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捕鱼
如何用梁子捕鱼,那得先说说北大荒鱼的习性。春天,饿了一冬天的鱼会从江里(乌苏里江)往支流的大小河里逆水上行,要找水草丰美的草甸子吃饱了喝足了,让后考虑计划生育:产卵。挠力河河道弯曲,河道两边是大大小小的水泡子,及一望无际的草甸子。水大时会没过草甸,如汪洋一片,为鱼儿繁殖创造出得天独厚的场所。俗话说“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子。”说的是鱼子的生命力特强,能在草甸里蜇伏多年,一遇大水,就纷纷破卵而出。此话未经验证,但有几年,发大水时,满河都是鱼苗,也不知哪儿来的。老渔工们就把这套嗑儿抖搂出来了。
产完卵的鱼,和小鱼都会尽情享用草甸里肥美的食物。鱼也分食素和食荤的,还有杂食的。就和牛羊吃草,猪吃杂食,虎吃荤腥一样。吃素的鱼,肉质细嫩鲜美些,如:鲫鱼;吃荤的鱼肉有腥味,如:黑鱼、鲇鱼。入秋时,鱼儿们吃得膘满肠肥,开始准备往江里溜达了(江里水大,适于过冬。)。到我们梁子这儿被挡住了,对不起,过不去了,死路的一条!秋天是梁子大量捕鱼的季节。
有个相声,说一个吹牛的人不会钓鱼,但又死要面子,找各种借口为钓不来鱼打掩护。每天带的糖饼增加了,鱼仍未上钩。最后去渔市买几斤鱼骗他老婆,结果还是露了馅儿。这位仁兄就说过,鱼是“一拨儿一拨儿”的,明天来一拨儿都是“咸带鱼”!惹的哄堂大笑。淡水里怎么来的咸带鱼,咱就管不了了。但他说鱼是“一拨儿一拨儿”的,的确如此!鱼合群。同一类的鱼总喜欢呆在一起,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真是不假。
鱼的活动是群体性的。白天,鱼的先头部队开始侦查道路,我们叫“抄箔”。站在梁子的跳板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几条同一种类的鱼,排成一排,向梁口游来,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地来回探索,并不时地用头轻触箔面。心里肯定在骂:“娘希匹的,哪儿来的这玩意儿?!把回大江的路给挡住了。”粗心点儿的,一头就拱进窝子了,那就是提前报到了。来回游几趟,尖兵班就回去向大部队报告去了。怎么报告的,不得而知,但只要白天看到有“抄箔”的,晚上准上鱼。即大帮鱼群肯定来。鱼豁出去了,要找个突破口,往江里跑。那就来吧!
鱼白天多各自为战,晚上是集体行动。它们也挑好天儿,月明夜朗的晚上,来的就多,刮风下雨的阴天就少。也挑黄道吉日,“宜出行”或“诸事不宜”之类。晚上在梁口上,借着月光,能看到鱼群搅起的水花儿。我们得值夜班捞鱼了。
值夜班多是两个人,每半小时上梁子一次。用抄捞子,就是捞鱼的抄网,在窝子里捞。我们用的抄捞子可比那些普通钓鱼的用得大得多,也结实得多。抄满了可装250斤鱼!为什么要两人?就是一人握住抄捞子的粗大木柄,另一人得在前面用粗绳帮忙往上拽那网兜,否则一个人撅不起来。鱼多的时候得三个人,要两个人拽绳子才提得起那满满一兜鱼。窝子旁边有一用柳条子编的大鱼囤,可装上万斤鱼!因为浸在河里,鱼都是鲜活的。一晚上,闹好了,就是数千斤鱼!
捞鱼的时间性也特强,晚十点到凌晨二点,最上鱼。我们也最忙活,有时,15、20分钟就得上梁子捞一趟。快天亮时,鱼也累了,我们也累了,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该休息了。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鱼都要往大江里跑。希望到江里的多是较大体型的鱼,如:鲤鱼、鲶鱼、黑鱼、狗鱼等。鲫鱼就不着急走。大概,体型大的鱼,冬天需要较大的活动空间。鲫鱼一则体型略小,一则入秋就将肠内的杂物排净,整个冬季像熊一样进入冬眠状况(这时的鱼肠特别肥美,能吃,且好吃。见《北大荒美食》篇。)。所以,梁子捕的都是大鱼;封河上大冻,打冬网时,多是鲫鱼。鱼,没错,就是“一拨儿,一拨儿”的。我们管不往大江里跑得鱼叫“坐地户”,好像现在临时户口和长期户口的区别一样。
别以为捞鱼挺好玩的,累,也危险。特别是入秋后,凌晨都会有霜冻。梁口的跳板溜滑,上面都是水,冻上一层薄冰,走在上面心惊胆战的,一不留神就下河了,自己也“鱼”了。捞上来的鱼,噼哩扑楞地乱蹦,甩得那儿都是水,衣服裤子全湿。那时也没特制的防水衣裤,就是普通的雨衣,还得穿高腰雨靴,那打扮跟今天的宇航员也差不了多少。就是没人家那么精神,还浑身鱼腥味。
《北大荒纪实之十九:鱼梁子(中)》
• 真长知识。有点儿可怜这些鱼儿了,不给小鱼儿留点活路吗? -星星河- ♀ (34 bytes) (1 reads) 11/27/08
• 这鱼多到这个程度,抓鱼就不需要“技术”了。现在还抓鱼吗? -A-mao- ♂ (0 bytes) (3 reads) 11/27/08
• A-mao,现在主要在锅里“捉”。 -老三届- ♂ (0 bytes) (1 reads) 11/27/08
• 我们建的鱼梁子和所用的网,都是有一定规格的,小鱼可以自由行。我们 -老三届- ♂ (0 bytes) (3 reads) 11/27/08
• 你这捕鱼的几篇知识技术含量特高,下次感冒一定试试您的方法 -淑女司令- ♀ (0 bytes) (2 reads) 10/20/08
• 如临其境! 以前有黄叶写的杀猪,也是类似的极其生动有趣. -白梅格- ♀ (7 bytes) (3 reads) 10/20/08