守杰不是国家领导人的公子→我们家为李守杰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李守杰欠了我的→我怎么要求他都不算过分。

 

这就是我前边所提到的,泼妇式阴盛阳衰的生存方式:胡搅蛮缠、寡廉鲜耻、阴险算计、虚张声势。既然她们认为我欠了她们,那么她们就要向我讨债了。

 

从结婚开始,前妻那四个兄弟,外加丈母娘老丈人,甚至丈母娘她妈,凡是有口气能爬得动的,一年到头走马灯一样往北京跑,看病的,买东西的,散心的,旅游的,找工作的……十年里头就没消停过,还都他妈只带单程车票的钱。

 

最初咱还挺CJ,把他们当亲戚看,来看病的联系医院,来旅游的陪着人家逛,来买东西的咱掏钱,够可以了吧?但是累啊,一回两回可以,可要是没完没了,时间长了你能不烦吗?

 

她那几个兄弟也真叫没出息,你来玩就玩呗,临走都还跟搬家一样拿这拿那的,连招呼都不打一声。以前我家看的是台34寸的CRT彩电,松下的,后来买了液晶电视后淘汰了,放在次卧里。我前妻是个不折不扣的视霸,她这辈子只有两个文化消费:一是看各式各样的肥皂剧,二是看张爱玲的小说。我跟她看电视看不到一起,但她霸道啊,我也不想跟她抢,所以只有一台电视的时候我就把收视权让给她了。有了两台电视以后,我想看电视的话就看那台被淘汰的CRT彩电。结果没过多久,有段时间我出差回来,一看电视没了,就问前妻咋回事。前妻说,前些天她弟弟来了,看我家这台彩电没用,就抱走了。我操,从北京到安徽扛着这么大一台彩电,又是坐火车又是转汽车又是转拖拉机的,你丫累不累啊?

 

有句电影台词说:“不是我们的不行,而是共军太狡猾。”前丈母娘是个信奉无赖哲学、市侩哲学和悍妇哲学,生活经验异常丰富的泼妇,良心大大的坏。丫这辈子没创造过一分钱的产值,全部心血都倾注到研究驭男之术上了,是一个把血性男人变成太监窝囊废的世界级专家。

 

有时我觉得,丈母娘这个本事,完全可以申请个国务院特殊津贴什么的。虽说驭男术是门冷僻学科,暂时还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太大帮助,但人家取得的成就确实突出,别说在国内独占鳌头,就是胸怀世界、放眼全球,她那个水平也绝对称得上泰斗什么的,绝不亚于霍金在量子力学研究领域中的地位。

 

我的那个前老丈人,那盘子被前丈母娘调得那叫一个顺溜,在她面前那感觉就跟太监见武则天似的,说话连大气都不敢出。在家里不光干农活,连做饭洗衣服看孩子这类重任都一肩挑了。也难怪,连村干部都怕丫,你说他这普通村民能不怕吗?有时我常想,要是当年希拉里请她做自己的爱情顾问,那绝对要把克林顿这个花花公子调成一个太监,打死丫都不敢去搞什么莱温斯基。

 

要是丫就在她自己家窝里横,那我管不了人家的闲事。问题是,丫从我和前妻结婚前后,就开始向我前妻传授革命经验。比如说,婚后坚决不动手做饭,坚决不打扫房间,坚决不洗碗扫地抹桌子,坚决要掌握家庭财权,坚决要把往娘家拿钱制度化,坚决要学会动不动就破口大骂,坚决学会用性生活当作要挟的工具,以达到无理也有三分理的效果……

 

同样年纪的男人,跟同样年纪的女人相比,心眼要少的多。我前妻母女俩在背后挖空心思策划怎么把我调教成窝囊废时,我这傻小子还一天到晚省吃俭用,绞尽脑汁琢磨着怎么让这个家更成功,挣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换更好的电器……说出来大大伙儿大概都不信,我一个月小两万的薪水,可抽烟到现在还不过是个四五块一包的中南海,喝酒不过喝十几块一瓶的二锅头,跟胡同里蹬三轮的老大爷一个档次,为啥呀,习惯了呗。

 

有丈母娘这个狗头军师常来毁人不倦,前妻就逐渐对我采取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压政策,婚后脾气一天天见长,在家干活越来越懒,在外消费越来越凶,对我越来越多怨言,越来越少关心,还成天动不动就威胁我要离婚。靠,真要离婚谁怕谁啊,我起初只是把她这看成是胡闹,没跟她认真计较。

 

而对性生活,也越来越苛刻,最后发展到每过一次性生活都要提一个额外的物质条件。其实,她这么着不但害了我,也害了她自己。因为她既然把性当成一种奇货可居的紧俏商品,那么她也就不得不被迫压抑自己的性欲,这样才能达到通过囤积居奇控制男人的效果。

 

一个生理原本正常的人,长时间强迫性地压抑欲望,慢慢地她就会变成性冷淡,而性冷淡会导致她体内激素状况发生变化,所以我前妻的模样越来越男性化:皮肤越来越粗,痘痘越来越多,体毛越来越重,下边越来越干,脾气越来越躁,到最后完全变成了跟丈母娘一样的母夜叉。

 

不得不承认,从我认识前妻开始,我就没有欣赏过她,而只有同情和感动。我对她的爱,仅仅限于为她的倾心付出、细致呵护,而谈不上精神层次的共鸣。

 

那时还不懂得分析人的本质,只是跟她在一起没几个月就发现了,她似乎算不上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比如那时看电影,她经常会问一些让我瞠目结舌的问题,比如:清朝是哪年灭亡的?康熙不是汉族人吗?英国到美国难道非要坐船,不能坐火车吗?宋美龄的名字怎么跟宋庆龄这么接近啊,她们是不是姐妹?……最初几年,我虽然纳闷她这连初中生都不如的知识水平是怎么考上大学的,但多少还有耐心回答;后来几年,再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实在不耐烦了,回答只有俩字:白痴!

 

不过,不光我不欣赏她,她也并不欣赏我。她就常说,你知道那么多能怎么样?还不是得上班拿几个破工资,有本事跟人家比尔盖茨那样有钱啊?虽然她每年薪水不过是我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但还是看不上我这几个破钱。甚至,她生了孩子后体型变了,我还没嫌弃她,她倒先嫌弃开我了,一天到晚笑话我的脸黑得跟包公似的,体型壮得像屠夫似的,性欲强得跟动物似的,赚钱少得跟民工似的。

 

那时虽然我也感觉这桩婚姻越来越没意思了,偶尔也会动离婚的念头,但一想到刚认识时那段短暂的好时光,觉得那时她既然鼓起勇气来找我,应该说明她还是爱我的啊,是不是我做的还不够好?再说,我有了个女儿呀,渐渐地长大了,离婚对她该有多大伤害?就这么瞻前顾后,犹犹豫豫的,十年,就这么过来的。

 

作为一名过来人,我觉得应该忠告青年男女们一句:找对象,最好是找“门当户对”的。这句老话,以前我把它理解成了一种陈腐的教条,以为有了爱与宽容,什么门第之类的腐朽观念完全都不能阻挡。但经历过十年痛苦的折磨之后,我才算明白了,“门当户对”这句老话可不是随便说着玩的,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婚姻的一个总结,也是我这类以身试法的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

 

门当户对只是对世界观相同的一个世俗化的概括,以世界观为基础,包含了其他世俗化的外在条件。相同的成长环境,相同的教育,相同的家庭氛围,所培养出的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致接近,因此形成的道德观,利益观,善恶观,审美情趣、个人修养等等也会大致接近。

 

古人们在总结“门当户对”这四个字时,大概没有想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那时的“门当户对”更加偏重于社会地位和个人修养,因为那时妇女处于绝对依附于男子的地位,要讲三从四德、夫为妻纲,女人对男人要遵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无条件服从原则。所以,即使是“三观”有差异,也被这种无条件的服从所掩盖,或者说约束了。

 

但以当代婚姻来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决定一桩婚姻是美满还是痛苦的终极基础。因为现代社会讲究尊重人的个性自由,早已打破了“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的封建伦理,妇女地位有了长足提高,男子再也不能要求女人在“三观”问题上无条件服从自己了。这种条件下,“三观”是否兼容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了——不一定要完全相似,但必须兼容。

 

我所理解的“门当户对”,并不是指双方原先家庭的经济条件的半斤八两。毕竟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虽然也牵扯到两个家庭,但归根结底是两个人的事。在结婚前,双方家庭的经济条件可能会有所差别;但进入婚姻后,夫妻同顶一片蓝天,那么双方原先家庭的经济条件的差异,会被一个小家的共同经济基础所取代。

 

当然,并不是门当户对的家庭组成的夫妻都能合拍,也并不是所有合拍的夫妻一定来自门当户对的家庭。特例总是会有,我只讲规律,不讲特例。

 

我所讲的“门当户对”,是家庭文化观念必须接近或者兼容。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社会地位、家族传统或者家庭成员素质与价值取向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家庭文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风”。比如官员家庭,商人家庭,下层劳动者家庭,知识分子家庭,还比如无赖家庭,市侩家庭,悍妇家庭、罪犯家庭等等。这种家庭文化是动态的,但在一定阶段之内是相对稳固的。

 

不同的家庭文化,决定了从这些家庭里边走出来的人,拥有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官员家庭走出的人,可能比较有教养,比较单纯没有太多坏心眼(官场倾轧虽然厉害,但为官者很少愿意把官场习气带回家里,因此官员子女反而比较单纯,这是接触不少官员子女后发现的一个共性),但同时有很强的自我优越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从商人家庭出来的人,特别注意有来有往,公平交易,知恩必报但又斤斤计较,而且特别重视诺言;而从无赖家庭出来的人,道德感极差,走到哪里无赖就耍到哪里,轻诺寡信,把当寄生虫作为人生最高目标;从市侩家庭里出来的人,则浅薄势利,庸俗贪婪,天天盼望着一步登天。

 

当然,这种划分只是一种大致的划分,一个家庭可能是几种家庭文化的综合体。一个官员家庭,也许也有一些商人家庭的影子,也许还有市侩家庭的影响;一个无赖家庭,也许同时还是个悍妇家庭,等等。

 

形成家庭文化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看这个家庭数十年里的社会地位,上一代的价值取向,还有家族传承下的文化积淀。当然,各类家庭里,其成员出现叛逆的可能性也不少;但这种叛逆往往只是某一方面的叛逆,而不是对本家庭文化的彻底颠覆。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以及因为这些差异产生的利益冲突,是导致全世界战争不止、冲突不休的根本原因之一。世界上的冲突如此,家庭内的冲突何尝不是如此。由于家庭文化导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差异,决定着婚姻冲突的激烈程度。

 

“三观”差异小的,缺点少的,相处得就比较容易,即使有矛盾,也可以通过沟通解决。毕竟双方的观念差异不大,遵循共同的行为底线,有着共同的善恶标准,有着共同的生活目标,崇尚类似的生活方式,沟通起来彼此很清楚对方想要什么,所以非常容易沟通取得共识。

 

“三观”差异太大的人组成的婚姻,麻烦就非常之大,因为二者所有观念都会截然不同。例如,无赖家庭把敲诈勒索、不劳而获看做是家常便饭,但遇到商人家庭出来的人,那就会产生激烈的矛盾。商人文化讲究诚信,讲究公平交易,喜欢斤斤计较;商人家庭绝不会做吸血鬼,却也没有足够的心胸去宽容无赖式的讹诈者。这样,商人家庭遇到无赖家庭,就会对无赖家庭产生强烈的鄙视;而无赖家庭遇到商人家庭,则会激发他们讹诈的贪欲,不发生激烈冲突才怪。利益冲突尚可讨价还价,道德冲突则无讨价还价的空间。当夫妻中的一方对另外一方的道德观念产生了鄙视,那么这桩婚姻基本上就无可救药了——你可以跟一个你平视或者仰视的人去协商,但你无法与一个你鄙视的人去和解。

 

写到这里,应该纠正一个认识误区:有些人简单地把贫寒家庭与市侩家庭、无赖家庭等同起来。贫寒与市侩、无赖并无天然联系。很多人把贫穷看做是无赖市侩的借口,但不是这样。诚然,穷人中有很多无赖,但富人中同样也有很多无赖。“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的人确实不少,但“人穷志不短”的也大有人在。同样是穷,为什么有些人志短,有些人志不短?有些人为了钱不择手段,有些人却不吃嗟来之食?因为个人的选择不同,换句话说,个人的品质不一样,家庭文化不一样。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可见贫穷容易让人为了生存而抛弃做人的基本原则而“移”,但富贵同样也可以诱使人抛弃礼义廉耻而“淫”。把穷人等同于无赖,是“穷生奸计,富长良心”的陈词滥调,缺乏逻辑支持。

 

事实上,一个人品质的高低与财富多寡无关。贫困只能对一部分人造成心理扭曲,而不是对全部穷人造成心理扭曲;而这部分因贫穷造成心理扭曲的人,即使他日后成了飞黄腾达的人物,他依旧还会心理扭曲,就比如那些贪官。

 

可见,贫穷不是心理扭曲的真正理由,它只是一部分人心理扭曲的一个借口。贫困家庭不等于市侩家庭或者无赖家庭,很多虽然来自贫困家庭的朋友,厚道朴实,人穷志不短,他们的家庭文化中,可能还有祖上传下来的商人文化,文人文化的因素。所以,我认为,判断是否“门当户对”的标准,要看这家人究竟奉行什么样的家庭文化。假如你遇到一个跟你的家庭文化截然不同的人,而且那种家庭文化你又不愿接受,那么,趁早拉倒,否则又会上演一场旷日持久的“文明的冲突”。

 

我一直认为我的忍耐力属于超强范畴,如果再过了的话,那就真成前岳父那样的太监窝囊废了。但是,前妻和丈母娘仿佛不把我改造成太监她们就誓不罢休一样,步步紧逼,咄咄逼人,最终,把我逼上梁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oceansong 回复 悄悄话 I think you have huge potential to be a professional writer. Keep writing, brother.!!!
chunkybaby 回复 悄悄话 It's really interesting. Not only the attractive story,but also the sophisticated opionion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